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视角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路径重塑

2024-09-22奉雪

【摘 要】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孵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型科技企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工具。在共生理论的视角下,科技企业孵化器系统通过互融、互动、互促的共生机制发展。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面临的困境包括发展定位模糊、体制机制不灵活、治理体系不完善、投融资能力不足等。论文从倡导共生理念、优化共生态位、完善共生界面、改善共生环境等方面重塑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路径。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7-0081-03

1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当前实施的重要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等明确了科技创新极其重要的位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孵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型科技企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工具。自1987年我国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东湖成立以来,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繁荣发展,2014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越发达国家,跃居世界第一[1]。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发展定位模糊、体制机制不灵活、治理体系不完善、投融资能力不足等。共生理论表明,世界万物是互联互通的,生物体之间在特定环境中依靠特定通道进行物质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2]。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其他市场主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应用共生理论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研究,能提供新的视角来深入理解其发展规律,发现发展瓶颈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重构科技企业孵化器良性发展路径。

2 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发展分析框架

“共生”(Symbiosis)源自希腊语,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最先在真菌学领域提出“共生”概念,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之间基于彼此的特性和生存需要,按照某种物质联系自发形成命运共同体的现象[3]。“共生”体现的是不同种属生物之间基于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而形成休戚与共、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既有效分工又竞争合作的平衡状态[4]。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关系中。袁纯清[5]将共“共生”概念拓展应用到金融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创建了中国特色的共生理论。根据共生理论,该系统内的共生单元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政府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见图1)。这些单元通过交换政策、信息、技术、资源等共生介质,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共生单元之间通过多个共生界面互动,促进信息、物质和能量的高效传输和分工合作,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共生系统的环境由内部的协同演进环境和外部的政策、服务、行业环境构成,这些环境对系统的发展和效能有重要影响。

3 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发展机制分析

2003年我国科学技术部明确: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6]。实现这个主旨要义,应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系统的稳定运转,进而推动孵化器与孵化企业共生发展。这一共生系统是共生单元基于生存需求的自发形成,是共生单元内在性质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融、互动、互促是它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础。

首先,以质参量兼容为基础形成互融机制。融合是共生的前提,只有充分融合才具备共生的扎实基础。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共生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关注的是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协同创新、风险共担、价值共创和利益共享。这种发展模式强调物质、信息与能量在共生网络中的顺畅流通和高效运转。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技术互补、资金互融、服务互助、信息互通以及市场资源共享。其次,以共生界面确保交流通畅建立互动机制。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系统内的共生单元通过共生界面,不断交流物质、信息和能量,成为持续推进共生系统演化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界面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界面涉及政策、服务、技术、人才、订单和资金等要素,而外部界面则包括市场机制、交流平台、社会联系和指导规则等。在内外部界面的共同作用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系统的能量得以持续生产和配置。最后,以组织一体化和能量分配对称互惠形成互促机制。共生单元之间选择共生对象时考虑匹配度、能量贡献和功能提升等因素,从而确保共生关系建立在相互促进和支持的基础之上。正是互促机制的影响,推动共生单元协同进化,推动共生系统不断演化。

4 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发展现实困境

4.1 发展定位不清晰,项目引入不科学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支持当地产业链升级,引导创新发展方向。但一些科技企业孵化器缺乏明确目标,导致发展定位模糊、建设规划不明确,未能有效利用区域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导致引进的项目和团队缺乏针对性,缺乏与孵化器定位相符合的筛选标准,以致引进的项目要么潜力有限,要么与地方产业不匹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孵化的效率和效果。

4.2 体制机制不灵活,市场化程度低

起初,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由政府建设和管理,具有明显的政府特色,依赖政府资金和资源。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行业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主体开始多元化,涵盖国有、民营、合资企业、社会团体等。尽管如此,政府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指导、评估、政策支持等方面仍扮演关键角色,部分地方政府担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所有者、运

营者等多重角色,存在业务边界、产权归属不清,投资决策、审批流程较长等问题,制约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市场化发展。

4.3 治理体系不完善,培育孵化能力弱

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系统中的各共生单元均是独立的主体,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机制,将难以实现权、责、利的协调,进而影响各主体间的融合与相互促进。这种状况会削弱整个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导致服务链、技术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合力不足,无法满足在孵企业的需求,其结果可能是在孵企业得不到充分发展,难以孕育出快速成长的企业和行业领导者。

4.4 投融资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资金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推动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加速技术转化和市场扩张的关键动力。孵化器作为科技初创企业的培育基地,其投融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多数孵化器由于运营模式、资金来源单一,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初创企业在研发和市场开拓上的大量资金需求。这将造成孵化成功率降低、企业发展受限、创新活力减弱,进而导致企业流失、孵化器声誉受损和市场竞争力下降,阻碍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影响孵化器的长远发展。

5 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发展路径重塑

5.1 倡导共生理念:凸显共生价值引领孵化器发展

价值观在行为指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价值理念不统一,行为的方向和标准也会随之混乱。单从公利与私利的角度是无法形成广泛共识的,所以不能抛开价值共识问题来集中讨论利益冲突[7]。共生不仅是一个存在形态,更是一种价值理念,它不仅描述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规定了它们的行为准则。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共生发展受价值冲突的深刻影响,为促进共生,需要建立健全整个价值体系。首先,将“共存”作为所有行为的逻辑起点,以确保良性竞争;其次,以“共识、共信、共商”作为基础,建立一个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稳定共存关系;最后,将“共建、共治、共担、共监”作为行动的指导原则,推动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通过这样的价值体系,可以确保科技企业孵化器内部的各个单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到整体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5.2 优化共生态位:提高质参量兼容度和共生对象匹配度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共生系统中,提高共生介质传递的质参量兼容度是关键。通过优化孵化器的发展定位和各共生单元的生态位,有利于提升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和匹配度,促进共生模式高级化发展。第一,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定位,立足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制定孵化器发展规划,实现与地方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二,建立完善选苗机制和规范的孵化流程,确保企业与孵化器定位相匹配,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共生能力;第三,强化孵化链,吸纳多元创业团队,培育领军人才,同时做到持续优化,确保全面、高标准的孵化服务覆盖企业成长的关键阶段;第四,组建专业管理与导师团队,为创业团队提供精准有效的创业指导;第五,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源整合能力,包括拓展国际视野,整合国内外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专业服务、资金和市场资源库,从而帮助在孵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专业支持,确保融资方案的科学性,并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市场资源,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和市场推广的难度。

5.3 完善共生界面:促进共生能量合理分配并提升共生效能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共生系统中,不同主体的独立目标可能导致资源和信息流通不畅。因此,需要扩大共生界面,增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从而提升系统整体的运作效率。一是实现多元共治:成立由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组成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划、制度制定及资源协调,确保制度化治理和持续监督。二是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政产学研一体化,建立从创新到转化的全链条合作,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实现多方共赢。三是加强信息流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强化行业协会或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和孵化器间交流,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四是升级服务平台:引入专业服务,加快信息化进程,增强技术支撑,提高孵化器运营效率和企业成长速度。五是增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市场、技术、财务等方面的风险,确保孵化器内的企业能够稳健发展。

5.4 改善共生环境:提高共生环境扶持调节的激励度

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各市场主体,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改善创新和创业的共生环境,这种互动将激励整个系统良性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孵化场地建设、环境优化,增强内部物理共生环境的支持作用;构建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孵化器与在孵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提升内部共生文化的引领作用;创新运营模式,设立孵化培育基金,盘活资源,帮助企业改善融资环境,增强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政府机构通过出台税收激励政策,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大学生、企业各类人才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举办丰富的活动营造浓厚的全民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一批全国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品牌等,建立共生系统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介机构通过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法律、税务、品牌运营等专业服务,建立高质量的、满足全方位需求的服务环境。行业协会规范科技企业孵化器行业发展,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高校、科研院所提供高度契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在孵企业提供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基础环境。其他企业最大化发挥自身市场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在孵企业提供丰富的产品订单来源、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支持,帮助在孵企业迅速打开市场、发展壮大。孵化企业作为这个共生环境中的服务对象,是资源配置、政策落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方,通过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拓展市场,孵化器企业不断创造收益和利润,是孵化企业自身的不断成长促进着整个系统的知识交流、资源最优配置,企业发展的绩效也激励并推动着整个共生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进行,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科技创新的摇篮,肩负国家创新、产业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对跨学科协作、团队合作、集体智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要求更高,对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享共生机制要求更高。以共生视角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创新系统进行解构与重构,厘清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精准分析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阻碍与原因,重塑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发展的路径,为推动孵化器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燕平.市场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共生式发展研究[D].杭州: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8.

【2】宋晓娟.共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3】张兵,邹一琴,蒋惠凤.共生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4):125-132.

【4】温兴琦.基于共生理论的创新系统结构层次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4):1-5,11.

【5】袁纯清.共生理论:兼并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6】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st.gov.cn/tztg/200305/t20030506_8819.html,2003-05-06.

【7】郑光梁,魏淑艳.邻避冲突治理——基于公共价值分析的视角[J].理论探讨,2019(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