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不大

2024-09-24

中学生天地(B版) 2024年9期

陈佳艺 问:

小时候看过一篇印象深刻的童话,说是随着气温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冰川里封存着的上古时代的病毒会苏醒并肆虐全球。我很好奇,冰川下真的封印着病毒,且会随着冰川融化而被释放出来吗?

张荣良(海洋二所助理研究员) 答:

从已有的科学研究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例如,2016年,西伯利亚西部暴发了一场炭疽疫情,导致数千只驯鹿死亡,并影响了数十人的生命健康。科学家发现,此类炭疽杆菌属于远古炭疽病毒种,其孢子的释放是永冻层冻土融化导致的。2021年,科学家在分析来自西藏古里雅冰盖的2个冰芯样本时,同样发现了古代病毒,其中一个冰芯样本可追溯到 520 年前,而另一个冰芯样本则包含 1.5万年前的微生物。在这些古病毒中,只有4个病毒属(物种和科之间的分类等级)是已知的,有 28 个病毒属从未见过。

冰川像一粒时间胶囊,其中封存的微生物是自然的记录员,它们携带了地球过去气候和环境变迁的丰富信息。科学家通过读取这些微生物的“档案”,能够窥探地球历史的秘密。冰川融化释放出这些被冰封数万年至数十万年的微生物,虽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过去的气候状况,但我们必须警惕,最坏的情况就是其中潜在的病毒可能重新获得传染性。

目前,对于古病毒在解冻后所能保留的生物信息完整度及其潜在的传染性程度,我们尚缺乏明确的认识。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一些远古时代的病毒没有消失,它们沉睡于冰川下,或许会在某一时刻醒来,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徐泽源 问:

一场大地震的余震最多可以延续多少年?如何判断是余震还是新的地震?

陈宇轩(武汉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后) 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它的相关科学研究现在还在持续进行。先做一个简要的回答:地球上余震活动最长可能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依据大地震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以及余震活动随时间衰减的统计学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地震是不是余震。

余震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发生地震区域的地质构造息息相关。板块构造学说将地球岩石圈划分为多个板块。在板块边界,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余震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一般小于10年。在板块内部,余震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例如我国河北唐山,现今的地震活动有部分还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活动。在美国中西部密苏里州新马德里镇,1811—1812年间发生了3次里氏7.5级以上的大地震,200多年过去了,目前余震可能还在持续发生。

余震是指大地震(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大多数的余震在主震之后很快发生在主震的破裂断层附近。一个里氏7级地震的破裂长度大约为50~100千米,大概就是杭州到嘉兴的直线距离。余震活动的剧烈程度会随时间衰减,就像把电风扇关闭之后转速会越来越慢一样。余震活动随时间衰减在数学上符合负指数幂函数,这一现象最早被日本学者大森房吉发现,被称为大森定律。一个区域的地震如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和之前的大地震非常近,而且地震活动随时间衰减并符合大森定律,就能判断这些地震是余震。目前还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和历史大地震时间相隔很久的地震是不是余震,期待热爱科学的你能在未来解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