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学校教师成长的“点灯人”
2024-09-25安瑛
从教三十五年来,我扎根一线,探索情感交往型课堂,形成了“简约、温润”的教学风格。创建“创客教室”,研发亲子课程,完成个人专著两部,参与编写教育著作8部,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80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十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
我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践行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用“爱的教育”理念,帮助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子洲情结
2021年8月,我受陕西省教育厅委派,赴陕北子洲支教。经过调研,我发现榆林市子洲一小每个年级都有几个“特殊”的孩子随班就读,他们因“疾病”原因,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有个别孩子还会被周围人戏弄。为此,我设计了专题培训活动,以爱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想想“假如他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换位思考后走到孩子身边、走进孩子心里。我相信爱的阳光一定会照亮这些孩子的心田。通过组织“我跟校长合张影”“我与校长共进午餐”“让我帮帮你”“你是我的好朋友”“一帮一对红”等活动,以及开展“让我抱抱你”“让我亲亲你”等肢体传情的温暖活动,拉近教师与特殊学生间的距离,温暖孩子们的内心。
爱,纯净教育者的灵魂,爱也让受教育者拥有了阳光和笑颜。这些孩子在老师们的关爱下,与人交往时眼神不再躲闪,偶尔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有的同学还能够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做游戏、登台表演节目;一些同学也从不会执笔到绘画作品被遴选为优秀作品,作为墙上装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
探索符合县域实际的“好课堂”
好教师造就好教育,好教育就要有好课堂。在子洲支教期间,我每学期听评课150多节次,创建了“四位一体”教研模式,将“陕西省安瑛名师工作室”扎根在支教一线,探索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通过调研,我开展了“‘子洲好课堂’校校行”跨区域大教研活动。牵手陕西省名师共同体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的每位教师在导师的引领下,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同向奔赴,相互助力,产生“雁阵效应”。当看到立项证书上赫然出现自己的名字时,子洲一小康丽老师激动地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项目,并且还独立承担一个子课题。”“我的研究课例居然在全省首届诗词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我推出的“五步三研两提升备课模式”,将集体备课与学习研修相结合,从而优化了集体备课、作业设计、课堂教学。两年来,在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比赛中获奖的师生人数逐年攀升,师生获奖比例超过了30%,教师优课率也大幅提升。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子洲的教师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研究课堂、上好课成了子洲教师的普遍追求。
“青椒”团队成长起来了
马慧、苏乐是在预约课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我必须把我所有的缺点和不足暴露出来,敢于露怯才能抓住成长的机会。”苏乐激动地说。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她们摸到了古诗词教学的门道,马慧代表学校走出子洲与兄弟学校开展古诗文同课异构展示活动,在榆林市榆阳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马慧、苏乐、刘朵朵老师在子洲县教学能手大赛中荣获前三名。2022年上半年,有9位老师的作品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这篇文章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电脑上敲出来的。”曹晓丽老师举着《教师报》,开心得不得了。
在子洲支教期间,子洲县涌现出4位省级教学能手,12位市级教学能手,子洲县一小高强老师成长为省级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
“一年整合,两年提升,三年见效”的目标提前实现,一支懂生活、爱阅读、会朗读、能上课、善教研、敢创新的高质量“青椒”团队已初具规模。
子洲的教学经历给了我成长的养分,也让我更加深爱我所坚守的教育热土。从子洲回来后,作为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首个项目县负责人,我先后被聘为延安市宜川县、安康市石泉县、宝鸡市渭滨区项目的总导师,继续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