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书记对教师队伍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下 培育一流教师队伍 筑教育强国之基
2024-09-25
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到“经师”和“人师”的相统一,再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刻阐明了教师对于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影响,深化了对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的认识,把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提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陕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给陕西省师生回信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往陕西省部分学校看望慰问师生。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队伍的重要论述及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省《实施意见》的落实,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幸福从教 快乐为师
总书记原声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陕西
奋楫笃行
近些年,陕西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项项举措的落实,使得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全省尊师重教氛围越发浓厚,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跃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数量更加充足,充满活力。全省专任教师总量从2019年的51.13万人增长到2023年的56.09万人,增幅达到9.68%。
学历水平不断提高。455名教师在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99.3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达93.33%;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8.95%,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达14.79%,全省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实现。
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中高级教师比例有所提升。小学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约占41.57%,副高及以上占5.12%;初中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约占15.6%;高中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约占27.3%。
待遇保障有力。强化市、县(区)主体责任,开通省市县三级举报平台,定期督导检查,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县(区)全覆盖,惠及教师11.98万人。督促指导各县(区)落实待遇保障长效联动机制。
荣誉制度不断完善。积极开展评优树模工作,树立新时代三秦教师良好形象。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开展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模范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及师德建设示范团队、教育世家学习宣传对象等评选,发挥各类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努力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推动全社会尊重教师,维护师道尊严,厚植尊师文化。支持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体现“教师优先”,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职称评审体系不断完善。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中等职业教师、实验技术、工程技术5个系列的职称改革指导性文件,顶层设计日臻完善。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中小学实行一线教师、教研机构、校级领导分类分层评价,乡村教师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教师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改进。完成了11个高校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加强师范专业办学质量监测评估,引导师范院校突出培养教师的主责主业。陕西省教育厅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建设高层次的教师学历提升、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和决策智库平台。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推进陕西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与渭南师范学院协同发展。举办师范生教育技能大赛,引导师范生重视教育能力提升。平均每年投入1.2亿元实施教师“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苏陕协作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每年培训教师8.5万人次。
多措并举为教师减负。发布《陕西省中小学校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白名单(2024年度)》,明确陕西省中小学校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准入标准、审批报备程序。明确每年省市县三级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总量原则上不超过10项。建立问题整改“回头看”和教师负担动态监测机制。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对群众投诉举报问题严肃查处,发现一条,查处一条,通报一条。通过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推动中小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让教师安心从教、专心从教,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牢记新使命 当好引路人
总书记原声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
陕西
奋楫笃行
坚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实现大中小学全学段贯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全学段全学科覆盖,5年来累计选树2296名教学“标兵”“能手”,培育了30个省级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教育部将此做法在全国推广。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上,陕西获奖人数居全国第二,获奖率居全国第一。
师者如光 照亮乡村孩子梦想
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要在政策和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倾斜。
陕西
奋楫笃行
加大建设倾斜力度。通过教师编制周转池、交流轮岗、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推动教师资源的城乡、校际均衡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国家部委支持项目的落实。2021年秋季学期起,再次“提标扩面”,全省所有县区逐步实施补助政策,落实专项奖补资金3.21亿元,月人均补助428.96元,吸引和稳定更多优秀人才留在乡村学校任教。
创新培养机制,重点倾斜薄弱学科。构建教师人才梯队,实施新入职教师培训、骨干教师提升计划等项目,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教师的梯队结构,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央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计划”“优师计划”,建立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教师新机制,重点为乡村培养学有专长、胜任多学科教学的小学全科教师、“一专多能”的初中短缺学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截至目前,为充分发挥骨干队伍示范作用,已在淳化、洋县等13县区组建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艰苦边远地区和体音美等紧缺薄弱学科优先足额补充,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多渠道扩充专业成长途径。推动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与教研、科研和电教部门实质性整合,建立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逐步形成省市县校多级联动网格化教师培训体系,发挥好教育扶智平台作用,积极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师培训”大平台,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大先生
总书记原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新征程上,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
奋楫笃行
在全国率先出台《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教育家精神“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和专题学习宣传培训,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职业发展、培养培训各环节全过程。遴选了10名代表,组成陕西省弘扬教育家精神巡回报告团,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为主题,在全省各地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巡回报告。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团。广大教师把教育工作与家国命运和时代使命紧紧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陕西省始终坚持以人才建设为引擎,带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一是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骨干校园长体系不断壮大。5年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工作改革,2022年优化了“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启动了“三级两类”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2023年启动了陕西省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不断完善“选培管用”工作机制,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骨干校园长、名师名家梯队建设,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质赋能,已成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品牌项目。5年来,累计培育中小学省级教学能手4138人、学科带头人1066人、教学名师389人;“优秀校园长”培养对象24人,“领航校园长”培养对象64人;入选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省委“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6人,教育部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9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11人。二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2023年,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首批认定“双师型”教师1.31万人,占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32.3%。培养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8名。三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着力完善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制度,强化紧缺领域人才培养,实施好重大人才专项,加强高端智库建设,形成了极具竞争力高层次人才建设体系。全省高校现有国家级人才1658人,比2019年将近翻一番(2019年849人)。其中,两院院士4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48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350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74人,“杰青”148人,“优青”217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32人。四是优秀教师不断涌现。5年来,全省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先进个人14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4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41个;共评省级教书育人楷模76人、师德标兵246人、师德先进集体164个,最美教师22人,涌现出郝跃、管晓宏、张新科、丁海燕、张莎莎、杨筱冰等一大批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教师代表。
经过不懈的努力,近些年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不过与教育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期盼,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素质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师德师风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能力还亟待提升,教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城乡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教师待遇水平及社会地位还不够高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下一步陕西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实施“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行动年”,扎实推进“思想铸魂、理论阐释、文艺创作、荣誉激励、示范引领、关爱学生、尊师重道、以文化人”八大行动,树立教书育人时代楷模,积极开展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讲。完善与师德建设相关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六大制度,打造一批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抓好典型示范引领,抓好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失德违纪行为,加大师德违纪通报力度,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持续推进强师计划。建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推动地方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协同育人。办好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稳步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落实院校分类评估,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守好师范教育质量生命线。实施好“陕西省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培育行动计划”,加大骨干队伍建设力度,规范、高效实施“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和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苏陕协作教师培训等专项培训,造就一批在省内有示范、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家型教师和校园长。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研资源和平台,探索建立区域性或校际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强化教学评价与反馈,帮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化成长。
(三)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教师考核评价坚持“破五唯”,注重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考核,注重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贡献,破除“SCI至上”,边破边立,发挥教师评价“指挥棒”的良好导向作用。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进一步推动建立教育、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机制,做好岗位总量核定与合理分配,重点向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并根据学校规模、班额、师资结构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动态调整。持续完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机构、校级领导分类分层评价制度,乡村教师“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职称改革工作。
(四)持续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排查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在职在岗情况,严格限制和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行为,坚持定期清理、限期清退,做好各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研制工作,制定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准入标准,严控进校总量,提升活动质量。对各类反映举报线索收到一条,核查一条,加强督促检查和通报处置,大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切实关心基层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推进教师周转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广大教师的住房问题,提高教师待遇水平,改善教师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使广大教师乐教善教爱教。
供稿:陕西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