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4-09-26邱建华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定理及本质,对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有很大帮助。作为高中物理学科教师需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并探索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以尽可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促进物理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实验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科学类课程,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课程标准内容的提出,明确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为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刻认识物理实验开展的价值,并着眼学科教学要求及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对实验教学方法做出改进和优化,以尽可能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以实验为推手,提升该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1]。
一、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理解,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学科素养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实验教学的开展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学科中涉及的各类概念、原理较多,而这些内容通常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直观观察中,对物理现象产生深刻感知,这对于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突破物理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思维能力发展。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物理概念、原理知识来设计、操作实验,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这也为学生运用物理概念知识创造了条件,对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有积极意义。此外,实验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实验结果和预期情况不符合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主动去寻找原因、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在无形中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不仅如此,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对实验装置进行科学改进,还可以在无形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可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及分析实验数据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遵循一定原则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尊重实验实施及实验数据的品质,这也就在无形中实现了对学生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此外,实验过程中学生还需要结合观察现象、实验数据进行推理、验证,甚至是对实验现象提出疑问和验证,这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质疑能力的锻炼也有很大帮助,可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发展[2]。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优化:革新理念,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理念决定行为,教师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案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为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教学理念进行适当革新优化,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创新,为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从既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为了保障课堂进度,或者争取更多时间为学生讲解知识点,通常是以口头讲解方式来阐述实验过程,或者是由自己进行实验过程演示,抑或只是简单地通过播放实验视频方式来授课,学生只能以“看客”的角色来了解实验过程、实验内容,并未真正参与其中,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物理实验的具体情况、特点,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对实验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充分了解实验细节,从而有效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超重和失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往用微课视频展示实验过程的教学模式,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的原则,在课前做好相应的材料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具体教学时,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塑料袋、玻璃杯、温水、秤、纸袋等实验材料,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先简单为学生讲解该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则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操作。
2.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玻璃杯置于课桌上,保持玻璃杯底部与桌面平行,然后根据玻璃杯口径裁剪塑料袋,保证裁剪后的塑料袋能完全覆盖玻璃杯口部。在此基础上再行超重和失重实验。①超重实验:将剪切后的塑料袋完全覆盖在玻璃杯口部,对玻璃杯进行密封,然后再将玻璃杯倒置于温水中,并轻压玻璃杯使其浸没于温水中,之后观察并记录玻璃杯内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失重实验操作为:拿掉塑料袋,保持玻璃杯内干燥,然后在桌子上放纸袋,并将玻璃杯倒置于纸袋上,之后用手掌覆盖玻璃杯,并翻转玻璃杯、移走纸袋,观察玻璃杯会发生什么现象。
3.完成实验后,教师再引导各小组进行组内探讨,对超重及失重实验中观察的现象进行讨论总结,并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此时学生会发现,超重实验中玻璃杯在温水压强作用下会有额外重量产生,而失重实验中在翻转玻璃杯后,玻璃杯会在手掌上悬浮。
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过程、观察总结实验现象,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实验原理的探究欲望,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可加深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实验背后物理原理的理解,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3]。
(二)设计:自主创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也强调,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应严格遵循“以生为本”原则,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积极设计适宜的探究实验,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空间,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独立探究中加深对实验内容、实验原理的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以往教学时,教师多是用多媒体方式演示实验过程,或者由自己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无法突出学生自主性及参与性。不仅如此,传统实验中多是按照从一定高度将小球滚下做平抛运动,然后再对小球的轨迹进行描述,并通过反复操作来获得小球完整的运动轨迹。这样的实验操作,难以对小球的运动轨迹进行一次性记录,存在一定弊端。为此,设计教学中教师可在传统实验操作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结合已有知识,比如平抛实验的原理、目的等,以“如何记录小球轨迹”为主题,发挥创造力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具体实验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比如有的小组提出“是否能借助手机延时拍摄功能对小球的运动轨迹进行记录”,有的小组则提出“在抛出点附近放置硬木板,并铺上白纸、复写纸,小球打到复写纸上后,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从而获得小球的运动轨迹”。在各小组完成讨论后,教师可以再鼓励各小组成员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本小组提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在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时,教师则可适当地给予点拨、指导,以推动实验操作顺利进展。在完成实验验证后,教师则需鼓励各小组对本组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若实验操作可行则可以说一说具体的思路、原理,若实验操作不可行,则需要反思总结问题所在,并可以尝试进行改进优化[4]。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对实验的预测和验证能力,能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学习之中,深化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索设计实验改进方法、参与实验操作、讨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获得学科素养发展。
(三)指导:科学启思,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开展实验教学能够以直观方式来呈现抽象的物理概念、原理等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认知,对提升物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及效率有积极意义。但实验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实验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即可,或者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操作即可,而是要在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问题、有效的引导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入思考相关实验现象、实验问题,纠正错误认知,这样一来方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三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由于实际电路连接中经常会遇到连接多个电器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合理连入电路的方法,而这一知识相对复杂,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为此,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分析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介绍其功能及各种符号,从而增加学生对电路连接基本知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模型或者PPT课件图的方式,为学生展示错误的线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则可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如灯泡L1、L2、电池组、开关、导线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想要保证闭合开关时,两个灯泡都亮起来,关闭开关时两个灯泡都熄灭,应该怎么连接电路?”可以将讨论结果先以画线路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利用实验材料进行验证。若结果和自己预期不同,则可再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纠正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找正确的电路串联和并联方
式[5]。最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可对正确的电路连接方式进行展示,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思考“调换开关位置是否会对串联电路造成影响”“如何避免电路短路”等问题,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电路串联及并FK73c4s+eRU0ddktVRltvA==联知识的掌握。
这样以实验为载体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有效拓展了物理教学的深度,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积极意义。
(四)联结:联系生活,感知生活物理现象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实际存在紧密关联的学科,很多生活现象中都蕴含有物理知识、物理原理。这也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同时也拓宽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挖掘物理实验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然后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载体,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本质,进而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摩擦力》时,教师就可以从实际生活切入,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感知摩擦力、认识摩擦力。比如:可以引导学生以平行于地面的力来推动桌子,让学生感受桌子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阻力,以此带领学生认识“推力大于阻碍桌子运动的力,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这个力即为桌子和地面的摩擦力”。之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以平行于地面的力来推动“讲台”,此时学生发现,桌子没有被推动,讲台和地面也保持相对静止,以此来带领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知识。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生活现象切入进行实验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驱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内在动力,促进高效物理课堂构建[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增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发展学生学科思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该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深挖实验教学的价值,并且积极革新教育理念、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方案,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拓展实验教学的空间及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获得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蒲彪.浅析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J].教师,2017(15):60.
[2]吴畅.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9):69-71.
[3]李欢,李文斌.农村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石门县某中学为例[J].读与写,2016,13(19):283.
[4]罗均.基于物理实验增效物理教学: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2022(5):8-10.
[5]诸杰.科学思维指向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探究:以“楞次定律”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3):78-80.
[6]丁骏.以工匠精神指导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楞次定律”中的演示实验为例[J].物理教师,20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