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9-25刘美文吕筱林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护理前FVC、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阶梯图;肺康复;呼吸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病,常见诱因为吸烟、空气污染、遗传等,可导致气道狭窄和肺功能下降[1]。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气短、咳嗽、咳痰等,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影响患者呼吸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命安全等[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对保障治疗效果、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1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能独立阅读,认知、沟通能力正常;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5];年龄>18岁;基本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伴有心血管疾病,且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服用影响研究结果药物;拒绝相关治疗方案者;具有高危哮喘倾向;伴有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按时给患者服药,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氧疗时,需要监测患者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调剂氧气流量及浓度;每日按时按需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做好吸痰护理,鼓励患者多喝水;健康宣教,进行运动指导。
1.2.2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
(1)制作康复阶梯图:依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阶梯图,包括呼吸、运动、生活及心理四个阶梯。患者入院时,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标色识别,并将颜色标记于床头。每周评估一次,根据评估调整颜色。
(2)运动阶梯:指导患者进行6 min步行测试(6MWT),观察行走的距离;让患者进行坐位起立测试(SITST),记录从坐位到站立所需的时间;指导患者进行爬楼梯测试(STST),记录上下楼梯所需的时间。
(3)呼吸阶梯: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PFT),记录肺活量、呼气流量等指标;指导患者放松肩颈,可以坐姿或半卧位,通过深呼吸增加肺部容量,做法是深吸气时通过鼻子慢慢吸入空气,缓慢呼气,每次训练5~10 min,每天2~3次;每周3~5次慢跑、快走、骑行,每次20~30 min。
(4)生活阶梯: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给予社交支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积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和身体状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计划。
(5)心理阶梯:采用授课模式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通过视频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以及瑜伽、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活动,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预防并发症发生,测量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引导患者进行身体放松和心理减压。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计算FEV1/FVC。(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ethel指数评估,包括食量、行动、穿衣、起立、上下楼梯等内容,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COPD病程长,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康复阶梯图是一种综合性康复方案,医护人员按照不同阶段制定个性化护理,可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同时逐步提高患者肺功能,促进全面康复,确保康复计划有效性和适应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应用于COPD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显著。COPD患者肺功能低,基于康复阶梯图的个性化康复训练首先评估患者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运动耐力,以此了解患者身体活动能力,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排痰训练等,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减轻呼吸困难和疲劳感,增加肺泡通气量和氧气摄取量,从而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此外,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护理服务,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视频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以瑜伽、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全面管理患者呼吸、运动及生活阶梯,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综上所述,康复阶梯图联合个性化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孔晓洁,闫玉侠,李苗苗,等.呼吸肌肉锻炼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2,24(5):433-435.
[2]蔡晓玉,魏卓,田瑶,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对稳定期COPD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177.
[3]刘海芹,张艳,褚旭静.全方位气道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COPD合并RF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3):156-158.
[4]姜冬冰.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激励式护理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SGRQ评分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136.
[5]韩梦景,邓小丽,方学文,等.基于行为改变轮模式的肺康复护理对COPD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和健康素养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3,44(6):16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