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管理模式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4-09-25张会娟郭翻爱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32例护理人员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进行层级管理,比较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职业认同感和护理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职业认同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层级管理可有效提高健康管理中心的护理管理效果和护士其职业认同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健康管理;护理管理;层级管理模式;职业认同感;护理质量
健康管理中心是医疗体系中专注于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的机构,旨在通过全面的健康评估、个性化健康计划及持续的健康监测,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2]。该中心集成了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跨学科专业知识,协助个体和群体在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及健康维护方面做出决策[3~4]。本研究旨在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32例护理人员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为本院统一招聘正式工作人员;研究期间,工作人员未发生变动。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的护理人员。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
护士依据主管护师的指令执行护理任务,严格遵循已有的护理流程,维持现行的护理操作标准,保证服务的规范性。护理管理部门对此进行监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护理重点在于保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性。
1.2.2 观察组进行层级管理
(1)合理分配岗位:细致评估护士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将护士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和基础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护士赋予与其技能相匹配的职责,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和专业性。在人员配置方面,遵循团队互补原则,将具有不同专长的护士组合在一起,以形成互补的团队。
(2)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特别加强对前台服务、采血室和导医服务岗位的职责划分,确保关键岗位的护士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例如,前台服务不仅要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采血室的护士需精通各项采血技术,并能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准确性;导医服务则需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完善培训和考核体系:制定一套全面且差异化的培训计划。对于基础护士,提供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的医疗知识、护理技能和病患沟通等,帮助其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初级护士培训重点是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交流技巧,使其能够独立应对日常护理工作;针对中级护士,强化其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针对高级护士,提供高级健康管理知识和理念培训,使其能够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4)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灵活调整护士工作时间和岗位,确保在任何时刻都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来应对不同的工作需求,同时也考虑到护士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减少职业倦怠。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能力越强。(2)比较两组职业认同感:采用职业认同感量表[5]进行评定,主要有5个维度,即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职业自我概念、职业目标和职业认同,每个维度均为20分,职业认同感越高得分越高。(3)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定,主要有5个维度,即思维逻辑、制定方案、提出问题、团队协作和应急处理,每个维度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者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职业认同感比较
两组干预前职业认同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护士为健康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职业韧性对于应对困难危机、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当实际工作与期望值存在差距时,可导致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不强。
层级管理模式为一种创新型管理策略,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管理架构,使每位护士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级中发挥最大潜能[6~7]。通过这种方式,护士不仅能获得职业成长的机会,还能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和互动学习,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此外,层级管理还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高效且有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运营效率。高年资护士通过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帮助和指导,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这种互助和共享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归属感,更加认同自己的工作和所在的团队。此外,层级管理对护理人员实施弹性排班制度,灵活调整护士工作时间和岗位,确保任何时刻都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应对不同的工作需求,这不仅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也可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通过实施弹性排班,护士能够在最适宜的时间发挥自己的最佳状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干预后职业认同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层级管理可有效提高健康管理中心的护理管理效果和护士其职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周燕,陈江芸,黎芳君,等.公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多维度绩效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医院,2023,27(10):前插1,1-4.
[2]程璐,岳丽,李凤云,等.健康管理中心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3):455-457,461.
[3]申燕,林鹏辉.层级管理下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围术期身心应激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1-6.
[4]张芹.层级管理模式对体检中心护理管理质量、服务质量及体检效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7):1160-1163.
[5]赵柳红,黄倩怡,冯锦屏,等.“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23,38(7):15-18.
[6]袁晓燕,黄宝红.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门急诊护理质量作用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392-395.
[7]谌朝辉,姚雪英,何欣.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在PICU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