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2024-09-23刘晓红李松松赵芹
[摘 要]文章基于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广西大学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的指导下,以公共体育课——乒乓球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通过打造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确定“学会+操练+实战”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建立“课内+课外”的公共体育课考核方式,实现广西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目标,以期通过改革,创新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乒乓球专项运动技能,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体质健康;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6-0056-04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5年,“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2]。2022年11月,广西大学印发了《广西大学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要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等。
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以下简称公体课)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如何根据《纲要》《意见》等指导精神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需要广大高校体育研究人员和一线体育教师认真研究和探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齐开足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下,以广西大学公体课——乒乓球课为例进行改革探索,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高校公体课改革提供借鉴。
一、教学改革目标
(一)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为指导,以身体素质锻炼为依托,通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助力建设体育强国和人才强国。
(二)使学生掌握一项专项运动技能
通过拓展理论学习、引导对镜练习、强化纠错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乒乓球专项运动技能,为社会培养具有专项运动兴趣、具备崇高精神追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在高校校园营造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乒乓球运动氛围,培养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实现学生终身锻炼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目前公体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现象
在高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一般是教师作教学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掌握体育运动技能[3]。对于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已然习惯,难以改变[4],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较为陈旧、方式单一,难以提升学生兴趣,难以适应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忽视理论课教学,即“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理论课不足,会导致学生缺乏对相关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和运动项目理论知识的了解,对体育运动技能的理解不深。
(二)身体素质锻炼不足,学生体测成绩优良率有待提高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体质健康状况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体测成绩已成为大学生评优评先和学校体育工作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尽管公体课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效果,但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自发、自觉锻炼的习惯[5]。在实际课程当中,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时间不足,缺乏基本技能的提升学习,难以达到一定运动强度,提升体测成绩的作用有限。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较2014年仅上升0.2%,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与初中生和高中生相较而言,没有明显提升[6]。
(三)课程评价单一,缺乏学生专项技能实践评价
现有的高校公体课评价多以学生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测试以及专项技能测试当中的两个或者三个模块成绩进行综合评分,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终结性评价占比较大,对学生之间的先天差异考虑不够全面,不够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缺乏学生专项技能实践评价,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三个方面给高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从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完善评价机制和切实加强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明确了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公体课教学水平,使学校体育与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教学团队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探索。
(一)打造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打造了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公体课课程体系。把每周教学与锻炼内容做成PPT(如图1所示),需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利用雨课堂、QQ群等进行乒乓球基本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运用情景练习法,播放与运动强度、节奏相适应的音乐带动学生进行身体素质锻炼,并制定“群接龙签到+线上视频作业+课后锻炼心得+成绩进度表+体测成绩”五位一体的线上教学成绩评价方案。开展线下教学时,将乒乓球健身操和PPT课件发到QQ群,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线下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动作的对比分析,并加入身体素质练习部分。线上与线下教学过程的转换严密而有序,在传授相应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实现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二)进行“学会+操练+实战”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为深入贯彻《意见》中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会+操练+实战”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其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间接目的是实现学校体育育人目标,为国家培育人才[8]。首先,在开展公体课教学时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学会基本运动技能,让学生在课余有独立练习或与人共同参与运动项目的能力。其次,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练习,使学生加深认识在课堂上学到的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并学以致用,实现“操练”的目的。最后,通过体育比赛,实现“实战”的目的,通过比赛让学生切身感受奥林匹克竞赛精神。
为丰富校园生活、推进以赛促练、引导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广西大学于2022年6月至10月举办了广西大学第一届“中行杯”学生乒乓球联赛,通过班级赛—年级赛—院级赛—校级赛—师生交流赛,使学生参与面达到90%以上。此后,广西大学每年都举办学生参与面达到90%以上的乒乓球比赛,乒乓球运动已成为广西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完善“课内+课外”的公体课考核方式
结合广西大学和其他高校现行的公体课成绩评价标准,制定覆盖面广的考核方案(见表1)。平时成绩从体育学习和锻炼态度、乒乓球专项技能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成绩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生存技能考核和乒乓球专项技能考核中的 2 项或 3 项进行综合考核(考核项目是否增加生存技能考核依据学期而定)。
四、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
(一)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
改革后的公体课创新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案,实现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弥补学生的不足、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采用Inventor三维绘图软件绘图,方便学生学习乒乓球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运用QQ群功能,进行线上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收集;教授乒乓球健身操,热身与步法练习两不误;利用手机和手提电脑,实现错误与正确动作对比。采用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公体课教学模式兼顾理论学习、体质锻炼和运动技能的提升。
(三)引入思政案例,弘扬国球文化
从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到马龙用坚韧和顽强克服伤病和年龄的困扰,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蝉联乒乓球男单冠军的运动员,通过讲述国球历史,让学生们感受乒乓球的魅力和拼搏的精神。通过PPT作业练习和乒乓球赛前的训练,让学生体会“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强身健体、立志成才”等运动精神应落实到真实行动而不仅仅是口号。
五、结语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应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的主导作用。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校公体课的改革创新已成必然趋势。本研究采用了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课内+课外” 的考核方式,打造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式。通过公体课改革,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立足学生现实需要,帮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其他高校公体课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EB/OL].(2019-09-02)[2024-03-2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2024-03-20].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3] 张柏铭,钟武.立德树人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8(15):129-131.
[4] 张丽军,孙有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赋权增能:基本内涵、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1):36-43.
[5] 吕立,李卫国,边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实施效果评析:以广东高校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2):4-8.
[6]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布 学生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持续向好[EB/OL].(2021-09-03)[2024-03-20].http://edu.people.com.cn/n1/2021/0903/c1006-32216712.html.
[7] 吴璇,刘尚礼.重庆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4):172-175.
[8] 李军,刘世磊.“教会、勤练、常赛”的生成背景、基本内涵与实践审思[J].体育学刊,2022,29(6):134-139.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