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学专业野外地质实习的深入探讨与优化策略

2024-09-23杨天水

大学教育 2024年15期

[摘 要]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巩固理论知识、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文章从地质实习基地的选择、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实习内容及成绩评定六个方面讨论了野外地质实习中需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达到的教学要求,以期为有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要求的高等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实习;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5-0036-04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地质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野外是进行地质研究的主要场地[1],而野外地质实习是提升学生地质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地学情怀和兴趣的重要途径[2],是地质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巩固地质学理论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3]。野外地质实习可以使学生找到现实的天然地质概念原型,使抽象的地质概念、理论能够具体化,从而加深对地质学相关的概念、理论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野外地质实习,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使其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4]。因此,野外地质实习越来越受到各开设有地质学专业的院校的重视。本文从地质实习基地的选择、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实习内容及成绩评定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野外地质实习,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一、地质实习基地的选择方面

地质实习基地是顺利完成野外地质实习的基础,也是顺利完成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任务非常重要的后勤保障。地质与地理条件优越且经过长期开发形成的稳定的地质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地质学专业人才的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质量[5]。因此,地质实习基地应满足如下条件。

(一)地质实习基地条件与对地质现象的要求

地质实习基地是顺利完成野外地质实习的基础。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地质基本理论知识,训练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教学内容是在野外识别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的各种岩性和断层、褶皱及节理等常见地质构造现象;基本的野外工作内容有罗盘和地质地形图的使用、样品的采集、地质填图以及地质报告编写等。因此,地质实习基地周围地区地层、岩石、地质构造等的出露情况应满足地质相关专业野外教学需要,且实习基地所处区域应交通便利,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以实习基地为中心顺利完成野外地质实习任务,不至于因“转场”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野外地质实习一般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统筹安排,实习人数一般较多,“转场”会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野外地质实习一般选择在以实习基地为中心向外辐射一定范围,且地质现象比较齐全,具有较为开阔空间的地区,便于学生的野外技能培训[6]。

(二)安全问题的考量

野外地质实习由于脱离学校、涉及人员多、场地环境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实习内容如对崩塌岩体的观察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实习时的安全问题尤其应该得到重视。地质实习基地首先应具有安全稳定的自然环境[6]和社会环境,这是保证实习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教师队伍方面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7]。地质类专业野外地质实习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野外的地学知识。野外地质实习要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队伍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组建教师队伍:(1)与校内教学相比,野外地质实习条件相对艰苦,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量较大,教师应积极向上,踏实肯干,能吃苦,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这是教师队伍组建的必要条件;(2)野外地质现象较多,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带领野外地质实习的经验;(3)对于缺少带领野外地质实习经验的教师,可以让其作为助教,协助其他野外地质实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工作,从而积累实习经验。

由于野外地质实习涉及面较广,学校组织一次野外地质实习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因此应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实习效率和效果,使学生在野外地质实习期间有更多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在实习期间做到:(1)在每次野外地质实习前,做好备课工作。野外地质实习与在校的授课相比,场地具有特殊性,备课需要在野外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完成,教师须克服各种困难。学校通常组织带领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师集体备课,受时间、人员等因素影响,集体备课只进行一次,因此教师应做好观察和记录,保留现场地质现象的照片,后期和其他教师讨论完成相关内容的备课。(2)在每次野外地质实习前,应告知学生实习内容,让学生预习本次野外实习期间将用到的理论知识,以便在实习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强理解。只有将“教”与“学”统一,才能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教材建设方面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由于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性,加上各院校的教学地点及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教材必须要有针对性,以适应本学校的教学要求。地质出版社是传统的以出版地学及相关领域的教材为特色的出版社,从近年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学野外实习教材可以发现,大部分野外地质实习教材可以满足本学校的教学要求,并具有针对性。这些教材包括:(1)《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8]和《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用书]。(2)《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程(彩色版)》[10](成都理工大学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用书)。(3)《地球科学认识实习指南(全彩版)》[11](吉林大学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用书)。(4)《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教程(第二版)》[12](河北地质大学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用书)。(5)《福建永安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13](福州大学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用书)。具有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任务的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要求及需要,在有一定资料积累和人员配备的基础上编写实习教材,也可以先编写实习讲义,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试用并修改后再出版,这样更能满足教学需求。

四、教学方式方面

在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地质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教学效果不佳。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化思维,失去思考能力,在创新性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应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1)实习初期,学生尚未熟悉、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多动脑,主动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各条路线的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2)在学生基本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逐渐半独立观察、描述、记录地质现象;(3)待学生对实习地区的岩石、构造、地层划分及各组岩性组合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实习,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独立完成填图及专题研究。

为了更好地保证实习效果,可以将PDCA管理模式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中[14]。其中,P指计划阶段,该阶段要编制详细的实习计划、应急计划等;D指执行阶段,该阶段要编制执行纲领,细化每个环节;C指检查阶段,该阶段要检查纲领具体实施、考核、改进等;A指处理阶段,该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不足,将有效的措施纳入实习大纲及将来的实习计划中,巩固取得的成绩。利用PDCA管理模式,可以不断完善野外地质实习涉及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野外地质实习质量。

五、实习内容方面

实习内容具体包括:(1)野外地质实习理论;(2)野外地质实习路线;(3)野外记录簿的记录方式、图件编制方法、实习报告的编写要求及最后的检查验收方法。野外地质实习教学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首先从区域踏勘开始,让学生认识实习区的地形、地貌,了解地质概况,熟悉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通过后方交会法、微地貌法在地形图定点;其次让学生了解地层、岩石、构造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记忆常见岩石、典型矿物的野外命名和描述,观察、识别褶皱、断层及节理等各种基本构造现象,熟悉地层划分、各组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学习并掌握野外基本地质图件的测绘方法等;最后完成路线填图、区域地质填图、图件编制及地质实习报告编写[9]。实习内容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习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掌握实际材料图、地层柱状图、地质图、地质剖面图以及构造纲要图的内容要求与编制方法,并通过编写地质实习报告,训练学生整理实际资料、综合分析并准确表达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能力。

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引领,即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15]。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野外地质实习是地学类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思政教育元素,具有先天的实践育人优势[16]。野外地质实习的地点一般在山区,这使得长期在学校教室课堂学习的学生有机会亲近自然,亲身感受到大美中国,有助于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初步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而学生一般需要步行一定距离才能到达具体实习地点,这对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极为重要,可以说,野外地质实习是培养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三光荣精神”的重要渠道[17]。此外,一些野外地质实习地点在风景名胜区,一些实习基地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基地旁边就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河北地质大学柳江盆地实习区位于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及周边区域。在进行地质实习教学过程中,要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使地质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六、成绩评定方面

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性质与校内大不相同,如果仅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而对学生实习态度、纪律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纪律和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18]。此外,大多数实习区的研究成果较多,地质资料较易获得,部分学生的实习报告可能会直接抄录地质资料,因此实习报告所占权重过高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及评价。应考虑将学生在野外地质实习期间的实习态度、综合能力、纪律和安全纳入成绩评定体系,并通过野外地质实习现场测试、小论文撰写或实习答辩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效果。综合上述要素,成绩评定应考量纪律和安全情况、野外地质实习现场测试情况、小论文质量(或实习答辩)情况、图件质量、记录质量和报告质量等,建议所占权重分别为10%、10%、10%、10%、30%和30%。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合本校的成绩评定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解国爱,王宝军,王博,等,提高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教学效果的研究:以南京大学基础地质认识实习为例[J].高校地质学报,2022,28(3):378-381.

[2] 钟福平,李东会,张明杰,等.《煤矿地质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地质实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9(6):31-32.

[3] 王天,刘喆,彭树岱.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野外实习环节现状与分析[J].石油教育,2015(1):62-64.

[4] 周慧杰,朱文.《地质学基础》实践性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以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2):142-145.

[5] 顾承串,方辉煌,时元玲,等.安徽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主要教学资源、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地质,2023,33(2):180-185.

[6] 程成,钱鹏,董进国.江苏南通五山地区地质学基础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思考[J].大学教育,2022(10):70-72.

[7] 童亨茂.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科学管理与团队建设:野外地质教学二十年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2):145-148.

[8] 林建平,赵国春,程捷,等.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9] 王根厚,颜丹平,王果胜,等.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10] 邓江红,张燕,邓斌.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11] 王义强.地球科学认识实习指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22.

[12] 王青春,胡胜军,史继忠,等.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教程[M].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

[13] 黎敦朋,张文慧,王力圆.福建永安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22.

[14] 谢焱石,谭凯旋,冯志刚,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7):44-46.

[15] 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0(2):48-49.

[16] 杨西燕,范存辉,王浩铮,等.基于OBE理念的地质认识实习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西南石油大学峨眉地质认识实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6):149-152.

[17] 党犇,赵虹.地质学类专业实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改革探索:以“地质认识实习”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22,31(4):111-114.

[18] 赵靖舟,金晓辉,雷天成.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石油教育,1999(3):40-4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