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4-09-25王小琳王晓艳

健康之家 2024年10期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能力、自护能力、生存质量评分、康复训练依从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自护能力、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增强其自护能力,提高康复依从性,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偏瘫;综合康复护理;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情况,病因包括高血压、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血液病等[1]。发病后多存在言语不清、四肢麻木、行走困难、视力障碍等症状,如未及时救治,严重者危及生命[2]。偏瘫是脑出血患者常见后遗症,主要是由于脑出血压迫支配肢体运动的中枢,致使其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进而引起身体一侧肌肉出现瘫痪,为其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3]。因此,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护理方式十分必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参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68±4.3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0例,丘脑20例;偏瘫部位:左侧26例,右侧24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2.74±4.3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9例,丘脑21例;偏瘫部位:左侧27例,右侧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相关诊断依据;出现偏瘫症状;意识清醒,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心肺功能不全;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脑梗死;认知功能缺陷;身患传染性疾病;肾功能损害;沟通障碍;研究中途退出;拒绝配合研究。

1.2 方法

1.2.1 参照组开展个性化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口腔护理,定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患者气道通畅,防范肺部感染发生;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个人性格等,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每日清洁打扫两次,定时开窗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清新,确保其居住舒适性;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面对面宣教,讲解脑出血治疗后出现偏瘫的原因,提高患者相关认知,减少抵触心理,便于配合护理工作;依据患者营养状态、饮食喜好等,予以饮食管控,规避辛辣刺激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食物,补充优质蛋白,确保患者维持良好营养状态;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体位管理,每两小时辅助患者改变体位一次,并进行翻身训练,减少压力性损伤与关节僵硬情况;每日进行肢体按摩,改善血液循环,进行四肢主动活动,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护理干预1个月。

1.2.2 观察组开展综合康复护理

(1)运动训练:以耸肩、挥臂、坐起、站立等基础训练为主,每次训练时长10 min,每日2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训练项目,如拄拐行走、爬楼梯等(注意:需家属陪同或护士监督,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指导进行日常行为训练,如洗脸、刷牙、系纽扣、如厕、打扫地面等,不断锻炼患者行动能力,利于尽早回归健康生活。(2)中医康复护理:穴位贴敷,给予患者使用本院自拟中药贴,药方为当归、三七、白芥子、红花以及乳香,用生姜汁与中药调成糊状,制作成5 cm×5 cm药贴。取手三里、曲池、内关、阳陵泉以及足三里穴,对上述穴位进行清洁消毒,使用自拟中药贴进行敷贴。敷贴时间为6~12 h,2 d治疗1次。艾灸,取委中、三阴交、大椎、肩井、腰阳关、足三里穴,将艾灸条点燃,在距离穴位4~7 cm处进行艾灸,每处穴位艾灸3 min,每日1次。推拿,患者保持俯卧位体位,推拿师洁净双手后,先以掌揉法进行背部由上而下的推拿,并在大椎穴、承山穴、环跳穴、胃俞穴等处进行点按,每处3 min,之后于百会穴、太阳穴、风府穴等处进行按揉,每处3 min,最后对涌泉穴、曲池穴、肩井穴、照海穴等处进行弹拨,每处3 min,每日1次。护理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总分42分,得分越低提示神经功能损害越轻。(2)比较两组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运动能力恢复越好。(3)自比较两组护能力:采用ESCA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自我概念(0~32分)、自我责任感(0~24分)、自我护理技能(0~48分)和健康知识水平(0~68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护能力越强。(4)比较两组生存质量:采用SF-36调查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佳。(5)比较两组康复训练依从率:依据likert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分值为1~5分,>3分为依从,3分一般,<3分为不依从。康复训练依从率(%)=[(依从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6)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如跌倒、坠床。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康复训练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参照组(P<0.05)。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特点,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保护周围脑组织,恢复神经功能,挽救患者生命,但部分患者仍可出现偏瘫这一后遗症,表现为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肢体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等,严重者卧床不起,丧失自理能力,降低生存质量[4]。科学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5]。

综合康复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方式,在个性化护理基础上增加多种康复护理措施。通过运动训练与日常行为训练锻炼患者肢体功能,减少关节僵硬情况与依赖性,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中医康复措施中,针刺多处穴位可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更顺畅,利于脑组织恢复,减轻运动障碍;艾灸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全身及穴位推拿可行气活血,防止关节粘连,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6]。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自护能力、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率高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孟文,魏婷.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6):87-88.

[2]马婉妃,王小苹.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5):186-189.

[3]王婧娜,罗晓颖.综合康复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4): 161-163.

[4]曾雪艳,蒋丽红.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1):112-113.

[5]徐元清.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9):7-8.

[6]刘群.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