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三链融合”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4-09-26陈洁
摘要: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正积极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育人模式融入人才培养中,但在实践过程中,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度、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度、创新链与教育链的递进关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提出通过建设专业群以衔接产业群、重构课程体系及改革考核方案、关注创新创业及实施分类育人三方面的建议,以期不断优化“三链融合”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职“三链融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但产教深度融合如何落地、职业教育适应性如何增强、高质量内涵发展如何推进,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链融合”教育模式体现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交叉融合。“教育链”是指以学生为教育起点,以就业单位为终点,涉及多方育人主体、多元育人要素、多个育人环节的教育全过程链条;“产业链”是生产各部门基于技术经济联系形成的一条从技术到生产再到市场的链条,包含价值、企业、供需和空间四个维度;“创新链”是指从创新源头开始,依托知识创新将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连接,直到完成市场价值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将“三链融合”的育人模式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与数字化运营的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在知识融合、服务素养、技能转化、数字化能力等方面的新能力,满足酒店产业融合发展、酒店消费多元升级、酒店智能化产品及技术的应用的需求,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育人模式的新探索。
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三链融合”育人模式问题分析
(一)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问题
高职校在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中,往往出现专业教育脱离产业链的问题,企业在专业教育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都不高,进而表现为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宽度都不够。例如当下“旅游产品”呈现多样性,以住宿为基础的延伸产品不断产生,在苏州“三湖”(太湖、阳澄湖、金鸡湖)效应下,游艇产业不断发展,而院校相关专业设置却未迎头而上。此外,在标准制定、课程设计、教材开发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企业并未积极参与,难以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毕业”与“就业”之间难以有效衔接。
(二)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问题
单一的专业建设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课程设置未能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方向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例如“住宿产业”除了单一的星级酒店以外,精品酒店、民宿、游轮等多样化的住宿产品源源不断产生,培养星级酒店服务人才的教育目标既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就业需求。
(三)创新链与教育链递进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常常是“坐道而论”,课程考核方式缺乏企业资源的参与;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2]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缺少耦合联动,专业教育缺乏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顶层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程、实践、项目比例尚未厘清,相关教学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学生缺乏自主构建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三链融合”育人模式优化路径
(一)建设专业群,衔接产业群,与区域经济共荣共生
建设酒店管理专业群要衔接苏州经济发展需要,在“点”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线”上延伸人才培养类型,以针对教育链与产业链衔接问题,不断适应苏州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面”的需要。
1.加深酒店服务的“点”。关注区域内新兴产业,以需求为导向,紧跟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做好顶层设计,及时调整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在调研苏州16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后,关注到酒店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态度>英语>技能”,而“沟通能力”“处事能力”“应变能力”成为酒店运营部门招聘人才的首要考量要素。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核心课程中餐宴会摆台为例,学校重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酒店则更期望员工“态度好、会沟通、外语强、应变快、创意新”等软实力强,反而把 “技能优”这项硬实力放在最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学校教学的操作标准与行业的操作标准不同,学校所强调的“硬技能”在酒店看来学生入职后通过“师带徒”的方式短期内就能学会;第二,各个酒店之间的摆台方式和操作标准不同,与摆台技能相比,酒店更注重餐台设计;第三,人才的输送方向已不再是传统的标准星级酒店,精品酒店、民宿等甚至没有中餐宴会。因此,科学地设计符合市场需求、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同时关注酒店实际需求、学生就业意向,聘请企业导师,将实景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不同场景、不同手段、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融入学生的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对比理论教学与行业教学的差距,从而在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中找到行业规范、准则,在行业导师的实景教学中挖掘应变技巧和处世能力。专业与行业结合,院校教育才能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共荣共生。
2.延伸酒店相关产业的“线”。酒店管理专业群的建设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不仅仅是面向高星级酒店的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公寓服务与管理、民宿运营与管理、现代物业管理、游艇乘务服务、高尔夫球场管理与服务纳入现代服务业的培养范畴,专业群以“城市住宿”酒店、公寓方向为支撑,以“非标住宿”民宿方向、“居家住宿”物业方向、“湖上住宿”游艇方向、“娱乐住宿”高尔夫球场方向为延伸,涵盖了住宿业的主要业态和形式,构建了合理普遍的现代住宿业人才培养体系。
由“点”及“线”共同构建现代住宿与数字化运营的产业集群,建立“共生共长”持续发展的专业群,有利于服务苏州区域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二)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课”与“证”共生共长
重构“课”与“证”课程体系,引进企业考核方式,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考核,“课程”成绩与“证书”考核双重认证。
1.重构“课”与“证”教学体系,课程证书分段式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课实施方案》中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1+X”证书项目是本校课证融通、育训结合,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方式。目前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已开展茶艺师资格证书考试的培训,正在积极推进与首旅、华住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前厅、餐饮、客房、调酒师、咖啡师、茶艺师等“X”证书的培训和考核。建成后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将实行三段式课程教学体系。(见图1)
学生在长达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将进行“三段式”课程体系。第一,分段式教育,将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进行时间上的分段式教学,一年级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二、三年级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四、五年级完成“X”证书认证课程(其中五年级下学期是实训实践);第二,分层次教育,在职业认证课程中,鼓励学生完成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并在每一个层次的认证中为学生提供模块化的学习大纲、学习材料和数字化资源库题库;第三,分类型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自主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如标准星级酒店、民宿、游艇、物业等,自主选择职业认证课程,如前厅、餐厅、客房、茶艺等。“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学习意愿灵活地选择学习课程,循序渐进地完成五年制课程的学习,同时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实现五年制高职学生“低进高出”的跨越,真正培养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人才。
2.改革考核方式,校企双评价。“课”和“书”双考核在“三链融合”的育人模式下,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用专业的考试采用过程性评价(出勤、课堂参与度、作业)与结果性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并适度引入企业导师评相结合的方式。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见图2。
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导师的参与意愿与参与力度出现了“双低”问题。如何让企业能够与学校展开深入的校企合作,本文认为关键是企业的诉求和利益能不能得到满足,应该让校企共赢的愿景落到实处。在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中,学校关注的是课程,课程是教学的主战场;企业关注的是认证,认证是技术的标准,是人才需求的一个标准。通过重构“课”“证”教学体系,如果在五年制课程体系中,完善职业认证课程的学习,把酒店培训移植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做到酒店培训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并且将企业导师“请进来”转化为企业导师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考核中,打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通道,让产业链主导人才链的形成和发展方向,那么学校和企业的诉求都能落到实处。而学生也能通过企业导师体会到工作岗位的实际职责,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愿景,那么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共赢将落到实处。
(三)创新创业,分类育人,打破职教“专科”天花板
在“三链融合”的教育模式实践下,如何解决创新链与教育链的递进问题依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创新和人才分类培养是两条关键途径。
构建课堂、实践、竞赛、项目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开辟“第二课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以基地为载体开设双创课堂、开展双创实践、组织双创竞赛、培育双创项目。五年学业生涯“四步走”,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步,“课堂”传授知识,启蒙学生双创思维,邀请专业导师讲授专业前沿信息知识和创业理念,邀请行业导师主讲创业环境和创业前景,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分享创业过程和成功经验。
第二步,“实践”训练双创能力,寻找双创目标,通过多阶段、多角度的双创训练和路演,完成市场需求实地调研、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投入实践获得反TNj6rflG8oAXQpLUa7oBNEoIqQ8ESDaSgJFAH8Eobes=馈并不断优化、投入应用评估经济效益与价值。
第三步,“竞赛”达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目标。以竞赛的方式,可以有效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培养酒店行业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搭建长效融合的新平台。
第四步,“项目”将思维落地成实,孵化双创成果。从项目的立项到落地,由学生主导,创业团队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从确定创业项目方向到开展项目实践,继而优化项目方案,最终实施项目孵化。
在五年高职教育生涯中,学生通过课堂、实践、竞赛、项目“四步走”,能够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专业素养、思辨意识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分类育人,打破职教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
职教高考制度通过“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办法,把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打通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为人才成长提供多样化途径。江苏省是率先在全国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大专进、硕士出”在全省成为正常现象。[3]“分类育人,而非分层育人”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始终坚持的人才培养准则。为此,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夯实学生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文化素质”科目的知识体系,同时全天候开放实训室,锻炼学生“职业技能”,通过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鼓励学生参加对口单招考试、专升本考试、技能大赛等为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筑桥铺路。此外,专业还与澳大利亚托伦斯大学合作办学建立蓝山酒店管理学院苏州校区,学生在苏州校区完成2.5年的学习,在澳大利亚蓝山校区完成0.5年的学习考核即可获得副学士学位。多渠道、可选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职教高考中升学有路、升学有望。
除了学历、文凭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职业技能、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终身受益者。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研室在调研苏州酒店后及时调整人才培育方向。第一,紧跟职业发展动态。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缺乏数字化人才是酒店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酒店数字化项目能够成功落地的重要保障,日益加速的数字化进程对酒店人才的供应也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作为专业院校,未来如何建设学生的数字化能力迫在眉睫;第二,调整职业发展心态。在与酒店部门直属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监沟通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承受压力能力较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态较浮躁的情况。酒店是高敏感性、高竞争性的行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较高,未来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将职业素养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沟通交流、工匠精神,为学生适应岗位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也是专业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创新创业到紧跟酒店行业发展需求,从分类育人到打破职业教育的专科体系,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到学生职业心态调整,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在“三链融合”的育人模式中不断探索,为学生成才打破壁垒,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
结 语
“三链融合”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仍需不断优化,以人才链为中心,把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相融合,以“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关联“人才链”,“三链协同”一定能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动态关联,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的动态衔接,最终形成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学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9〕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019-02-13
[2] 中国教育报:《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江苏:职教赋能现代产业》[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9/
t20200927_491599.html, 2020-09-26
[3] 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石基信息:《中国酒店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EB/OL],https://www.shijigroup.cn/,2023-
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