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研究
2024-09-22张斌
【摘 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论文旨在探讨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企业实现财务目标、提升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策略;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179-03
1 引言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体系,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分配财务资源,优化资金配置,降低经营成本,还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然而,当前众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控制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
2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预算编制过程中的问题
预算编制作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诸多问题却频频浮现,严重影响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首先,部分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过于注重形式,将重心放在了表面工作上,忽视了预算的实质内容和实际意义,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与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需求严重脱节,沦为一纸空文。其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使得预算编制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由于信息不对称,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可能存在数据失真、需求预估不准确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体预算的质量。再次,一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思维,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使得预算无法真正发挥引导和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作用。最后,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参与度不足也是一个普遍问题,往往只有财务部门独自承担,缺乏其他业务部门的深度参与,导致预算无法全面反映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
2.2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预算执行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却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首要问题是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预算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出现随意调整预算、超预算支出等现象频发的情况。一些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的监控力度不够,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跟踪体系,使得预算执行情况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调整。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弹性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过于刚性的预算管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导致企业错失商机或陷入经营困境。再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无人承担责任的局面。此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不足也是制约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仍然依赖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电子表格进行预算管理,无法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分析,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调配不合理,也常常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整体运营效果。
2.3 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的缺失
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环节却常常被企业所忽视或执行不力。首先,许多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标准模糊不清或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和相关责任人的表现[1]。其次,预算考核结果与激励措施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再次,一些企业的预算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忽视了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创新行为的评价,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预算考核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不足也是一个普遍问题,考核结果的公布和反馈机制不健全,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和质疑。最后,预算考核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脱节,过于关注短期财务指标的达成,忽视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导致员工为了完成短期考核指标而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
3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
3.1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能够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而合理的预算分配则能够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编制预算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和分析工具,如趋势分析、回归分析等,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合理预测。同时,预算编制还应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此外,预算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既要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又要兼顾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特点,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预算执行的严格性与灵活性
严格的预算执行能够确保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而适当的灵活性则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和突发情况,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预算执行责任,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然而,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预算执行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企业可以通过设置预算调整机制,在特殊情况下允许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提高预算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3 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能够激发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预算管理的效果。在预算考核方面,企业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既要包括财务指标,也要包括非财务指标,全面反映预算执行的效果。考核过程应当公开透明,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2]。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差异分析机制,深入分析预算执行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原因,为改进预算管理提供依据。在激励机制方面,企业可以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相挂钩,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预算信息的透明度和共享程度,增强员工对预算管理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4 改进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策略与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是改进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基石。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控制工具,更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短期行动计划和量化指标。为此,企业管理层需要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摒弃将预算仅仅视为数字游戏或者单纯的成本控制工具的狭隘认知,而应该将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使预算成为战略落地的具体路径和量化指标。同时,企业应当注重培养全体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通过定期的培训、宣讲和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员工ee38122f1d6d25e1397f43c59532d976充分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来,这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还能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预算管理文化建设,将预算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形成人人关心预算、人人参与预算的良好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企业可以通过设立预算管理奖项、组织预算管理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不断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地位。
4.2 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体系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组织结构和业务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清晰的预算管理工作流程。具体而言,企业可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预算策略、审批预算方案等重大事项;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负责预算的具体编制、执行和监控;各业务部门则作为预算的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调整制度、预算考核制度等,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企业还应当注重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3]。在完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企业还应当注重各项制度和流程的协调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从而确保整个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4.3 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起点和基础,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预算执行和考核的有效性。为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选择适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预测与动态预测等手段,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在预算分配上,企业应该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确定各项预算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要考虑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又要兼顾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资金平衡,确保预算资源在企业内部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企业可以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历史数据和市场趋势预测,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度和前瞻性,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加强预算的风险评估和敏感性分析,通过设定多个预算情景和预案,增强预算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4.4 严格预算执行与调整程序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具体而言,企业可以设立预算执行监控小组,负责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定期编制预算执行报告,对预算执行中的偏差进行分析和预警。同时,企业应当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预算执行责任,建立预算责任制,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4]。在预算调整方面,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预算调整程序,明确预算调整的条件、权限和流程。一般而言,预算调整应当遵循“重大调整集体决策,一般调整分级审批”的原则,避免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发生。企业可以设置预算调整申请表,要求申请调整的部门详细说明调整原因、影响及替代方案等,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程序后方可实施。此外,企业还应当建立预算调整的追责机制,对于频繁调整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以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5 完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传导预算压力,激发员工潜能,推动预算目标的达成。为此,企业应该进一步改进预算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特点,设置差异化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权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同时,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预算结果的考评,还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促进管理行为的持续改进。在考核结果运用上,企业应该建立起考核结果与员工切身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评价、薪酬分配、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正向激励导向,充分调动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大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力度,针对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持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4.6 强化预算分析与反馈机制
预算分析与反馈是预算管理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持续改进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当建立常态化的预算分析机制,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不仅关注预算执行的结果,更要探究偏差产生的原因,这种分析应当采用多维度、多层次的方法,包括横向对比分析、纵向趋势分析、因素分解分析等,全面评估预算执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预算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商业智能(BI)工具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预算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和报告,帮助管理者快速识别问题和机会。同时,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分析结果的反馈机制,确保分析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并转化为具体的改进行动。此外,企业可以组织定期的预算分析会议,邀请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共同讨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挑战,集思广益,提出改进建议,这种跨部门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预算管理经验的分享,还能够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整体意识。为了保证预算分析的客观性和专业性,企业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定期对企业的预算管理进行独立评估和诊断,为企业提供外部视角和专业建议,这种做法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盲点和不足,学习行业最佳实践,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企业应当注重预算分析结果的应用,将分析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纳入下一轮预算编制和管理中,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针对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理念,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控制体系,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严格预算执行与调整程序,完善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强化预算分析与反馈机制,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实现财务目标的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控制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
【参考文献】
【1】许慧君.全面预算管理助力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实现思路[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4(07):73-74.
【2】芦春婷.企业财务成本预算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研究,2024(03):173-175.
【3】王磊.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法的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01):55-57.
【4】谭佳梅.论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和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