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滴水”视角解读《一滴水经过丽江》

2024-09-26邹光海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8期

摘 要 《一滴水经过丽江》不同于典型游记散文,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不以人的游历为线索,而是以 “化身”为一滴水的视角展开。这一选择并非仅因作者将其自身视为一滴水,而更应理解为一种创作者的巧妙构思。究其创作动机,这滴水既非作者的单纯“化身”,亦非童话故事的主角,更像是作者借助自然、历史、人格、文学和文化等多个“小眼”创造的一只蜻蜓般的复眼,透过它,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多维画卷。

关键词 《一滴水经过丽江》 游记散文 叙事方式 构思技巧

《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一篇与典型游记散文不同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引人注目。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并非以人的游历为线索,而是将自己“化身”为一滴水,借助这滴水的视角来揭示丽江的风土人情。究其创作动机,这滴水并非仅仅是作者的单纯“化身”,也非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更像是作者通过自然、历史、人格、文学和文化等多个“小眼”所创造的一只蜻蜓般的复眼。透过这个独特的视角,读者得以领略丽江的多重面貌,感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滴水仿佛成为一道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将“此在”与“曾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关于丽江的多维画卷。

我们将深入解读《一滴水经过丽江》,逐一探索作者对丽江的独到见解,以及通过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所传递给读者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解读,我们或许能更全面地理解丽江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以及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独到构思。

一、为什么是一滴水?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作者阿来接到当地政府的邀请,要求撰写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项约稿对于作家来说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如何既要让文字简明,让小学生能读懂,又要满足政府期望,展现丽江之美,并表达独特的感受和创意。

从客观因素来看,丽江的地理环境与水的关系是无法回避的必要选项。丽江坐落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种自然环境成为文章表达丽江之美的载体,使得一滴水的流动成为叙述的可能性路径。

在阿来选择以“一滴水”为线索贯穿全文时,他面临着多重挑战。他需要同时满足让小学生易于理解、满足政府期望、描绘丽江独特之美等多方面的规约,这使得创作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与压力。

丽江被赞誉为“藏地玄关”,其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与阿来深受藏地文化影响的精神世界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系不仅在客观现实中存在,也体现在阿来个人的文学创作理念中。他在文学创作中力图传达对自然的尊重和认知,尤其在中国文学缺乏科学健全的自然观的时代,这成为他写作上的一种小小的骄傲。因此,选择以“一滴水”为线索,也是对自然与人文紧密联系的一种呼应。

此外,阿来的选择还体现了他对于日常生活的敏锐洞察。他深知一般的写作者可能会轻松地写出应景之作,但作为一位有着强烈个性的作家,他更倾向于选择水这一意象,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时空延伸和视角流转,同时也更容易将丽江的多维面貌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阿来的创作选择既受到外部规约的挑战,又深刻反映了他对自然、人文和日常生活的独到见解,这使《一滴水经过丽江》呈现出一幅更为丰富、深刻的丽江画卷。

二、一滴水是作者的化身吗?

这滴水不仅仅是水的自然属性的象征,更像是作者阿来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它似乎拥有人类五官的感知能力,涵盖了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这一滴水通过“看”到丽江的各个方面,涵盖了从花草树木到人群建筑的全貌,再到各种感官体验,生动地呈现了作者在丽江的现实经验。这一滴水似乎具备人类的选择能动性。尽管水流路径通常受限,但在四方街的行程中,它展现了明确的主观愿望,通过主动的行动体现了作者对水与人相融合特征的深刻理解。在这一创作中,水与人形成了一体,彰显了它们合二为一的独特特质。

从现代叙事学的视角来看,这一滴水将外部世界成为人物内心活动的客观对应物,让环境与心境相辅相成。这种叙述方式在文本中产生了叠加效应,既描绘了环境的性质,同时也呈现了叙述者对环境的感悟。

在“水”这一角度下,我们或许可以将这滴水视为一种代言人,而非真实的化身。当我们将这滴水视为作者的代言人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这并非简单地将自己融入水滴之中,而是在水滴这个载体下表达自身的情感和观感。作者通过水滴的视角展示了丽江的美妙,通过水滴的感官体验,传递出自己对丽江之地深深的喜爱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滴水在文中扮演了超越自然属性的角色,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的工具。不论是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还是对于自身情感的投射,都使这滴水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丽江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情感。通过这一滴水,读者更好地感知了丽江之美,仿佛亲身体验了作者在这座城市留下的美好瞬间。

三、一滴水是童话主角吗?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以非典型的游记散文风格展现了拟人的特质和童话般的故事性。然而,一些读者误将其归类为童话,认为文章的游记特征不够明显,而童话元素则无处不在。但这“一滴水”真的是童话主角吗?

这篇课文以“一滴水”为叙述主体,巧妙地将游记和童话元素相互交融。虽然文章呈现了非典型的游记散文风格,但通过童话般的叙述手法,给整体叙事增色不少。这种微妙的交融使得文章在真实与想象之间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平衡。

作者通过对水滴的拟人描写,如“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等,使水滴不再只是游记中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具有情感和动力的主体。这种拟人手法为文章增色不少,但也让读者产生童话的错觉。这是一种故意的引导,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尽管童话元素丰富了文章的想象力,但游记元素并未被淡化。作者对丽江景色的真实描绘,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生动记录,都是典型的游记特征。这种写实性让文章在童话的虚构之下,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现实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全文采用了儿童化的口吻和描写方式,如“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等,使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单纯和好奇。这种儿童般的感受和表述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但并不削弱其游记的真实性。拟人手法和儿童的视角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份天真和活泼,也为文章注入了文学意味。童话元素并非为了替代游记,而是为了为文章增添层次和趣味。这是一次有意识的文学实验,使得读者在游记的框架内感受到童话的神奇。因此,我们可以说,“一滴水”并非童话主角,而是游记中的独特叙事元素。

汪曾祺曾说过小说家的散文总是有人物,即使是写游记、习俗,甚至是草木虫鱼,都是有人的因素呼之欲出。阿来通过选择水滴作为叙述主体,巧妙地在游记中引入拟人元素,为散文注入了人物性。这种有意识的选择并非将水滴简单地置于童话的框架中,而是在游记的现实性基础上,赋予了水滴更多的情感和生命力。这种深度结合使得文章在文学性和现实性之间找到了一种新颖而有趣的平衡,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独特而美妙的文学之旅。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又在语言表达和故事情节的选择上给予了足够的照顾,使得文章在保持文学深度的同时,也不失通俗易懂。这符合受托著文的需求,即要求在传递深刻思考的同时,以此保持与读者的沟通畅通。

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我们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奇观,作者以自己“化身”为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勾勒出一幅丰富而多彩的丽江画卷。这种创意构思不同于传统的游记散文,突破了以人的游历为线索的常规写法,而是通过水滴这个独特的视点,呈现了一场富有诗意和哲理深度的文学之旅。正如一滴水流经丽江,作者的笔触流淌在这片古城的河川之间。这滴水不仅仅是物质的流动,更是文学的流转。通过一滴水的多维视角,我们得以看到作者对于丽江的独特解读,感知到他在这片土地上所体验到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于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来自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情味的感悟。

总之,《一滴水经过丽江》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文学魅力,通过水滴这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丽江的独特之美。在这个文学画卷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品位。这滴水流淌在文字间,带着丽江的灵动和韵味,成为一场深邃而美妙的文学之旅。

[作者通联:安徽芜湖市南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