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困境与突破
2024-09-26肖建芳陆深焕
摘要:通过分析了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1+X背景下“三教”改革实施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建立1+X证书优选及监管长效机制;打造教研创能力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岗课赛证思”融合的新形态教学做一体化数字化教材;进行“岗课赛证思”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三段六环”教学法改革。项目进行了“岗课赛证思”融合的教学模式和“三段六环”教学法结合的教法改革,为工科专业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1+X证书;“三教”改革;高职院校“岗课赛证思”融合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任务,以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1]。教职成厅函〔2019〕19号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向学生开展的X证书培训,要与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结合起来,由学校统筹用好有关资源和项目,结合教学组织实施[2]。X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标准的重要举措,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标,也是引导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抓手。一个专业拥有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种类和数量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水平越高。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解决了教育教学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背景下,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证书种类不能满足需求,证书质量良莠不齐
自2019年第一批1+X证书试点开展以来,存在开展的时间短,试点的批次少,证书的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目前教育部公布的四个批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个数共447个,且以2020年12月批准的第四批为主,远不能完全涵盖各行各业各层次职业技能等级的考核鉴定需求。目前已有的证书质量也是良莠不齐,部分证书内容或未涵盖该职业绝大部分技能、或未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或难度太低导致证书含金量低等问题,导致证书质量无法保证。
少数培训评价组织急功近利,脱离岗位标准,在没有对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没有深刻了解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缺乏行业、企业专家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制定出了职业技能标准,导致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一定偏差,或职业技能标准未随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更新而及时更新。
以上问题也导致很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与企业工作领域对接不紧密,与岗位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培训课程缺乏职业特色,没有体现任务工单以及岗位能力的考核。在证书培训教材的形式方面,部分教材并非由真正的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职业院校教师深入研讨后共同编写,很多培训教材还是传统纸质教材,没有使用目前所倡导的新形态数字化教材。在教材内容方面,内容的模块化和颗粒化不够或不合理,或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来编排及表达教材知识内容。部分证书培训教材内容与学校学历教育使用教材内容接近,证书考核试题与学历教育考试试题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差别不大。同时,由于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及评价时间一般由培训评价组织确定,试点考点遍布全国,导致监管困难,缺乏长效的监管机制。
(二)行业企业认可度不够,试点院校积极性不高
目前1+X证书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需要不停地摸索更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证书推进方法和路径。已有证书及其评价组织还处在接受全社会考验的艰难过程中,需要时间的淬炼和筛选,大浪淘沙,含金量高的证书将被留下。大多数行业企业对于证书的态度也还处于观察阶段,还未制定各证书的认可度标准。
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建设过程中,很多证书考核都是采用考试(理论+实训/实验)形式,考核鉴定内容及形式与岗位实际要求差别较大,未能真正考核职业技能的等级;真正的龙头企业、优质企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让证书含金量大打折扣。行业企业对证书的认同感不强,证书在学生求职及就业过程中的参考价值有限,导致职业院校对1+X证书试点推广的积极性总体有待提高,学生参与证书考核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三)证书跨度大,职业院校管理困难
目前有四百多种1+X证书,在考核内容方面涵盖各行各业,培训组织遍布全国各地,考核形式多种多样。一个专业拥有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种类越多,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该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水平越高,因此,要进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根据专业群自身的特点,引入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一步凸显专业群建设的优势。
但是太多的证书考核给职业院校教研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首先,理念跟不上,要自上而下地实施教学改革,要与行业企业接轨,要进行“书证融通”改革,有限的课时要往各证书倾斜,且平衡发展,这都是很大的挑战;其次,师资、资金和设备跟不上,很难配齐部分证书考核所要求的“双师素质”教师及企业兼职专家。考证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各种软硬件设备及实训室,这都成为一些证书推进的拦路虎;另外,企业是以逐利为目的的,一些培训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证书试点考点二者之间的分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够优化,导致试点工作差强人意,教师授课水平、实验实训条件、培训与考证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劳动报酬支付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四)职业院校软硬件条件跟不上,“书证融通”困难
1+X培训评价组织多数是各行业龙头企业或优质企业,各证书标准是在深入调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研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并在行业企业专家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制定的,与传统学历教育课程标准差别较大,“书证融通”存在困难:一是师资水平短时间跟不上,很多授课教师缺乏最新行业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最新职业技能培训或进行“书证融通”存在困难;二是职业院校缺乏多种证书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比如部分证书需要购买专门的软硬件设备,甚至需要新建专门的实训及考核场所,各种经费需求成为“书证融通”的巨大障碍;三是学生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课时短缺,再挤出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时间特别有限;四是考证的一般是大二及大三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较重,证书的企业认同感又不高,部分学生不愿意挤占课余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五是一些院校的“书证融通”仅限于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加入了少量考证课程或内容,并未对学历课程内容和考证内容进行重构与融合,未发挥证书促进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二、1+X证书背景下职业院校“三教”改革困境分析
(一)“X”证书师资不足, 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提倡“双师”素质教师,但是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职业院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工作岗位和行业发展认识不足。很多已经认定的“双师”素质教师也只是“双证”教师,或者形式上在企业兼职的“双师”素质教师,缺少真正长期在企业一线实践的“双师”素质。因为师资很多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教师团队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了解有限,教师团队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部分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尚未认识到“X”证书的积极意义,参与“X”证书有关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证书培训教师只是被培训评价组织突击培训几天就上岗,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胜任“X”证书所需求的职业培训能力和培训经验。且目前“X”证书种类多样,对于教师的要求更多,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显然无法充分满足各项“X”证书的师资要求,“X”证书师资不足。
(二)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衔接不够,教材资源数字化不足
“X”证书考核标准应紧跟行业更迭更新,体现行业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目前国家部委提倡的建设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新形态教材,然而在目前产业经济及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很多教材包括专门的“X”证书培训教材仍然是证书开展初始时编写的传统纸质教材,书证融通不够,内容与行业企业衔接不够,形式单一,更新不及时,未体现新形态教材的需求。大部分教材数字化不足或完全没有体现数字化,这与当前学生的数字化学习需求和数字化职业岗位需求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给职业院校教材改革带来了巨大挑战。[3]
(三)教法较陈旧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1+X证书制度下教法改革需要充分调查社会及产业经济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校中企、企中校深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进行项目式、工单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等,目前改革推广力度不够,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未能进行数字化赋能的“三教”改革或改革力度不够,教学模式较陈旧,教法较单一,未体现因材施教。随着职业院校学生的扩招,一些学校学生数量增多,生师比不达标,一部分教师成了哪里需要去哪里的“万能教师”,教师疲于完成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加上各种考核指标的压力,基本无暇兼顾各种教学改革实践,造成课堂教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1+X证书制度下“三教”改革的突破路径
(一)建立1+X证书优选及监管长效机制
目前已经公布了四批次1+X证书,其培训评价组织除了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是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性质,其他全部是行业企业性质,其中大部分是行业龙头及优质企业,少数是普通企业,还有个别证书挂着行业标杆企业的名字实则外包给一些小企业完成,资质良莠不齐。企业参与教育行业有逐利目的本无可厚非,但为了收取更多的考试服务费,一些企业搭配销售软硬件设备,增加了学校考证的投入,也降低了学校组织考证的积极性;一些企业通过降低考核难度变相增加证书通过率,导致考核内容过于简单,通过率接近100%,使证书质量大打折扣,失去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及筛选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必须对培训评价组织进行遴选,发挥市场准入机制与竞争机制,同一种证书允许多家培训评价组织推出,一家培训评价组织也可以推出多种证书。随着证书种类的增加,职业院校应建立适合本校的证书评价机制和标准,严格制定“X”证书引进和退出机制,已经引进的证书经过评估后未达到评估要求的要强制退出,通过优胜劣汰选拔一批高质量证书实施培训和考核。同时,试点院校要积极与本行业标杆及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本区域优质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组织专业教师参加1+X证书标准的培训,扎实提高“岗课赛证思”融通效果。
教育部应监督培训评价组织,加强1+X证书制度试点教学管理培训,鼓励试点院校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形成1+X证书制度良性运行机制,积极进行1+X证书制度试点教学管理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对培训质量进行跟踪与反馈,对于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学生、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加以重视和妥善解决,不断完善教学管理。
(二)打造教研创能力俱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三教”改革的关键,也是“1+X”证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1+X”证书制度下,要实现良好的“三教”改革效果,需要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研究能力佳、具有创新进取精神的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依托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学校产教研创平台的建设,积极通过多渠道学习与深造,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教科研和创新创业创造,提高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职业院校以“双高”建设、创新强校、质量工程建设等为契机,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在完成学校建设指标的同时又能激励教师全方位成长,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对口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进企业顶岗,将教师培养成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通过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产业学院、职教集团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常态化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打造专兼岗位互通、产教流程互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
(三)建设“岗课赛证思”融合的新形态教学做一体化数字化教材
1+X证书背景下,首先要精挑细选合适的“X”证书,然后确定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形式,最后选择合适的教材开发团队实施教材开发。
在教材内容方面,要将“X”证书对应的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岗位能力需求和有关大赛比赛内容融合起来。同时,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推进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核心载体,所以需要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创造精神。
在教材形式方面,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1]。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5]。注重开发新形态教材,同时配套建设对应的线上共享数字资源。不管哪种新形态教材建设,其内涵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并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需要。
在教材建设方面,强调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在认真研究1+X证书标准、深入调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发展趋势后,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共同研制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和体现1+X证书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共同完成新形态教材的建设工作。
(四)进行“岗课赛证思”融合教学模式和“三段六环”教学法改革
“三教”改革的路径是教法改革,要检验教师改革和教材改革的效果,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检验。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6]。1+X证书制度下教法改革需要充分调查产业经济及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依托数字资源,打破专业与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从岗位需求出发,重新梳理岗位能力所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构建各学科专业的知识图谱,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探索“岗课赛证思”融合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深入企业调研岗位能力需求,持续研究课程标准和有关证书考核标准,深挖有关大赛比赛内容,找准融合点,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岗位能力需求、课程标准、大赛比赛内容、证书考核标准与课程思政融合。
在“岗课赛证思”融合教学模式下,探索“三段六环”教学法。该教学法基于项目,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将教学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然后又把三个阶段分成六个环节。“三段六环”教学法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支架式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课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运用线上数字资源进行翻转课堂学习,完成第1环节的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储备知识、引入项目。课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润物无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必要的时候恰当融入相关大赛内容和证书考核内容,师生共同完成第2至第5环节内容:情景引入、讨论互动、答疑解惑;项目分析、知识学习、技能训练;项目实训、巩固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完成、评价反思、知识拓展。课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第6环节任务:巩固拓展、赛证训练,如果教师正在进行相关的项目研究,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项目研究工作中来,有条件的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服务社会。
结 语
1+X证书背景下,决定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最后一公里”是“三教”改革的质量。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施“岗课赛证思”融合的“三教”改革,以及改革的深度和成效,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能否提升一个档次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EB/OL].(2019-1-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2]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19号)[EB/OL].(2019-11-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11/t20191118_408736.html.
[3] 吴泽宇.“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问题与路径选择[J],河北职业教育,2023,7(01):19-24.
[4] 徐兰.数字化时代“三教”改革主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J],成人教育,2023,43(02):60-66.
[5]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EB/OL].(2020-09-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6] 肖建芳.与行业职业衔接的Web前端开发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6):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