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应用程序化疼痛护理的镇痛效果分析

2024-09-25李梅

健康之家 2024年10期

摘要:目的 观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施行程序化疼痛护理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汶上县皮肤病防治站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程序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痛觉因子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5-羟色胺(5-HT)]、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简表(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NSE水平、5-HT水平、VAS疼痛评分、PSQ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NSE水平、VAS疼痛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程序化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程序化;疼痛护理;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多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分布呈带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临床广泛存在的一种皮肤与神经传染性疾病[1]。带状疱疹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愈合后的后遗症,为带状疱疹常见的慢性并发症[2]。带状疱疹神经痛往往是交替性、持续性、针刺样、灼烧样刺激,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具有积极作用[3]。程序化疼痛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基于人本理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系统化疼痛干预措施,减轻其身心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选取汶上县皮肤病防治站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施行程序化疼痛护理的镇痛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汶上县皮肤病防治站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日期奇偶性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9.87±6.14)岁;发病时间1~7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19±0.91)个月。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60.13±6.28)岁;发病时间1~6个月,平均发病(3.12±0.8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带状疱疹神经痛;年龄≥18周岁;皮损愈合后疼痛刺激发生时间≥1个月;临床资料可追溯;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脑膜脑炎带状疱疹及其他特殊带状疱疹;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长期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银屑病;内分泌障碍;精神异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清理创面。指导患者多摄入新鲜蔬果,增强机体抵抗力,严禁摄入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运动,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患者体质,但需要控制运动量,避免造成额外的生理负担。

1.2.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接受程序化疼痛护理

(1)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由于该病病程相对偏长,生理性刺激会给患者心理健康、饮食、睡眠等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普遍有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多关怀患者,并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播放视频、口头讲解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与治疗相关内容,同时告知其既往治疗成功案例,叮嘱家属通过多陪伴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等,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5]。(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如做好通风、消毒以及温湿度调控等工作;做好引流工作,以减少同一空间人数,预防交叉感染;此外,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需要轻声细语、动作轻柔,避免外界给患者造成刺激,加重其疼痛感[6~7]。(3)物理镇痛:中药湿敷,即通过酒精消毒患者病灶,随后将中药湿敷于病灶处,以进行消炎、解毒、镇痛;若患者水疱面积偏大,可先抽出疱液后再湿敷[8];理疗,通过红外线照射改善微循环,达到止痛的效果;指导患者通过转移镇痛法、呼吸镇痛法等控制疼痛,转移镇痛法包括观看书籍、音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呼吸镇痛法即先深吸气再缓慢呼气,以此循环,有效缓解疼痛。(4)药物止痛: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遵医嘱使用止痛药。两组护理周期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心理越健康。(2)比较两组痛觉因子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通过第二抗体沉淀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羟色胺(5-HT)水平。(3)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痛感越强烈。(4)比较两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分0~21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好。(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估,包括躯体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单维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估,包括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总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描述,对方差齐的独立样本进行t验证,方差不齐的样本进行t'验证;非正态资料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Wilcoxon检验);对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痛觉因子水平、VAS疼痛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痛觉因子水平、VAS疼痛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SE、VAS疼痛评分和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当前,临床尚未明确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具体病机,无特效治疗药,只能通过镇痛的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生理负担。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多为皮损愈合后出现不可耐受的剧烈疼痛,影响其正常生活(饮食、睡眠等),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程序化疼痛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帮助患者更全面、细致地了解疾病与治疗相关内容,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因疾病而产生的恐慌、焦虑等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通过为患者营造舒适的诊疗环境,帮助使其放松身心,避免因紧张、环境嘈杂等加重身心负担,有效预防交叉感染,提高医护安全性;通过多种方式镇痛,如中药湿敷可以消炎、解毒、镇痛,红外线照射可止痛、改善微循环,转移镇痛法、呼吸镇痛法等方法减轻疼痛,从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NSE水平、VAS疼痛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5-HT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程序化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娜,周明.神经阻滞联合综合护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病案,2023,24(11):110-112.

[2]林梅,李丽春,刘竹惠.人文关怀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9):140-142.

[3]郭晓丽,张丽,张敏敏,等.互联网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29(10):779-782.

[4]耿慧,杨支兰,段丽珍,等.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护理管理的最佳证据汇总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7):2596-2603.

[5]曹晶晶,贺月芹,陈静,等.疼痛专科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8):1010-1013.

[6]唐晓燕,张瑶,高艳芹.全方位疼痛管理模式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8):1119-1120.

[7]罗楠,王娜.评价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伴周围神经疼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9(22):214-217.

[8]雷欣蕾.全方位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7):1537-1539.

[9]谭洁,刘淼波,马静娜.基于德尔菲法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评估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其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4):214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