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证
2024-09-26许丽婷
摘 要:历史地图册是历史教材的配套资源,其包含具体的地图记录,承载历史发展的脉络,能够对历史事件发展的经过、结果进行明确说明,在辅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理解抽象历史事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历史地图证实、解释历史的角度入手,分析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历史教师运用配套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地图教学;历史证实;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差是学生历史学习面临的一大困境,也是教师辅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主要入手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辅助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的重要性,并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描述史实”,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助力教师“教”、学生“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历史地图能将历史事件发生的经过、结果以及历史现象等转化为具象化的地图,证实、解释历史事件,辅助学生学习、理解历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并将历史事件的内涵、精神、情感等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外化为学生的行为。高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地图在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性,针对其忽视地图、来源单一、使用简单的问题,寻求地图助力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从证实、解释历史两个方面入手,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辅助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理解能力,并从情感层面感染、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中国历史的文化认同、自觉与自信,对学生知识学习、全面发展均具有实际意义。
(一)证实历史,内化民族情感,培养文化自信
地图作为最直观的史料,能将各朝代国土面积、中国国家地图等动态变化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辅助学生学习、了解朝代更迭、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地图不仅记录了各朝各代的领土变化情况,还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发展要素,以更加具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事件的经过。历史地图能具体地展现、证实历史,真实地记录历史发展的过程、结果,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理解,以真实的历史将历史事件所蕴含的内涵、情感等内化为学生的认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1]。例如:自鸦片战争开始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割地赔款条约导致中国领土面积逐渐减小,历史地图向学生呈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引发学生历史思考、反思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历史地图所记载的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向学生展现了中国之悠久历史,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科技、文化等成果展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解释历史,辅助历史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历史地图能向学生呈现具体的历史资料,辅助学生学习、理解抽象的历史现象,是解释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辅助教师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历史资料,降低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助力学生理解历史,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
一方面,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是在特定历史时空中进行,学生学习、理解历史事件、现象以及历史名词等也应在相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否则将因为不同时代思想、经济、政治、社会等环境不同,而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把握历史事件,或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教师在历史教学环节,运用相应的历史地图作为教学辅助,能向学生直观呈现特定历史时空中的历史事件,降低学生历史学习、理解的难度。例如:在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堂教学环节,当讲到西周施行的分封制之时,教师借助《西周分封示意图》,向学生呈现分封制的具体运行情况,让学生观看诸侯分布情况,对分封制产生直观认知,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实施影响等。
另一方面,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仅能让学生对抽象的历史概念、事件等产生直观的印象,还能作为教师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教学工具。例如:在“中国古代历史”模块的复习课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各朝代的政治制度,将西周、秦朝、元代作为学生厘清古代朝代更迭的时间脉络,选择《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形势图》《元朝行省图》与三大朝代政治制度相关的历史地图,为学生提供进行历史观察的对象,以历史地图中各朝代的国家地图辅助学生分析各朝代政治制度对社会治理、国家布局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观察西周、秦朝、元代三个时期的国家布局图,理顺在古代朝代更迭过程中,政治制度对治理格局的影响,厘清中国版图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对地图中的各要素进行提取、概括、归纳、分析、推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3]。
二、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措施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从证实历史、解释历史两个角度,辅助学生学习、思考、理解历史知识,助力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推进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高中历史教师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举措。教师要从历史地图的选择入手,对学生、课程标准等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合理选择历史地图,并给予学生解读历史地图以指导,提高学生从地图中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师要从历史地图所具有的实证、解释历史的功能入手,获取丰富的地图资源,引导学生历史解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合理选择历史地图,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历史地图等教学工具愈发受到教师关注,相较于传统教育阶段,高中历史教师更加重视教材历史地图、配套教材历史地图册在教学环节的运用,并在教学实践环节,将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历史地图的选择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效果,合适的历史地图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构建历史时空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与历史事件、历史名词不相符的地图,则无法发挥其辅助历史学习的作用,甚至引发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历史教师要对本学段历史课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教学需求、班级学情,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地图。同时,教师还要在运用历史地图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地图标签、图标等,学会查看历史地图,从而保证其能从历史地图中抓取关键信息,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4]。
一方面,教师运用历史地图开展教学工作,要向课标偏移,即将课标强调的“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历史地图选择、运用各环节。尤其在教学设计环节,选择能辅助教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地图,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深化学生对历史名词、历史事件及现象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全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放置于地图选择与运用的中心环节,为学生提供历史地图资源,引导其自主地使用历史地图,体会历史地图在辅助其学习、理解历史知识方面的重要性,在发挥历史地图助力学生历史学习作用之时,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历史地图的良好学习习惯[5]。
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具体的历史地图为工具,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解图能力,为历史地图在教学环节的有效运用做准备。历史地图主要包括名称、图例、符号等要素,教师要从上述几个要素入手,让学生将历史地图的各要素深刻于心,指导学生准确识别地图类型、主题,在符号、图例的辅助下,整体把握历史地图的主要内容。例如:在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课堂上,教师围绕《秦朝形势图》开展教学工作,向学生具体呈现秦朝国土布局。在《秦朝形势图》中,包括都城、前221年秦边界、今国界、长城等图标,秦朝时期的郡县还标注了其所对应的当前省市城市。《秦朝形势图》的图例、图标均是学生识图的主要依据,教师从图标入手,引导学生对应图标的意义,在形势图中找出图标的位置,根据提示准确说出图标在图中的含义。如: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在形势图中找出“前221年秦边界”“今国界”圈出的范围,学生直观地观察、了解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后,秦朝的国土得以扩张。教师提出问题“你在形势图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积极交流自己在历史地图中获取的信息,在学生识图、挖掘隐藏信息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图能力。如:有的学生在查看形势图地名时发现“陇西郡、蜀郡、辽东郡等地名中都包含‘郡’字”,教师引导学生迁移与“郡”有关的历史知识,辅助学生挖掘地图中的隐藏信息。在“郡级住所”图标的辅助下,学生了解到“郡县制在秦朝已经确立”的历史知识点。
(二)增强历史实证意识,情境促进历史解释
教材、配套教材选编的历史地图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是在教育部引领下,研究者、学者在综合分析、研究考古资料、史料文献等选编的可信可靠的历史资源,为学生提供可信、丰富的历史地图资源,辅助其理解抽象的历史现象、历史名词等。教师要充分运用可信可靠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在对信息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并在地图的辅助下,助力学生构建历史时空观,在脑海中建立时间轴[6]。
例如:在部编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环节,教师借助《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将自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开始的四条连接各大洲的新航路路线具体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航路打破几大洲孤立状态的意义。而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15世纪的世界地图》《16世纪的世界地图》两张地图,向学生直观地呈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两张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对比观察中,学生发现,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较为抽象,大洲、大洋的界限不明;16世纪的世界地图近似现在所使用的世界地图,大洲大洋的界限明了,各大洲的轮廓明确。新航路开辟前后所绘制的世界地图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5世纪的世界地图》与《16世纪的世界地图》作为新航路开辟前后时间所绘制的世界地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新航路开辟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影响,为学生提供具体历史资料,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深化历史理解的同时,还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师还要以历史地图为载体,采用情境教学法,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以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发挥历史地图解释历史的作用,对学生的历史认知、思考进行补充、升华。例如:在《辛亥革命》教学环节,教师在讲到南昌起义相关知识时,借助《辛亥革命形势图》向学生输入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形势图》明确标注了武昌起义的地点、宣布独立的省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等,在辅助学生理解南昌起义胜利影响方面具有的实际意义。如:在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14个省和上海市均在《辛亥革命形势图》中标注了省会城市所在地,引导学生从武昌、南京等重要城市与宣布独立的省市地区之间的位置关系入手,深入理解武昌起义这一历史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可借助工具,将《辛亥革命形势图》展示在教室这一具体的空间内,以历史地图为载体,构建立体的时空观。再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向学生展示《唐朝对外贸易路线图》《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两幅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张地图存在的不同之处,并融合“指南针的发明”“造船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相关知识点,对比唐朝、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分析引起路线图不同的原因,从唐朝、宋朝两个时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行为窥见各朝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知识整体学习、迁移分析,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理解。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高中历史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是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地图恰具有证实历史、解释历史的功能,能将抽象的历史事件、现象、名词等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形势图,以地图辅助学生迁移历史知识、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思维能力,并渗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助力教师全面育人的重要工具。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各要素分析,指导、训练并逐步提高学生识图、解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从整体上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春颖.基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地图教学探究:以红军长征史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4(2):23-25.
[2]王亮.左图右史:以历史地图为线索的“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23(31):63-65,75.
[3]他福燕.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学周刊,2023(20):100-102.
[4]李启顺.历史地图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5]李小艳.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3.
[6]柴志华.以图证史,以图释史: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2(34):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