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困扰女性的尴尬事:压力性尿失禁

2024-09-25姚欣黄丽萍王晶霞蒙里艳

健康之家 2024年10期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排尿自控能力下降或丧失,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以女性及老年人多见。

尿失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真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压力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指当腹内压突然增高,如咳嗽、喷嚏、大笑或运动时,尿液会不受控制地流出。

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大多发生在45岁以后,与生育次数、盆腔脏器脱垂、肥胖、遗传因素有关系。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出现尿失禁的概率会逐渐增高。据统计,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18.9%,其中以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约为28.0%。

(2)生育:女性生育的次数与尿失禁的发病率呈正比。生育年龄过大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会比较高。此外,顺产比剖宫产更容易患上尿失禁。

(3)盆腔脏器脱垂:盆腔脏器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紧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肥胖:身材肥胖的女性患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会明显增高,而减肥能够帮助其减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5)家族史: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已经证实压力性尿失禁与遗传因素有关。

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根据临床的症状,压力性尿失禁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

(1)轻度尿失禁:夜间休息时没有尿失禁,当活动时或者腹压增高,偶然会发生尿失禁,这种尿失禁不需要佩戴尿垫。另外,轻度压力性尿失禁可能仅仅表现在剧烈咳嗽、打喷嚏,或提重物、抱小孩时漏尿,一周发生1~2次。

(2)中度尿失禁:腹压增高或者活动时频繁发生尿失禁,需要佩戴尿垫生活。

(3)重度尿失禁:起床活动或者体位改变时会发生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重症患者在进行轻度腹压增加的动作时,比如翻身、改变体位就会发生漏尿;很多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需要使用成人尿不湿、尿垫等,身上常伴有异味,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外阴部长期被尿液污染,会发生外阴炎、外阴溃烂,并可能诱发盆腔炎、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压力性尿失禁评估

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的严重程度不同,采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同。

(1)疑似尿失禁时,应采用“评估尿失禁类型问卷”(见表1)进行判断。

(2)评估和记录尿失禁严重程度,宜采用“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症状主观分度法”(见表2)。

(3)对于中重度患者,宜采用“1h尿垫试验”(见表3),评估和记录漏尿的严重程度。

(1)行为疗法:也称为生活方式干预疗法,主要是针对BMI超过30 kg/m2者进行减肥,同时戒烟、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如便秘、咳嗽以及其他慢性高腹压力症等。

(2)盆底肌训练: 产后及妊娠期间行有效的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做法为患者坐在椅子上,两脚展开与肩同宽,伸展背部,扬起面部,放松肩部,腹部放松。仰卧位时,两膝轻微立起,两肩展开,腹部放松。站立位时,手、脚与肩同宽展开,倚靠在桌子上,将体重放在手腕上,伸展背部,扬起面部,肩、腹部放松。收缩骨盆底肌肉5 s(即让患者收缩肛门,同时,做收缩尿道的动作),开始可只收缩2~3 s,逐渐延长时间至10 s。放松盆底肌肉10 s(放松肛门、尿道),休息10 s,即完成1次盆底肌训练。连续做15~30 min,每天重复3组或每天做150~200次。

药物治疗

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患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以有效降低漏尿现象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是不能耐受、依从性差,可以通过尿道中段悬吊带术、经腹耻骨后膀胱颈悬吊术等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进行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

(1)对于家族中有尿失禁发生史、肥胖、吸烟,以及存在高强度体力运动、便秘等情况时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应评估该症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减少对易感因素的接触机会。

(2)盆底肌训练:通过自主、反复的盆底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可增强肌张力,恢复盆底肌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特别是产后及妊娠期间行有效的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3)生物反馈:借助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可更直观地观察到收缩的效果,并形成条件反射。

(4)选择性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比较,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5)健康教育:对中老年女性广泛开展有关压力性尿失禁的健康教育活动,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