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2024-09-25张露霜
围手术期护理不仅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术后恢复的关键。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病史采集和体检
术前,护士需要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及家族病史等。通过全面的体检,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有助于医生制定安全的手术计划,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手术,降低术中风险。
手术区域的清洁消毒
为了预防术中感染,护士必须彻底清洁和消毒手术区域。首先,使用消毒液清洗手术部位,去除皮肤上的污垢和细菌;然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消毒过的区域,确保手术部位呈无菌状态。
术前心理辅导
术前,患者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等情况。护士应进行术前心理辅导,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流程、麻醉方式及术后恢复注意事项。通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缓解其焦虑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效果。
术中的护理
无菌操作和环境控制
术中,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无菌状态。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都应穿戴无菌手术衣、帽子和手套,进入手术室前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更换无菌手套,防止任何污染物进入手术区域,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风险,保障手术安全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
术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生理状态和手术进展。任何异常变化,如心率过快、血压骤降或呼吸困难,都需要立即报告给手术医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手术策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管理术中突发状况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如大量出血、过敏反应、意外的器官损伤等。护士应具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迅速判断情况,协助医生进行有效的抢救措施。准备充足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并熟悉其使用方法,是护士在管理术中突发状况时的重要保障。
术后的护理
术后监护
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转移到恢复室或重症监护室。护士需要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术后反应平稳。特别是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抑制等情况。护士需密切观察,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确保患者顺利苏醒并过渡到稳定状态。
伤口护理
护士应定期检查并适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使用无菌技术处理伤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出等感染迹象。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以防止感染扩散,保障伤口的顺利愈合。
术后康复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术后护理知识,包括如何进行饮食调理、控制活动量和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同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