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耍老虎”非遗生活化传承路径探析
2024-09-23陈伟利张慧洁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加强,非遗相关民俗文化以及传统技艺呈现多元化趋势;非遗源自生活,其保护与传承也应探讨如何回归生活。因此,“非遗生活化”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耍老虎”作为焦作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舞虎表演为主要演出形式,加入不同故事情节,在节庆、庙会、宗族祭祀等场合进行表演。文章提出以“生活化”视角来挖掘其在当代的功用价值、审美价值,为“耍老虎”生活化的传承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焦作“耍老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化传承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开发都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在文化和技艺上赋予其很多新的时代特点,其中包括载体的创新。非遗的保护模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非遗保护工作者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区域性整体保护、分类保护等各种措施①。“耍老虎”在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递着独特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体育价值、民俗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焦作“耍老虎”逐渐呈现没落趋势。为此,研究“耍老虎”新的传承困境与创新发展路径成为当务之急。只有通过探索其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才能促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老虎”更好地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一个关于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新视角—“生活化”的传承路径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民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赋予“生活化”传承的实际意义,重新挖掘“耍老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新模式。
一、焦作“耍老虎”与非遗生活化传承
(一)焦作“耍老虎”习俗发展文脉
焦作史称山阳、怀川,焦作地区古称山阳覃怀,也称河南怀庆府地区,地处太行山脚下,位于河南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这里是我国较早出现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和黄河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焦作在商末时期地属楚国。作为中原战争的中心地区,自古以来,焦作都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著名军师司马懿就是在这里诞生的,这也形成了焦作民众的尚武精神,因此又有“武术之乡”和“帝王之乡”的称号。
“耍老虎”的起源在史料中有所记载,早在中国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虎舞,并逐渐流传到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中游地带。焦作是“耍老虎”的发源地,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有独特的人文内涵。焦作作为中原战争的中心地区,战争频发的同时也激起人们的尚武习俗。人人都青睐勇猛武士形象,老虎生猛和威严的特点正符合人们心中的武士形象。人们认为老虎能充分彰显骁勇善战的武士精神,因此,祖先们开始模仿老虎的动作及勇猛形象,开始从老虎的动作中学习其特征,在老虎的腾、跳、扑、卧等动作中受到启发,慢慢形成一套独特的传统舞蹈—“虎舞”。目前,焦作“耍老虎”省级项目有5项,分别有中站常家武虎、小尚虎舞、温县西周虎舞、沁阳言状老虎以及博爱砖井狮虎舞。“耍老虎”表演融合了武术、舞蹈、杂技、音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模仿老虎的动作、形态、特征、习性等,是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非遗生活化传承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紧密连接。2023年非物质文化保护年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提出“非遗要生活化,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百姓生活”,不仅为各地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互学互鉴的平台,还举办了非遗大集,汇集各类非遗项目。这些项目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打造了一个互动式以及沉浸式的非遗体验空间。助力非遗进入新场景,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彰显出当代的艺术价值,带动更多青少年关注非遗、保护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国家“十二五”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建设文物保护单位、自然遗产以及文化遗产,可见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力度。非遗“生活化”传承就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回归到生活中,反对博物馆式、标本式的保护,使非遗不仅只停留在文化艺术层面上,更赋予其实际意义,使人们能够切实接触非遗项目,并感受非遗的魅力。
二、焦作“耍老虎”非遗传承创新价值及困境
(一)“耍老虎”生活化传承创新价值
1.文化价值
“耍老虎”作为焦作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舞蹈类民俗文化,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古时,用来调兵遣将的兵符上就有用黄金雕刻的一只老虎图案,这种兵符又被称为“虎符”,代表一支如狼似虎的军队,形容军队的强大。在十二生肖中,虎寓意威严、能量、活力以及勇敢,是权力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观念,并且这个观念根深蒂固。现如今,仍有让孩童们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睡虎头枕的习俗,保佑孩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玩偶、装饰、包装袋上老虎的形象随处可见,因此,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一种文化符号。
2.经济价值
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种类很多,目前各地区政府对于非遗民俗的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经济开发工作起步较晚,在开发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经济的开发力度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以及活力等。将这种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民俗文化回归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且让经济价值直接作用于社会实践,主要体现在非遗民俗文化的商品化上,非遗民俗文化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一方面这些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能成为推动非遗民俗的传承和保护资金;另一方面能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经济发展强、民生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二)“耍老虎”非遗传承的问题分析
1.非遗传/继承人出现断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承人,传承人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走访得知,“耍老虎”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家族传承,还有一种是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来自民间自发组织和自发参与,在当地训练点进行集中训练,是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根据焦作文化馆负责人口述,目前“耍老虎”传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传承主体缺失和传承人老龄化。“耍老虎”是一种运动型项目,这就要求习艺人要有强健的体魄,即有足够的体力、耐力、反应力和柔韧度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目前“耍老虎”队伍中队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年轻的传承人不多。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耍老虎”仅作为文化健身项目,不足以养家糊口,无法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对于“耍老虎”的传承也处于搁置阶段,这就意味着随着老一辈传承人老去,“耍老虎”将面临传承人习艺不足甚至失传的状况。
其次,在快餐时代,各项工作变化速度都非常快,“耍老虎”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明显吸引力不足。非遗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人,对传承人的培养也是目前的现实问题,如何完善培养机制,动员青少年主动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非遗保护主体责任意识较弱
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快速迭代,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都呈现多元化趋势,当下年轻人的选择也是多样的,他们追求新颖、时尚的内容,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尚潮流发展,推广非遗的同时也要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使非遗能够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根据调查得知,目前大多数人对“耍老虎”的了解只是春节期间的活动项目,春节过后“耍老虎”就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不会再提到相关内容,只是成为人们对春节印象的一部分,可见民众的保护意识不强是“耍老虎”传承面临的问题。进入焦作市文化馆,只能自行参观游览,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宣传解说,“耍老虎”的文化专区也主要集中在乡镇文化馆。焦作文化馆内“耍老虎”相关内容并不多,宣传力度也相对欠缺,民众对“耍老虎”的认同感日渐式微。
3.非遗传承路径创新开发不足
“耍老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文化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焦作市文化馆是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笔者通过走访文化馆,发现馆内讲解人员紧缺,专项保护资金也相对匮乏。虽然每年文化馆都会安排“耍老虎”节庆表演、活动筹划等,但是对于“耍老虎”的调查和挖掘仅限于民间收集表层资料以及线上访谈传承人。传承以及保护工作不够深入,没有进行更详细的调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非遗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利用政府的职能和力量进行宣传保护,举办更多文化活动,并汲取其他地Jy17VhbPpS1Jif3kB+yHYHiohquKDJnrnoHhcH+1EL0=区非遗保护的经验,推动“耍老虎”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根本性解决“耍老虎”面临的现实问题,使“耍老虎”在具备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获得经济价值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三、焦作“耍老虎”非遗生活化创新设计路径探析
(一)融入民众生活,创新展演形式
“耍老虎”非遗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民间集体性活动,因此,可在表演基础上为“耍老虎”注入更多的内容,把吉祥寓意词和民众生活相结合。例如福虎呈祥、金虎纳福等寓意词可以用于祝寿、婚庆演出的主题;虎闹新春、福虎呈祥等寓意词可以用于春节庆祝演出主题;虎报佳音、金虎献瑞等寓意词可以用于金榜题名祝贺高中的演出主题;瑞虎运财、金虎进宝等寓意词可以用于开业祝贺类演出主题等一系列商业活动,加快“耍老虎”的宣传推广,有效提高知名度。
其次,随着科技时代到来,在新媒体大背景下,凭借新技术、新手段强化文化创意和推广传播技术,配合视频讲解、动静结合等形式,通过视觉听觉融合、沉浸式交互的手段,注重非遗与人的互动形式,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的途径,如在抖音、微博、微信等多平台传播“耍老虎”的非遗文化、表演形式以及搭建周边文创产品售卖平台,商品范围包括“耍老虎”相关日常用品、文旅产品、礼品手办等,使“耍老虎”以更加有趣的形式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二)构建校“遗”融合,创新非遗传承
青少年作为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对非遗的推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非遗进校园”成为非遗传承的方式之一,传统文化类非遗相继被引入各地小学和高校,主要通过校园活动、体验教学、研学交流以及师资培训等方式进行传承和推广。
1.非遗走进校园
目前很多学校开设文艺社团,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得到发展,开设“耍老虎”社团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学生可以在学校校庆等文艺活动中进行演出,学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耍老虎”非遗日常训练场地以及体验场地,为学生接触“耍老虎”非遗文化保驾护航。
2.学生走近非遗
打造“非遗+社区”的体验研学基地,研学内容包括“耍老虎”的服装道具讲解及制作、色彩搭配、演出技巧、表演流程以及“耍老虎”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合理规划一整套流程,人员的配置等,推动学生旅游研学的快速发展,形成“学校+非遗教育传承”的教学创新。
(三)打造非遗品牌,构建传播体系
乡村是非遗发展的主要根源,将非遗文化与地方产业发展融合起来,运用现代思维去构建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非遗品牌,构建传播体系,同时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
“耍老虎”蕴含丰富的文化寓意,并依靠自身独特的造型和色彩深受人们喜爱,其表演形式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充满趣味,每年的“耍老虎”表演都以生动热烈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向往(图1)。挖掘“耍老虎”的文化背景以及吉祥寓意作为灵感来源和设计素材,从而确立品牌理念,构建品牌策略和营销手段。通过对“耍老虎”文化的集中提取、变形、整理,重塑“耍老虎”文化品牌形象,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设计师个人的创新和审美,使其形成个性化品牌,增加民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可。同时,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推出App软件、H5等,并拍摄“耍老虎”纪录片,售卖“耍老虎”周边文创,进行一系列文化价值的输出,从而进行造势引流,扩大“耍老虎”品牌知名度(图2)。其次,“耍老虎”品牌也可以与地方产业相结合,开设联名款产品,如节庆礼包、礼品、婚庆用品、农特产品等,与文旅结合,带动焦作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旅游业发展。品牌化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经济效益,促使更多人愿意投入非遗品牌的传播,为非遗未来的发展道路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结语
“耍老虎”作为焦作传统舞蹈类演出活动,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焦作人民的精神需求和现实需求。“生活化”路径策略是针对“耍老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出的创新发展路径,让传统非遗从单纯的文化层面转向实际生活中去,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彰显当代价值,这对于文化产业、地方产业的发展以及“耍老虎”非遗的传承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文化产业与文创设计课程融合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BKJGLX56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伟利,女,河南林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品牌设计、图形设计。张慧洁,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
参考文献
[1]左曼.数字时代汴绣品牌传承设计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23.
[2]张清清.基于“生活化”视角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4.
[3]胡滨.豫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1.
[4]林立英.旅游视域下手工艺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以贵州丹寨为例[D].广东: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5]彭敏琪.基于岭南醒狮文化的旅游产品品牌设计研究—以“岭狮坊”品牌设计为例[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20.
[6]胡仲淹.恩施土家族摆手舞的活态传承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7]韦女思.基干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与保护的—品牌设计探究[D].昆明:云南大学,2021.
[8]朱婉婷.数字生态下大理喜洲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22.
[9]梁佳豪,吴家敏.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活化特质与传承研究—以赣南客家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23(1):20-26.
[10]朴京花,朴今海.“生活化”:朝鲜族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2020(13):88.
注释
①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创造性非遗实践保护方法[EB/OL].(2023-10-17)[2023-11-09].http://ipr.mofcom.gov.cn/zhuanti/law/conventions/ other/I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