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9-25熊钰钦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保健操应用于颈椎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颈椎保健操锻炼,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焦虑/抑郁评分、颈椎功能和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椎保健操可有效减轻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整体康复效果,减轻不良心理情绪。
关键词:颈椎保健操;颈椎病;康复护理;疼痛;颈椎功能
颈椎病为退化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视力障碍等状况,严重情况还会引发致残,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因此,想要对于患者进行病情控制,应为其实施积极康复护理,提高患者预后。传统护理手段以健康教育和体征监测等为主要手段,大部分都是以被动的方式进行,无法满足患者临床需求。颈椎保健操通过对颈部进行多角度锻炼,可提高颈部活动幅度,改善颈部功能[2]。本研究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颈椎保健操应用于颈椎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5.38±1.31)岁。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0~61岁,平均年龄(55.42±1.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无清晰认知、语言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给患者做好颈椎病的科普,注意合理饮食,结合患者的具体条件,进行牵引治疗、艾灸治疗、物理治疗,指导患者选用适合的枕头。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颈椎保健操锻炼
(1)腰背伸展训练:让患者采取站立姿势,两手自然垂下,肩膀松弛,脖子向上伸展至极限后保持5 s,反复做10组。(2)侧旋锻炼:引导患者采取站立的姿势,两手自然下垂,以慢速转动头部,转动时要保持最大的转动幅度,保持5 s,重复10遍。(3)侧倾锻炼:叮嘱患者维持站立姿势,保持双手自然垂下,头部由左向右斜,保持5s,然后保持中间位置,将头部向前和后伸展10次。(4)转身训练:引导患者采用半蹲姿势,将两只手放在头枕上,维持头尽可能往后转动,保持5 s,左右各10个。(5)颈部绕颈练习:叮嘱患者采取站立姿势,两手维持自然垂下,呼吸自然,可适当做大幅度的旋转,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6)注意事项:康复锻炼时要注重对患者颈部的维护与运动,防止出现过度的紧张、盲目,在进行颈部保健操时要结合患者颈部的具体情况,日常确保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熟练地掌握各种锻炼技术,自主进行练习,还可以锻炼肩部、头部、颈部等多处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的血液流通,使颈部的舒适性得到明显提高,减轻患者颈部疼痛,保证脑组织血流,预防脑缺血、眩晕等。患者要详细掌握每个动作的要点,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抑郁评估表(HADS)评定,共14个问题,焦虑(A)包含7个小问题,抑郁症(D)包含7个小问题,每项0~3分,0~7分为没有症状,8~10分为疑似存在,11~21分提示肯定存在[3]。(2)比较两组颈椎活动功能:采用颈椎功能损害指数(NDI)评定,共10个题目,每项0~5,得分高说明颈椎活动功能差[4]。(3)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0~10分,分数高为疼痛强[5]。(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颈椎活动功能明显改善,能够参加日常活动;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颈椎活动正常,日常活动能力正常[6]。护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6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骨关节、椎间盘和软组织等病变,对椎动静脉造成压力或刺激,导致神经根、颈段脊髓和交感神经等病变[7]。随着生活习惯改变、工作压力增加,颈椎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极易复发,可出现剧烈疼痛,严重者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8~9]。临床上采用各种措施缓解颈椎病症状,尽可能减轻患者不适感。
颈椎保健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可以使康复护理的结果得到明显的加强,通过有目的的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更早地恢复到较舒适状态,从而减轻疼痛[10]。颈部保健操从多个角度对患者颈部进行刺激,有效提高肌肉韧性和关节活动度,每天坚持锻炼能够快速缓解颈部症状,增加颈部活动范围,提高颈部运动强度,更好地锻炼颈部,加快颈部疼痛缓解[11~12]。患者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安排锻炼时间和轻度,尽可能增加颈部活动幅度,提高颈部承受能力,使患者能够持续性进行锻炼。通过回头训练、左右旋转训练、左右倾斜训练等,可有效平衡颈部周边结构和脊柱平衡,增强患者四肢灵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压力,矫正颈椎弧度,缓解局部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3~1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颈椎功能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病康复的重点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提高颈椎活动能力,保证颈椎静态和动态平衡。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增加对患者生活行为习惯和饮食方面的强化指导,加上一些必需的康复训练,保证康复效果[16]。
综上所述,颈椎保健操可有效减轻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颈椎功能,提高整体康复效果,减轻其不良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黄树现,文珊英,陈家兴.温针灸配合个体化康复训练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6):1439-1441.
[2]李步双,吴宇翔.理筋通经推拿手法联合活血止痛贴穴位贴敷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23,22(12):49-51.
[3]刘雯雯,李莹莹.时效性激励护理对颈椎病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及颈椎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4):481-482.
[4]陈敬伟,苏美意,刘琨,等.项痹通颗粒联合颈部力量康复训练对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血清NLRP3及IL-1β影响的研究[J].中医康复,2024,1(6):52-56.
[5]孙振双,王学锋,曹留拴,等.激光引导的运动控制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4,46(2):153-155.
[6]孟宪勇,韩华宇,冯小力.自拟颈椎康复训练操结合功能性颈椎枕对飞行员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J].联勤军事医学,2023,37(4):331-335.
[7]何丽娟,陈竹,于秀,等.邵氏颈部保健操联合针灸、推拿的康复护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9):209-212.
[8]王萌,赵松岩,李宝妤,等.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养生保健,2023,41(7):110-112.
[9]钟丽环.颈椎保健操结合中药熏蒸护理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9):107-109.
[10]刘杰.个性化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22,41(5):131-135.
[11]计怀燕.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6):69,99.
[12]胡汉昌.推拿配合颈椎保健操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126-128.
[13]吕秀平.颈椎保健操联合健康教育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系统医学,2021,6(4):164-166.
[14]常鸣.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199-201.
[15]何丽娟,陈竹,于秀,等.邵氏颈部保健操联合针灸、推拿的康复护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9):209-212.
[16]董青英,张瑞香,张利芳,等.热奄包联合颈椎保健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6):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