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2024-09-26魏钦全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以人教版“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细胞构造和功能的理解,更在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该导向的教学实践,学生在掌握细胞结构知识的同时,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加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高。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更为浓厚。因此,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核心素养成为评判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并构建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与生物学科的内在联系,本文旨在探索一条既符合教育改革要求,又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物教学新路径。
一、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将一个生物学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综合考虑和分析生物知识,设计出无重复、环节紧凑的教学方案,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全面性: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生物知识,深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更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
系统性:通过改变生物教材的原有体系,以单元为单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分析与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地分析与探究知识,进而构建系统的生物知识网络。
能动性:此教学方式鼓励学71f9884ede76795ebc0e7e972facae61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系统的单元知识中学会总结和归纳,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此外,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体现了认知规律,符合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逻辑认知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完善。同时,这种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从目标和评价出发,围绕核心概念展开,不仅克服了知识碎片化的问题,还指向了高阶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认知内化和实践生成,达成高阶思维。因此,高中生物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全面、系统且具有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提升。
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高中生物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显得尤为关键,其意义深远。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的核心知识,进而构建起稳固且全面的知识体系,更能够在此过程中有效锤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不仅学习知识本身,更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同时,学生在探究生物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无疑会为学生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可以说,单元整体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三、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一)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是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环节。以“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为例,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细致阅读教材,全面把握该章节的知识框架,探究细胞结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以及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设定合理且具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为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系统的学习路径,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探索细胞的奥秘[1]。
深入研读教材后,教师在精心梳理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发现该章节主要涵盖了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器等核心知识点。这些要素共同构建了细胞内部复杂而有序的结构体系,为学生理解细胞的功能及其生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关键概念,教师可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维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为:在生命观念方面,学生应理解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紧密关联着功能,同时认识到细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结构的层次和组织特性。在科学思维上,期望学生能够运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去分析细胞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的关系,通过比较和归纳掌握不同细胞类型的结构差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则体现在学生能设计实验观察细胞结构,验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能准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最后,在社会责任层面,学生应认识到细胞研究的应用价值,关注相关的伦理和社会议题,从而培养出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和科研行为。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形成对细胞基本结构的深入理解,并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深化理解,培养生命观念
深化理解与培养生命观念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目标。生命观念作为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解释,必须建立在深入理解生物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分析和解释生命现象,逐步构建起对生物学科的整体认知,并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2]。
以“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整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并亲手绘制细胞结构图。这一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增强他们对细胞基本结构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主要结构的功能和特点,以及这些结构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能够发现不同细胞在结构上的共性和差异,进一步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复杂的细胞结构模型和动态图像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结构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能培养起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将学会运用生命观念去分析和解释生命现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三)巧设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提升他们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石。在“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单元整体的教学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细胞结构的奥秘[4]。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依照由表层到深层、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逐步构建问题链。首先,可以从细胞的基本构成入手,提问:“细胞是由哪些基本结构组成的?”然后,逐步深入到这些结构的功能:“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各自承担哪些任务?”接下来,可以进一步探讨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在细胞中扮演什么角色?它如何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在每个课时中,教师可以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并衍生出若干个子问题,形成层次分明的问题体系。在探讨细胞膜时,核心问题可以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子问题可以包括:“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细胞膜如何实现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巧设问题和构建问题链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建立起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完整知识框架。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构成,还能掌握这些结构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样的问题设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四)实验探索,培养探究能力
实验探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紧密围绕核心概念,开展有意义的实验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小组合作与实践,深入探究生物的奥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发现生物问题,并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从而培养探究能力。这种科学探究品质的培养,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5]。
在“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整体教学中,当教师开始介绍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复杂概念时,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微观世界的组成部分感到困惑:它们如同课本所述,实际存在并具有相应的功能吗?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巩固这些知识,教师可以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探究”为主题,组织一次实验探究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为学生简要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明确本次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并验证这些结构的功能。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我们如何能亲眼看到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中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实验,我们能否验证这些结构的功能?”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同时指导他们记录下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思考,以便后续深入探讨和验证。活动准备就绪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并指导他们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旨在深入探索细胞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在实验环节,学生需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精确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归纳实验结论。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实验成果,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以清晰、有条理的表格或报告形式进行呈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细胞基本结构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五)融入生活,强化社会责任
生物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当学生学习“细胞的生命历程”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探索生命的奥秘和本质。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无不映射出人类生命的各个阶段和变化。因此,将这一章节的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引导他们从生命的角度思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与人体健康的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当细胞分裂出现异常时,如癌细胞的无限增殖,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健康威胁。这样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对自己和社会负责的表现。同时,细胞衰老与人类寿命的探讨也是融入生活、强化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细胞衰老与人体衰老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延缓细胞衰老,提高生活质量。这样的讨论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即为推动人类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医学案例,如干细胞治疗在再生医学中的突破,让学生感受到细胞技术的巨大潜力和希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如细胞来源、治疗费用等,培养他们的科技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将“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的内容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同时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责任感的新一代青年。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笔者对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整体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探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笔者不仅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更为他们未来的生物科学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慧莉.例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以“细胞工程”二轮复习课为例[J].考试周刊,2018(28):172.
[2]徐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一体化情境创设教学实践:以“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其应用”专题复习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2(18):68-70.
[3]苏科庚.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八种策略[J].生物学教学,2022,47(2):15-17.
[4]付鑫.核心素养导向下以科学史研究分析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9,35(10):32-33,62.
[5]徐进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案例初探:“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新授课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9,35(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