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探究
2024-09-26林贻清
摘 要 深入探讨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首先,描绘该模式在现实中的图景,包括“四元五环”的概念以及“四元”与“五环”的逻辑关系。接着,详细研究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包括多元化方法与差异化教学、个性化指导与形成性评价、跨学科整合与价值观培养。最后,突出“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强调其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语文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四元五环” 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现实图景
1.“四元五环”的概念
“四元”即“读、悟、述、写”,“五环”即“导入、感悟、探究、内化、运用”。“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呈现一种多元化、互动性强、注重实践和能力的培养的教学场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四元五环”的框架下经历了“导入、感悟、探究、内化、运用”的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共同建构了深刻的语文学科认知和能力。“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运用,促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强调“四元”和“五环”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科参与度。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思考、表达和写作等活动。通过探究环节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初步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
2.“四元”与“五环”的逻辑关系
“读”的阶段是在“导入”环节启动的。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导入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背景或情境,以引起学生兴趣,为阅读活动的进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导入,学生进入阅读状态,能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提高阅读效果。“悟”的阶段与“感悟”环节相互关联,该阶段主要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感悟环节为学生提供了情感上的启发,使学生的思考更具深度,促使学生从感性的层面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学生在“悟”的阶段产生的理解和感悟,在“述”的阶段得以表达。而“探究”环节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思考和独立探究,为学生的“述”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学生在“悟”和“述”的阶段中形成的理解和表达,在“写”的阶段得以体现。“内化”环节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写”的阶段是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实践的阶段,同时通过内化,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其语文素养。“四元”与“五环”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有机循环的教学体系。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经历阅读、思考、表达、实践的过程,从而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1.多元化方法,差异化教学
多元化方法涵盖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资源利用、多样性评价方式。多元化方法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基础。教师通过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指导。教师通过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科水平、学科兴趣和学科需求,为其调节教学方法提供有力支撑。教师结合多元化方法和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现更全面、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2.个性化指导,形成性评价
个性化指导是形成性评价的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更为全面和准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为教师提供了更清晰的学生发展画像,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了具体依据。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表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形成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水平,还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反馈。教师通过详细的评语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更具体化的指导。个性化指导和形成性评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价得到反馈,不断优化个性化指导策略,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通过个性化指导和形成性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形成更积极的学习动力。
3.跨学科整合,价值观培养
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能够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获取信息。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的项目,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通过阐释和讨论,培养学生对价值观的洞察力和理解能力。结合社会热点和当代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价值观取向,帮助他们学会关注并思考社会价值观。教师通过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初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模式的价值意蕴
1.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注重语言基础建设,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等环节,要鼓励学生思考、表达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形成独到见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使学生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关注当代社会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课外拓展等环节,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评价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教师借助小说、诗歌等文本,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学作品产生共鸣。学生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用写作等方式增强其对语文投入的情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语文学科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语文游戏、戏剧表演、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学科的趣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设置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科学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使语文学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焕发新的活力。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科的知识,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深刻理解和探索欲望。
3.发展学生语文学科创新思维
利用课堂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人看法,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不同思维碰撞并融合。将学科知识与创新创作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通过创意性的写作和表达,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设计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完成作业,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在个人兴趣和特长领域中发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
[作者通联:福州福清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