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改革策略研究
2024-09-26陈东吉
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高职学前教育的产教融合主要有开展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计划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分析Y市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环境,提出以下四点改革策略:聚焦“岗位胜任力”,做好课程体系优化;聚焦“多样化”培养,做好实践教学强化;聚焦“双师型”团队,做好“校-园”合作共培;聚焦成果转化率,做好产学研一体化。通过改革以期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学前教育的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高职人才培养
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当前国家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创新思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职普融通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调要将产教融合加以深化,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服务行业相协调。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园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方面肩负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而此路径的探索研究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以高校为主体的单一育人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精准定位学前教育行业发展实际所需,顺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一、时代背景
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发挥职教集团(联盟)、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1] 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已然成为我国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与教育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更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路径。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等涉及到幼儿园教师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加大了对学前教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何发展高质量学前教育、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被纳入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以产教融合的方式来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实用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是3~6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作为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与作为就业场地的企业幼儿园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合作尤为重要。在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幼儿园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方面肩负着共同的责任与使命,需要有效融合。融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质量和适用性
产教融合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教学内容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通过与企业幼儿园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
(二)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更好地掌握幼儿园日常工作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园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有助于他们顺利就业,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职业要求,并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晋升机会。
(三)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通过与合作园开展教学科研项目,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学前教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与企业(幼儿园)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行业人才供需情况,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与创新,提高人才竞争力。
(五)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产教融合可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与相关产业合作,教育机构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Y市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环境
(一)出台有关政策,打造产教平台
以Y市为例,在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Y市确立了“送政策、搭平台、优服务”的发展战略,调研产教融合和校地协同创新等相关工作,并成立了“Y市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实地调研各校企合作单位,详细了解共建共享、协同育人等方面情况,并召开相应的座谈会,加快打造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示范高地,力求打造一条相对完整和系统的高职教育之路。适时出台《Y市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并建立了市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政府财政资金中设立了职教改革专项资金,配套出台《关于支持驻盐高校发展促进校地协同创新的意见》等政策。
(二)调整产业布局,校企协同发展
在产业布局方面,学前教育是Y市基础教育的关键发展专业。Y校是重要的师资培育场所,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就职企业多数为当地幼儿园。2023年,Y校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先行先试,实地观察调研Y市七所实践基地幼儿园,探索经验,与各幼儿园负责人详细商议共建共享、协同育人等方面问题。促进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策略
(一)聚焦“岗位胜任力”,做好课程体系优化
课程是培育人才专业知识的核心要素,高校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与选定的合作幼儿园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不管是在课程的设置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应进行优化,从而构建出一套符合用人单位视角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课程体系。针对当下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需重新考量人才培养方案并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院校需事先调研企业合作园的人才需求意向,不仅要明确目前应用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及对师资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质量与学前教育市场要求之间的关系,既要强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教育技能,又要重视发展其专业素质。在优化课程体系时,专业课程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学前教育的需要。要对学前教育行业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趋势、技能需求以及行业发展方向,从而指导课程设置和内容更新,并根据行业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与此同时,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如通过教育实习、活动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获得经验。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还可以将跨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如游戏治疗、幼儿歌曲舞蹈创编、玩教具制作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把合作园中优秀的头部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先进行业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儿童、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二)聚焦“多样化”培养,做好实践教学强化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双方共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了解教育现场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要“走出去”,建立长效的教育实习机制,与合作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共建关系。创新实习形式,除了传统的长期实习外,可以引入短期、分段式实习等形式,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订个性化的实习计划,强调培养学生在特定岗位上的专业技能,提高其适应特定职业环境的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时间安排。也可以与合作园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专业性的实习项目,如组织儿童游戏活动、参与教学计划、班级管理等,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幼儿园的带教导师是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带教导师制度,争取为每位实习生分配相应的专业导师,导师负责实习全程的指导和反馈,跟踪学生实习成长,帮助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实习结束后,院校与合作园一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估和实习质量监控机制,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对实习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实习环境和内容符合教育要求,保障学生的实习质量。
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在校设置丰富的实践课程设置,并邀请合作园园长、骨干教师担任外聘老师。首先需要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如幼儿园班级管理实践、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等,并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如模拟幼儿园、儿童活动实训室等,提供给学生一个仿真的教学环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教育实践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实践课程中,聘请合作园的园长、骨干教师担任任课教师或者学业导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这类老师长期在一线工作,可以请老师们采用幼儿园中的真实活动案例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解决问题,加深对学前教育实践的理解。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教师参与定期的实践教学讲座,分享实践经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前教育理论。
对于在校生而言,生涯指导和就业规划也是重要的人生一课。带教老师工作经验丰富,十分适合作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导师或就业指导师,他们可以分享一线工作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路径,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聚焦“双师型”团队,做好“校-园”合作共培
教师队伍的实力是否强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是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必经之路。故高职院校和合作园应该共同致力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强双方协作。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一线岗位实践工作能力。
从Y校目前的合作状况来看,院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如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政府牵头的社会服务项目等。同时,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在合作园深入到一线幼教工作岗位中,成为一名有学术经验的“顶岗教师”,积极学习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实际的重难点知识及实践技能,并对这些知识及技能进行请教分享、理论分析、观察总结,并反馈到后续的高校教学中,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指导。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并以此作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依据。高校教师还可以与合作园教师一起开展以幼儿园实践为导向的科研工作,如针对如何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开展调研,开展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开发等应用型研究等。通过科研实践,既有利于高校老师利用学术所长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利于合作园的高质量发展,为学前教育产业发展赋能增效。此外,可以参与学前教育行业交流和合作活动,例如参加学术会议、学前教育研讨会、幼儿园企业文化培训等。通过与该行业专家和从业者的交流合作,高校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更新知识和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四)聚焦成果转化率,做好“产学研”一体化
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必不可少的。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园开展产学研项目,建立学前教育产学研合作平台,平台可以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项目合作等功能,为各方提供更好的合作机会,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该平台应当明确建立合作平台的目标和定位,明确合作的方向、内容重点。可以针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需求,确定合作的重点领域,如幼儿园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科技应用、优秀师资培训等。还应建立合作机制,确定合作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包括平台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决策机制等。可以建立由高职院校、企业合作园、地方政府等多方参与的联合组织,建设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共同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平台中还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如设立科研项目资助、技术转移补贴、科技成果奖励等政策措施。通过合作项目,将科研工作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如开发幼儿园信息化课程教学软件、共建重点实验室、设计智能化的玩教具、开发幼儿园园本教材等。通过技术转移和转化,将这些科研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和一线幼儿园中,并向学前教育从业者、教育管理者和家长等传播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应用方法,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和普及,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和应用效果。
结 语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探索有特色的产教融合方法与路径。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需要积极与职业教育改革所引起的改变相适应,有效融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地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把自己的一线教学和社会产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彼此促进,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支持,打造校企合作的现代化育人模式。[3]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校企合作共赢,从而促进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有序开展,显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价值,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EB/OL],2023-06-13.
[2] 陈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上海包装,2023(12):67.
[3] 罗玉萍,贾小玲.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2019(1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