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24-09-25崔雪

健康之家 2024年10期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针灸+常规治疗,联合组予以针灸+推拿+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症状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和相关指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10 d、治疗结束,联合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和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β-内啡肽显著低于参照组,前列腺素E2(PGE2)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疗效

随着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临床多以颈带固定、口服药物等对其进行治疗,疗效缓慢,无法满足患者临床需求。针灸治疗该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单纯进行针灸治疗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通常要忍受较长时间的痛苦,对该方法的接受度不高[2]。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方法,可通过刺激不同穴位疏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进而缓解疼痛,治疗效果较好[3]。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6.69±10.3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4±1.36)年。联合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46.38±10.0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66±1.2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对研究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合并严重椎动脉硬化或颈动脉;合并严重心肌梗死。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针灸治疗:选取四神聪、百会、夹脊、风池、天柱、合谷、大椎穴等穴位,根据不同的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刺方向,进针后使用平补平泻法,进行捻针,60~90/min,15 min/次,1次/d,持续21 d。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取颈夹脊、天宗、外关、肩井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5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后休息2 d,持续22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颈脖可自由转动;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颈脖活动部分受限;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及颈部活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0 d以及治疗结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3)比较两组症状评分:包括眩晕、头痛以及恶心呕吐,得分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

(4)比较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末峰流速。

(5)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部静脉血5 mL,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β-内酚酞、前列腺素E2(PGE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10 d、治疗结束,联合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和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β-内啡肽显著低于参照组,PGE2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为椎动脉长期受到刺激或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主要表现为偏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多在晨起后出现,头部转动或侧弯时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5]。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该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疗法为主,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但容易复发,无法根治,且长期服药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加重机体损伤[6]。

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痹症”范畴,患者体内的气血循环失常,经络淤堵,不通则痛,又被外界风邪感染,肌肉以及骨骼出现劳损与外伤,从而导致疾病产生。患者会出现气血衰退、内脏亏虚,多种邪气淤积体内,从而引发疾病[7]。由于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因此需要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作为治疗原则,将针灸、推拿结合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10 d、治疗结束,联合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和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β-内啡肽显著低于参照组,PGE2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针灸可通过对不同穴位的刺激,促进穴位以及经络疏通,保持血液的正常运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缺血情况,缓解该类患者颈椎的胀痛症状,减轻眩晕等临床症状。针灸还能缓解患者肌肉紧张,避免疾病复发,同时扩张脑血管,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持正常的脑部血流量,促进颈部结构的恢复[8]。推拿常用于关节损伤或者骨伤疾病,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经络分布情况,对疾病对应的肌肉和穴位进行力度适中的推拿,可避免肌肉对神经的直接压迫,进而缓解颈部以及头部神经,并在短时间内松懈颈部软组织,依靠机械应力改善颈部肌肉的分布,从而使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9]。综合应用针灸、推拿,可协同发挥二者功效,改善患者疾病。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

参考文献

[1]刘美兰,叶仁静,曾晓青,等.常规康复疗法联合针灸推拿在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3):1506-1508.

[2]何丽娟,陈竹,于秀,等.邰氏颈部保健操联合针灸、推拿的康复护理干预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3,41(9):209-212.

[3]刁海静,吕子萌,聂亚朋,等.疏密波电针颈椎病穴联合李氏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23,52(6):824-828.

[4]崔学军,姚敏.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世界中医药,2023,18(7):918-922.

[5]郑春华,罗正,陈燕.腹针联合解结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肩部疼痛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5):507-510.

[6]姚成龙,张笑,周德龙.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针刺、推拿治疗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7):42,44.

[7]姚乃捷.推拿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大医生,2018,3(7):1-2.

[8]杨田静,赵颖丹,杜赟.推拿联合针刺、牵引综合及健康宣教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2):250-251.

[9]支芳,邓昌茂,吴星星.针刺联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