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4-09-26周海忠

高考·上 2024年9期

摘 要: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发现学习法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强化阅读环节的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文章在充分把握发现学习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法的必要性,剖析了应用发现学习法的问题,围绕应用理解、应用模式、应用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建议,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发现学习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发现学习法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部分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文本解读方式单一、教学流程程式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阅读教学成效。发现学习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鼓励自我导向的学习,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可能。将发现学习法引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应对现有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探究发现学习法的有效应用方法,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效能的同时,更好地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法的必要性

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确保了信息的覆盖范围,但容易限制学生生成主动探索精神和内在学习动机,进一步限制了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获得知识的能力。此外,文本解读的方式较为单一。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和既定分析框架虽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知识点,却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难以从多维视角出发赏析文学作品,更难以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涵[1]。另外,阅读教学过程偏向规范化、流程化,学生难以在阅读教学中得到综合发展。而将发现学习法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重构教学关系,焕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法的问题及症结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法的问题

尽管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整体上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首先,部分教师对发现学习法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即过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却缺乏必要的指导与监控,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其次,课堂管理松散,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散乱化”的状态,小组讨论或自主学习环节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交流,影响了知识的内化[2]。最后,“肤浅化的解读”问题凸显,学生在未经充分引导的情况下,对文本的解读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涵。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法的症结

深入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学习法应用的问题,不难发现,其症结主要集中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引、缺失教学模式引导、缺乏教学策略引领等方面。首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尚未完全理解发现学习法的核心价值,即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其主动探索与建构知识,导致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将这一先进理念融入。其次,理想的发现学习法应伴随一套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确保学习活动有序、高效地展开。但现实中,很多课堂并未建立起支持发现学习法的模式框架,如缺乏明确的探索流程、合作学习的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易感到迷茫,影响了学习的连贯性。最后,教师在采用发现学习法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三、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建议

(一)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应用理念

1.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不仅是独特的个体,而且是不断发展的人,他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被视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兴趣以及经验应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考量。此外,审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不难发现学生始终扮演着自主学习者、主动探究者和不断发现者的角色。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和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知识、新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鼓励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以生为本的学生观,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以师为导的教师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伙伴和首席指导者,应当扮演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角色,精心策划和设计阅读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有序、有趣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当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激发学习动力[3]。此外,教师还需要与学生、与新课程同步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观念,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并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探索知识、共同成长。

3.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观

为了有效应用发现学习法,教师需要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观,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其一是自主发现。教师应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设定学习目标,并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水平。其二是合作发现。教师应该推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共同探索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其三是探究发现。教师应该驱动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材料中的难点、疑点,并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4.构筑探究发现的阅读观

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探究与发现,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发现其中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构筑探究发现的阅读观,意味着教师应将阅读教学视为对话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与文本进行深入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这种对话中,通过引导、启发、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视野,使他们的阅读更加深入、全面。

(二)明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应用步骤

为了确保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效实施,明确一套系统的应用步骤有助于构建有序的学习框架,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教师可以严格遵循自主发现、交流发现、总结发现、拓展发现的步骤。自主发现作为起点能够使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与好奇心,初步探索文本的表层与深层意蕴;随后的交流发现以小组讨论或班级分享形式为载体,能够促进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拓宽理解视野;总结发现能够使学生在提炼归纳后形成系统性认识;最后的拓展发现能够使学生超越文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是进行跨学科的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应用[4]。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6课《记念刘和珍君》为例,教师可首先布置自主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注意鲁迅先生的叙述手法与情感表达,初步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与事件背景。随后,在交流发现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刘和珍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情感态度”等核心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教师适时引导,促进深度对话。接着进入总结发现阶段,鼓励学生整理讨论要点,教师辅助总结鲁迅杂文的特点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在拓展发现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记念刘和珍君》与当代社会的关联,比如讨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或者让学生尝试撰写一篇纪念文章,模仿鲁迅的语言风格,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写作技能相结合,真正实现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双重提升。通过结构化的发现学习法,不仅能够丰富《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内涵,也能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更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应用方法

1.提供目标,好奇引导

在应用发现学习法时,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仅能够为学生指明探索的方向,确保学习活动有的放矢,还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主动投入深度阅读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中逐渐发掘文本的深层意义。此外,适时安排练笔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整理发现思路,使学生在文字的梳理中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例,教师应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如“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后,提出一系列引发深思的问题,如“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工匠精神的?”“你认为工匠精神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何联系?”开启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挖掘之旅。在此基础上,安排一次小练笔,让学生在阅读后简述自己心中的“工匠精神”,或是寻找身边的“工匠”人物,写下他们的故事,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将所思所感外化,也可为后续的课堂讨论准备丰富的素材。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聚焦了学习目标,又巧妙地利用好奇引导,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2.创设情境,兴趣指引

兴趣作为学习最直接的动力,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深入地进行文本探索。而生动的情境能够使抽象的文字变得鲜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因此,教师需精心构思新颖的导入环节,用富有创意的方式揭示文本的诱人之处;同时,构建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文本相关的情境,从而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激发出强烈的探索

欲望[5]。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荷塘月色》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静谧美丽的荷塘夜景图,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以“在一个夏夜,月光如水,一位文人漫步至荷塘边,他心中所想、所感,又是何等的风景?”这一引人入胜的描述作为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文中景象的好奇与向往。随后,构建真实情境,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内的荷塘边,在月色下感受自然之美,引导学生闭目聆听、细致观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见所感,这种亲身体验无疑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对文本中细腻描绘的共鸣。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深刻领悟到散文的魅力所在。

3.探索发现,集思广益

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而非灌输,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的深层意蕴,或集众人之智慧,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培养其团队协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发现学习法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采用合作探究与归纳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细致、系统地把握文本内涵,提升阅读效果。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例如:围绕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等角度,通过搜集资料探讨别里科夫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分别就别里科夫的行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辩论,以此强化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并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刻把握文本的内涵,最终达到提升素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承担起引导者的角色,适时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提炼出核心观点与创新见解,通过板书、PPT等形式清晰展现,帮助学生系统化、结构化地巩固新知。比如:通过梳理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引导学生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自由与束缚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将发现学习法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应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响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过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应用理念、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升其综合阅读素养。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应继续深化发现学习法的应用研究,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郜冰艳.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汉字文化,2024(7):118-120.

[2]马琳.基于布鲁纳发现学习法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J].汉字文化,2023(8):116-118.

[3]徐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现学习研究[J].中学语文,2015(36):6-7.

[4]席雪晴.发现学习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4(6):152-154.

[5]李菊英.发现学习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19(2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