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2024-09-25王慧芳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7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高压氧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针灸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疗效。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针灸;高压氧;神经功能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因一过性呼吸功能障碍或循环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而出现具有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常见于新生儿,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引起,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围产期均可发生[1]。初期患儿表现为嗜睡、拒乳,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出现惊厥、精神状态改变,严重者可昏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消除脑干症状、营养神经、激活脑细胞、高压氧舱治疗等为主[2]。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增加脑组织氧储备,有效纠正脑缺氧状态,使脑血管收缩,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缺血区域血管在压力变化下会出现反射性扩张,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为脑细胞提供充足的氧,促进三磷酸腺苷的生成,恢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含量,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缓解对神经细胞的压迫,减少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伤,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但单一治疗效果有待提高。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7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7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3]中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无精神疾病或行为障碍;患儿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家长理能力差;合并严重心肝肾损害;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存在严重内分泌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进行治疗:压力设置为0.04~0.08 MPa,加压15~20 min,减压20 min,稳压20~40 min,每次总治疗时间为55~90 min,每个疗程5次,先连续治疗3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针灸取头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风池等,根据穴位部位、患者情况选择规格适宜的毫针,采用单手进针或双手进针法,确保准确刺入穴位,既要达到有效的刺激深度,也要避免损伤重要组织,通过上下提插、左右捻转针体,以得气为度,即患者感到酸、麻、胀、重等感觉。一般留针20~30 min,具体时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反应适当调整,出针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显效,治疗后5 d内患儿反应、肌张力及原始反射达到或基本达到正常标准;有效,治疗后10 d内达到或基本达到正常;无效,治疗10 d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4]。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估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主要从行为能力(12分)、主动肌张力(8分)和被动肌张力(8分)3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患儿神经行为发育情况越好[5]。(3)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局部疼痛、皮疹、瘙痒、肝肾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行为发育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和被动肌张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损伤和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6~7]。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表现为自主活动增多、原始反射活跃肌张力略增强;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哭声弱、自发动作少、原始反射减弱、拥抱反射少、吃奶少,部分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惊厥发作等;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表现以昏迷为主,可出现频繁的惊厥发作,还可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8]。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原发疾病,如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治疗严重的心肺疾病等。
针灸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高压氧刺激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轴突和树突的再生,加速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灸可以激发神经细胞活性,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激发大脑自我修复和重塑能力,促进受损神经通路的重新连接和新的神经突触形成,有助于恢复大脑的正常功能;高压氧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病情好转[11~12]。针灸联合高压氧可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减慢脑功能衰退,为神经细胞修复和再生提供良好的氧环境,有助于神经纤维的生长和突触形成,改善患儿认知功能[13~15]。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岩松,李莎,李红玲.高压氧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3,30(2):260-264.
[2]井楠,孔飞飞,吴洪岩,等.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炎症因子和NSE、Bcl-2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2,29(6):827-831,850.
[3]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3,29(2):125-139.
[4]李园园,郑国营,文婷婷.醒脑开窍针刺法与高压氧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5):4-7.
[5]黎祖越,唐北水,庞国防.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2):129-131.
[6]刘娜.中医整体护理结合优质护理高压氧治疗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90-92.
[7]蔡兆国,张春生.高压氧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慢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2,12(28):39-41.
[8]戴如凤.高压氧辅助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2):81-84,108.
[9]刘静.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炎性因子及血清BDNF、NSE、Bcl-2、β-EP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20,28(2):85-87.
[10]高飞,何静杰,刘丽旭,等.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综合康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9):1090-1094.
[11]李民.穴位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29):14-18.
[12]王春南,马铁明.针灸与振动训练对缺血缺氧性脑病大鼠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6):1502-1505.
[13]迟庆滨,孔莹,朱博婧,等.针灸点刺法结合GM1治疗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1,24(6):975-976.
[14]张凤林.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20(40):111.
[15]张静,南丁,马琳琳,等.高压氧综合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4,31(3):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