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互证”到“诗论互参”

2024-09-26柯林均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8期

摘 要 新高考命题有三大特点:综合化、情境化、学术化。在语文文本阅读中最能体现这三大特色的莫过于一种新的题型——评论类题型。根据对近五年的高考真题的归纳总结,新高考情境模式下“评论类”题型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以“文”释“论”和以“论”赏“文”。本文试图明确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模式,寻求解决此类题型的“方法论”。

关键词 文本互证 诗论互参 “评论类”题型 以“文”释“论” 以“论”赏“文”

【教学说明】

一、设计理念

新高考命题有三大特点:综合化、情境化、学术化。在语文文本阅读中最能体现这三大特色的莫过于一种新的题型——评论类题型。近年来,以“文本互证”“诗论互参”为主的评论类题型,占据了语文高考试题的一席之地。其综合性、学术化,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为帮助同学们克服对此类题型的“畏难”心理,帮助学生提升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本文对近五年高考真题进行归纳总结,对新高考情境模式下“评论类”题型进行探究,试图明确答题思路,总结答题模式,寻求解决此类题型的“方法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评论”题型特点;

2.明确答题思路及答案组成要素;

3.提升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明确答题思路及答案组成要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导入

现代社会我们会用一种新的方式对人、事、物进行评价,我们习惯把这种方式称为贴标签。我这里也有几个标签,挑几个出来看看大家会想到什么。“沉郁顿挫”,“散文化小说”(学生自主发言:杜甫,《百合花》《哦!香雪》《荷花淀》)。

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为文学作品贴上的标签。它们有的是对作品风格的评价,有的是对语言艺术的认知,还有的是对作者人生的概括。那么当这些标签遇上高考,我们又能从中寻找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专题课“从文本互证到诗论互参——新高考情景模式下‘评论类’题型探究”,共同探寻“标签”下的新高考。

二、高考题真题回顾,把握整体特点

总结:根据对近五年高考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评论类题型无论是在现代文阅读板块,还是在文言文阅读板块,甚至是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题干中呈现的评语(评价),对文本的局部或整体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可以是作者自评,可以是他人评价,可以是两种不同评价作比较,还可以是多个文本互证;有文论,有诗论,有画论,也有观点态度。而这些题的设置也刚好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相关命题建议:“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通过对“评论类”题型设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题目彼此之间的共性和细微不同。在这里,依据设问的方式,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以“文”释“论”和以“论”赏“文”。

三、学习任务一:以教师提供的《练习案》为选项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类,完成下表

四、学习任务二:完成《练习案》上的题目,并总结答题思路

明确:(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完成练习)

答题思路总结:

1.读评论、找关键、定角度。

2.回归文本,一一对应找体现。

3.对点分条陈列,整合答案。

五、学习任务三:根据《练习案》部分“参考答案”,分类总结答题模板,并修改订正同类型题目答案

1.以“文”释“论”类

第一步,审清题干,解读分析文本外材料,抓准问题“关键词”,找准突破“角度”;

第二步,围绕关键词及评论角度筛选总结出文本内相关内容;

第三步,结合文本内相关内容,解释文本外观点答题模式:文本外材料分析解读+文本内观点内容对材料外观点的印证。

2.以“论”赏“文”类

第一步,审清题干,解读分析文本外材料,抓准问题“关键词”,找准突破“角度”;

第二步,围绕关键词及评论角度筛选总结出文本内相关内容;

第三步,结合文本内相关内容,解释文本外观点答题模式:文本外观点+文本内材料与之对应的分析(体现评论中的关键词或关键角度)。

如若题目内角度提示不明确,可将两者进行较全面的比较,在以上两类答题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阐释说明。

对不同观点进行再评价及赏析:评论角度+具体阐释(如:细节+具体阐释、传神手法+具体阐释、内容+具体阐释、形象+具体阐释、情感+具体阐释)。

六、课堂小结

[作者通联:湖北恩施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