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事业

2024-09-25杨筱冰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4年9期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也许是因为耳濡目染,也许是带着长辈的期许,1982年,20岁的我在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这一干就是四十一年。

当时的学校,年轻教师不多,领导对我寄予厚爱,学生也对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姐姐喜爱无比。我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书。第一节英语课,我信心满满地教学生唱英文歌,可是调子起高了,没有唱上去。这让我明白,教书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技能”。

“技能”是好教师的立足之本。我练唱歌,获得歌唱的“技能”;课余时间到碑林博物馆找外国人练口语,获得地道口语的“技能”;拼命看书,反复练课,获得上好课的“技能”。这些技能都是我在课堂上“镇”得住学生的底气。

教书并非易事,需要智慧。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上课的时候,我会用自拍的MV导课,唱《Yesterday Once More》,跟他们谈心、拉家常,分享旅行趣事……同学们感叹:没想到老师居然和他们一样鲜活!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我利用假期和日常休息时间参加了各类教材教法培训,去听各种讲座,还到英国雷丁大学接受中学英语教学法培训。学科融合是教学的发展方向,我便请教其他学科教师,有意识地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在英语教学中。

我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我在课堂营造乐趣,能花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教得有趣,孩子们学得过瘾。

教三年,看六年,心里想着六十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同样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他们一样能服务社会,奉献力量。

学生小华和父亲发生争执,离家出走。我找到他,同他家长商量后把他接到我家。整整一个月,我上班,他上学;我下班,他放学;我做饭,他写作业。我发现他很勤快,会主动倒垃圾,还会动手修自行车,就不断表扬他,鼓励他读职业大学,学一门技能。他说:“杨老师,从来没有人说我好,也没有人认为我能上大学。我真想给您当孩子!”

每个周末,我的家都会变得很热闹。“蹭饭”的孩子、躲父母唠叨的孩子……找我拉家常的孩子,满满当当地坐一桌。一次搬家,全班男生都跑来帮忙。

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接纳每个孩子的独特,给予他们未来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启迪智慧,润泽心灵,成为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成长的引路人。

如今已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教书的兰淑萍,曾经是我的英语课代表。这位腼腆的小姑娘在刚来时,英语成绩并不出色,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她以优异的成绩选择了英语教育专业。她说:“以前我并不喜欢当老师,但因为喜欢您,所以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华飞现在的身份是我的同事,当年的他可是让我花了不少心思。第一次上课,他问我:“杨老师,男的可以当老师吗?当了老师会不会找不到老婆呀?”我告诉他男老师更有魅力。师范院校毕业后,他回到母校,成为一名政治教师。他会不经意地握住拳头,像我一样问学生:“我讲清楚了吗?”他说:“杨老师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既做学生之师,也做青年教师的成长领航人,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为全国30多个省(区、市)的英语教师作过500多场报告,上过300多节观摩课、示范课;跟随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足迹遍及全省。每次我都会留下电话号码,随时为有需要的老师提供帮助。

学校的张旭、任涛和王琳都是我的徒弟。张旭已经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任涛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王琳成长为陕西省教学能手。二十年来,我的工作室培养出15位特级教师、12位正高级教师和一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走进校园,我是老师,把学生教好;回到家里,我是妈妈,把家人照顾好。晚饭后陪爱人散步,周末约着儿子一家爬山,下班后陪着小孙女玩耍……圆满的教育人生,不能缺少美满的家庭生活。

这些年,我获得了“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面对这些荣誉,我总会想起四十二年前,那个青涩的小姑娘,站在讲台上,唱着跑调的英文歌曲。我是杨老师,更是幸福地行走在教育路上的杨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