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09-25杨德强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总胆红素(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Ⅳ-Col)以及Ⅲ型前胶原(PC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肝区痛、乏力等[1]。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肝炎病毒在其体内不断复制,若长期未得到救治会引起肝纤维化,损害肝脏的正常生理结构与功能[2]。临床通常采取保肝、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白蛋白、免疫调节等西药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在长久的积累和发展中,中医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中不断显现出显著优势[3]。本研究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7~64岁,平均年龄(45.37±13.51)岁;病程4~18年,平均病程(10.63±1.20)年;肝炎类型:乙肝27例,丙肝9例,戊肝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5.40±13.53)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10.71±1.22)年;肝炎类型:乙肝28例,丙肝7例,戊肝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存在食欲不振、腹胀、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经检查,肝脏呈现弥漫性纤维化,肝脾肿大,腹腔有积液,食管胃底存在静脉曲张;肝功能指标结果异常,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异常升高;认知功能正常且能配合各种检查;知晓研究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属于脂肪性、药物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炎;对治疗药物存在禁忌证;沟通障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规格:0.5 g)0.1 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入,1次/d,治疗4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规格:0.1 g),口服,0.4 g/次,3次/d;恩替卡韦片(规格:0.5 mg),口服,0.5 mg/次,1次/d,治疗12周。
1.2.2 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
恩替卡韦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护肝解毒汤组方:黄芪、茵陈各30 g,金钱草20 g,赤芍、白芍、丹参、麦冬各15 g,当归、川芎、沙参各12 g,大黄10 g。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证型对方药进行加减,肝肾阴虚型患者加用生地、枸杞子各15 g;肝郁脾虚型患者加用党参、柴胡各15 g,木香12 g;脾肾阳虚型患者加用肉桂、巴戟天、淫羊藿各12 g;肝肾阴虚患者加用生地、枸杞子各15 g;气阴两虚型患者加用太子参20 g,五味子15 g;血瘀癥积型患者加用三棱、莪术各8 g。
上述中药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基本消失,B超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处于正常水平,肝纤维化指标中,有任意2项降低幅度≥50%;有效为患者体征以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B超检查结果稳定不变或显示病变有所好转,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25%~50%;无效为患者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25%。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3)比较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ol)和Ⅲ型前胶原(PCⅢ)。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肝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ALB显著高于对照组,AST、ALT以及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HA、LN、Ⅳ-Co以及PC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患病后,肝炎病毒在其体内不断复制,通过机体的免疫机制浸润肝组织内的淋巴细胞,使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进而引起免疫机制紊乱,持续损害肝细胞,导致肝脏出现炎症性坏死[4]。若长期未得到有效干预,大量细胞外基质会不断沉积在肝脏内,最终导致肝纤维化。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受损,从而有效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中医认为,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属于“胁痛、痞块”等范畴,由机体正气不足、反复感染湿热毒邪而引起[5]。湿邪过重,蕴而不解,会在脾胃形成困阻,引起运化失常,导致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症状。当热熏肝胆,会引起胆汁外溢,肝失疏泄,引起胁痛以及身黄等症状。如果未彻底清除湿热毒邪,会对肝脾造成危害,引起气阴两虚证,阴虚会导致血行稠滞,而气虚会引起血行无力,最终造成肝络血瘀[6]。由此可见,气阴两虚、湿热毒邪侵袭,导致瘀血互结,为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为清热邪、解毒邪,就需要补气虚、濡阴虚,化湿活瘀。中医在治疗此类患者时,遵循养阴柔肝、健脾益气、散结化瘀以及清热解毒的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显著高于对照组,AST、ALT以及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LN、Ⅳ-Col以及PCⅢ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恩替卡韦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快速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改善肝功能,但无法彻底避免肝纤维化[7]。护肝解毒汤中,黄芪可固本扶正、益气健脾;金钱草以及茵陈能够消肿解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大黄可解毒凉血,泻火清热,通经逐瘀;赤芍、川芎、丹参以及当归均可去瘀生新,活血养血;白芍、沙参以及麦冬均可滋阴柔肝,还可滋肾阴以养肝阴[8]。三棱、莪术均可止痛行气、化瘀,其中三棱的破血作用较强,莪术的行气作用较强,二药合用,可起到理气活血的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赤芍、大黄中的提取物,川芎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以及丹参等中药,能够避免肝纤维化,并且相比于单一用药,联合应用赤芍与黄芪,大黄与川芎,可发挥出更好的抗肝纤维化的效果[9]。由此可见,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相较于单一用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护肝解毒汤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避免肝纤维化。
参考文献
[1]黄向明,林海滨,刘志明.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23,36(22):124-127.
[2]张思淼,彭清华,赵晓威,等.三棱莪术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22,44(11):1834-1838.
[3]武淑芳,赵夏平,张健,等.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及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2,22(3):269-272.
[4]高爱华,王新丽,孙艳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5):66-68,77.
[5]王希.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3):134-135.
[6]林万宝,陈海燕,殷光辉,等.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0,52(1):80-82.
[7]何慧霞,刘丽,王蕾.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肝功能及血清HA、Ⅳ-C、PC-Ⅲ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20(1):90-93.
[8]万文雅,张博.“护肝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5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0,52(5):41-43.
[9]张晓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6):63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