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2024-09-25郭蕊
摘要:目的 探讨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追踪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追踪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体重指数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追踪营养护理干预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追踪营养护理;体重指数;前白蛋白
结直肠癌(CRC)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包括结肠和直肠两部分,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1~2]。当前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通常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以及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些症状逐步加重,最终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因此,如何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提高术后恢复速度,尤其是保障患者营养状况尤为重要[3~4]。追踪营养护理是一种基于追踪方法学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营养护理流程,全面追踪和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变化,旨在最大程度第满足其营养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踪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结直肠癌相关诊断标准[5~6];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糖耐量异常;存在无法控制的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理解研究内容或遵循研究程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待肛门排气后逐步恢复经口进食,确保每日能量供应,并告知饮食注意事项,建议清淡饮食。
1.2.2 实验组实施追踪营养护理干预
(1)组建营养护理管理小组:包括1名护士长、2名营养师和4名责任护士。营养师依据循证医学,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营养管理计划,并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责任护士全程协助营养师工作,追踪患者营养摄入情况,评估营养状态变化,收集整理患者资料。护士长定期组织小组会议,评估干预效果,适时调整营养管理计划。
(2)启动营养评估机制: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NRS-2002)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7分。评分<3分者无营养风险,仅需常规饮食指导,每月复评1次;评分≥3分者存在营养风险,建立营养档案,在床头悬挂营养风险标识牌,并实施相应的营养管理,每周复评1次,详细记录营养指标变化。营养师根据评估结果及患者饮食偏好,确定基础消耗量,制定营养改善计划。
(3)个体化营养管理:术前1 d患者禁食有渣食物,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术前6 h禁食,术前3 h禁水。术前晚服用导泻剂进行肠道清洁,术前2 h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
200 mL。术后12 h开始经口少量分次进食肠内营养粉剂(安素),20~30 mL/次,每日总量250~500 mL;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耐受性逐步增加剂量,至今100~200 mL/次,每日总量500~
1 000 mL;术后3~4 d天可过渡为全量喂养并维持该剂量,术后5~7 d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至普食,建议多样化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及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4)营养跟踪:责任护士全程追踪患者术前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出院前一天向患者发放《结直肠癌术后营养指导手册》。出院后,每2周电话回访一次,组建每日营养微信群,定期发送相关图文信息和视频,解答患者术后营养疑问,了解体重变化,评估营养状况,适时调整营养管理计划。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综合营养评价。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干预前后,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样本3 mL,并将样本送往检验中心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2) 比较两组身体质量指数:于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时,测量患者身高、体重,并对身体质量指数进行计算。(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7]为评估依据,包括社会、运动和心理维度,满分100分,生活质量越优异得分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实验组干预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体重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前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患者由于手术创伤、肿瘤消耗及心理压力等因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严重影响营养状态,进而降低围术期免疫力,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延长住院时间[8~9]。因此,探索有效的营养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追踪管理法为一种新兴的质量评审工具,近年来在护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全面追踪患者在医疗系统中的诊疗和护理过程,评估护理服务质量[10]。此外,该管理方法充分重视营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质量控制,解决患者术前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营养问题,进一步改善其营养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体重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个性化营养管理和持续营养状况监控,可保证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获得充分且均衡的营养支持。针对患者具体需求和营养状况进行科学调整,能够保证营养物质的有效摄入和利用,显著提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此外,个性化营养管理还强调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确保患者手术恢复期获得均衡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护理团队根据患者术前术后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和调整营养摄入计划,可有效避免营养不良或体重过度波动,改善体重指数,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术后较快康复。通过全面评估和持续追踪,护理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在营养问题,并给予个性化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追踪营养护理干预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书群,孟临翠.围手术期循证护理策略对中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3,43(1):167-174.
[2]肖霞,贺雪菲,王小燕,等.精准营养疗法联合同理心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韧性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6):820-824.
[3]梅阳阳,常红娟,李岩,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活动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18):3197-3204.
[4]黄晓英,彭孔梅.追踪护理模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44-647.
[5]林丽珍.追踪护理模式与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措施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22,44(2):158-160.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8):561-585.
[7]薛玉萍,许蔚.激励式护理联合正念减压训练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177-180.
[8]张敏,张亚宁,刘圆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8):1311-1312.
[9]胡雅静,刘静.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护理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4):439-442.
[10]兰福旭,侯希清,陈文龙.同质健康教育模式对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1,19(7):75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