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4-09-25刘金萍

健康之家 2024年10期

摘要:目的 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20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行为管理、认知管理和疾病管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GQOL-74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应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健康管理行为改善,保障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顽固性高血压;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血压;生活质量;认知管理

高血压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1]。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应用3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顽固性高血压[2~3]。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特别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会自行减量、停药或间断服药,从而影响血压控制效果[4~5]。因此,临床应加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 20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0例。对照组男315例,女28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2.57±3.26)岁;高血压Ⅰ级112例,Ⅱ级215例,Ⅲ级273例;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7±2.31)年;合并症:冠心病187例,高脂血症235例,糖尿病178例。研究组男321例,女279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51±3.48)岁;高血压Ⅰ级135例,Ⅱ级267例,Ⅲ级198例;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8±2.89)年;合并症:冠心病213例,高脂血症192例,糖尿病19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顽固性高血压[6]相关诊断标准;对研究内容、流程、注意事项等知情同意;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患有恶性肿瘤;患有视听觉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向患者进行口头宣教,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服药相关注意事项,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1.2.2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干预

(1)院内轨道:成立护理小组,成员包括心血管科专家1名、主管医师1名、护理人员2名,其中心血管专家为小组组长。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统一的专业培训,根据既往资料确定健康宣教内容,包括危险因素、正确选用药物、血压控制目标、顽固性高血压的危害、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等。由责任护士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定期与患者沟通并邀请其到院内轨道实施干预。护理人员依据健康宣教内容,采用多媒体等形式,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地向患者讲解,每个重要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直到患者理解。采用游戏化方式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情况,积极鼓励其参与其中,尽量正向反馈,避免质问式的语气交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量立、卧、坐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

(2)院外轨道:与社区服务人员合作,成立社区服务小组。选择共情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成员为组长。院外服务人员提醒患者可以适当运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运动。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戒烟,控制饮酒,避免摄入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服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

(3)双轨道互动模式:院内、院外两小组成员共同举办疾病相关的知识讲座,时间2 h左右,互相交流护理经验与专业技巧,共同分析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两组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压:干预前后采用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2)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前后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评分表(Lorig)评估,包括生活行为管理、认知管理和疾病管理,分值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完全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为完全依从性,偶尔增减用药量为部分依从性,经常不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为不依从。(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干预后SBP、DBP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生活行为管理、认知管理和疾病管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总依从率为95.33% ,高于对照组的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GQOL-74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较复杂,如高龄、左心室肥厚、基线收缩压水平高、顽固性高血压家族史等。此外,生活方式、药物因素、继发性疾病等也可诱发顽固性高血压。临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

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医院内外双方互动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互动方式调动患者积极性,增加患者、医院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生活行为管理、认知管理和疾病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GQOL-74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于该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效果。院内轨道护理包括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危险因素带来的伤害,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积极性,保障血压控制效果。院外轨道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有助于医护人员适时跟踪患者病情。院内外护理小组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互相交流专业知识、探讨疾病相关护理技巧、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可提高护理专业度。

综上所述,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应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健康管理行为改善,保障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65(8):1369-1372.

[2]许颖.信息-知识-行为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防治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21-1023.

[3]严雪雯.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患者血压改善情况[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4):663-665.

[4]蒙有轩,廖君娟,李金蓉,等.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尿路结石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21,43(11):1393-1396.

[5]方师群,朱春欢,丁艳芬.双轨道互动干预模式对社区慢性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20,23(S2):161-163.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