APP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9-26林小宁

高考·上 2024年9期

摘 要: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法律保护下的婚姻》这一课为例,本文探讨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首先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其有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然后从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拓展延伸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最后总结了实施生活化教学需注意的要点,为高中政治课实现知识性、思政性与生活性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婚姻法

高中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然而,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普遍存在知识性强、生活性不足的问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较为肤浅,缺乏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关注。生活化教学是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通过将抽象的政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以《法律保护下的婚姻》这一课为例,本文探讨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提供参考[1]。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内化政治知识

政治知识往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直接套用到现实生活中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比如:在讲授婚姻法相关内容时,如果仅简单地介绍婚姻的定义、登记程序等,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但如果教师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婚姻案例,如婚姻登记遇到的问题、离婚纠纷的处理等,学生就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婚姻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同时,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探讨相关问题,如婚姻自主权、家庭暴力防治等,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

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关注度,激发他们对政治事务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探讨熟悉的生活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关注相关的政治法规和政策,从而培养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比如在讨论婚姻登记、离婚等问题时,学生会关注婚姻登记条件、离婚程序等法律规定,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法律在维护个人权益中的作用。

同时,生活化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政治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新婚夫妇、离婚当事人、婚姻咨询师等,主动探讨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这种参与式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也促进了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2]。

二、《法律保护下的婚姻》一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

在讲授婚姻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1.分析有代表性的婚姻新闻案例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婚姻登记、离婚纠纷、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然后引入课堂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可以探讨一起因户口问题而遭遇婚姻登记困难的新人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新人因为户口所在地不同,在婚姻登记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障碍,最终只能通过委托亲友代办等方式完成了登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一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婚姻登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户口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双方父母不同意结婚,该如何应对等。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婚姻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又如:教师可以分析一起因家庭矛盾激化而走向离婚的新闻报道。在这个案例中,一对夫妻因为生育问题、经济纠葛等不断升级的矛盾,最终走上了离婚的道路。在探讨这一案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离婚的法律依据、程序,以及子女抚养费、财产分割等问题的处理方式。同时,还要考虑离婚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规范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平衡。通过这种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婚姻法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3]。

2.关注热点婚姻社会问题

除了经典案例,教师也可以关注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婚姻问题,如同性婚姻、晚婚现象等,并引入课堂进行探讨。这些热点问题往往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讨论同性婚姻时,教师可以分析其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关系只能在一男一女之间建立,同性婚姻并未得到法律承认。但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同性伴侣诉求婚姻自主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法律、伦理、社会等多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同性婚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保护?婚姻自主权与社会伦理如何平衡?这些讨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政治参与意识。

3.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讲解

除了新闻案例,教师还可以邀请律师、婚姻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入课堂,就婚姻法的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和互动交流。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还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法律在解决实际婚姻问题中的作用。

比如:可以邀请一位资深婚姻律师,就如何依法处理离婚纠纷、维护儿童权益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在与专家的互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婚姻法的具体条款和适用,还能感受到法律在维护家庭和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专家还可以分享一些常见的婚姻问题,以及他们在咨询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学生未来面临婚姻问题时的应对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在讲授婚姻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法律在婚姻生活中的落实。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进行婚姻登记的情境模拟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新郎新娘、登记员等角色,模拟婚姻登记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婚姻登记的具体条件,如:男女双方的年龄、身份证明、户口本等是否符合要求;需要了解登记的具体程序,如填写登记表、提交相关证件、办理登记手续等。同时,学生还需要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新人的户口本地址不同、双方父母不同意结婚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情境模拟,学生不仅能深化对婚姻登记法律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扮演不同角色时,他们还能体会到各方当事人的诉求和考虑因素,增强同理心和法律思维[4]。

2.设计家庭矛盾激化的情景剧

除了婚姻登记,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离婚纠纷的情景剧。比如:设计一对夫妻因生育问题、经济纠葛等而陷入激烈矛盾,最终走向离婚的情景剧。在此剧情中,学生需要扮演丈夫、妻子、法官等角色,分析离婚的法律依据、程序,以及子女抚养费、财产分割等问题的处理方式。

通过情景剧的设计,学生能深刻体会到法律在维护家庭关系和个人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离婚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影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

1.案例分析法

如前所述,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婚姻新闻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能增强案例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律应用能力。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案件的法律争议点是什么?相关法律条款如何适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如何界定?等,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2.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新人、父母、法官等不同角色,体验婚姻登记、离婚诉讼等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角色扮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讲授婚姻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某一热点问题或案例。例如:可以让学生小组就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进行讨论,并就相关观点进行辩论交流。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交流互动,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专家现场讲解

如前所述,教师可以邀请律师、婚姻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入课堂,就婚姻法的具体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这种方式不仅能提升教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还能让学生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5.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展示、视频播放等,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婚姻登记程序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整个过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四)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评价的全面性。除了考核学生对婚姻法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法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教师不应单纯地依赖考试成绩,而是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例如: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环节,教师可以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2.注重综合性评价

除了知识掌握,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评价时,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志、发表观点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婚姻法相关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态度。这不仅有利于全面评估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

3.注重个性化反馈

在评价中,教师还应注重针对性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则要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补齐知识和技能上的短板。通过个性化反馈,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尽管生活化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感受

在选择教学素材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或家人的婚姻故事往往涉及非常私密和敏感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过多地涉及,很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适或遭受二次伤害。因此,教师在引入学生案例时,必须事先征得学生的同意,并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如果学生不愿意分享,教师就不应该强求。

同时,在讨论学生案例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过于聚焦于个人隐私的细节。相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法律、伦理、社会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

(二)关注法律与伦理的平衡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法律层面的内容,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法律规范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平衡。比如:在探讨离婚问题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离婚程序和财产分割,还要考虑离婚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影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在讨论同性婚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婚姻自主权与社会伦理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开放包容的价值观。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婚姻法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价值观。这对于实现高中政治课的育人目标至关重要。

(三)把握教学时机,注重阶段性引导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把握好教学时机,注重阶段性引导。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师可以先以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法律知识体系。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逐步增加生活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更多地设计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法律在婚姻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法律与伦理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感受,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法律与伦理的平衡,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活动设计。只有这样,生活化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5]。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是高中政治课实现知识性、思政性与生活性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以《法律保护下的婚姻》这一课为例,本文提出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等具体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指出了生活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王星萍.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3):131-133.

[2]付孟杰,司海青.用生活解读思想: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路径[J].考试周刊,2023(2):137-140.

[3]储丹琼,李成学.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政治课运用生活化教学对策探析[J].新课程导学,2024(8):20-23.

[4]蒋月.论婚内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制及其完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1):114-123.

[5]李军节.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不动产归属问题研究[J].西部学刊,2023(18):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