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钢琴作品戏曲元素研究
2024-09-22林林
一、戏曲音乐与钢琴音乐
从表面上来看,西方的钢琴音乐与中国的传统戏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戏曲音乐源远流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钢琴传入中国之前,传统戏曲就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随着钢琴传入我国,不断与传统戏曲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钢琴音乐艺术形式。
(一)中国戏曲与戏曲音乐元素
中国戏曲涵盖了舞蹈、武术、音乐、文学、表演、杂技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点风格的传统艺术,也是最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宝贵的传统艺术财富。
戏曲音乐是指把传统戏曲中的唱腔、节奏等艺术元素融合到声乐和器乐中,创作出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戏曲音乐元素可以很好地体现我国不同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缩影。中国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戏曲最早起源于舞蹈,几千年前就初步形成了这种艺术形式。从秦汉至晚唐出现了“百戏”“角抵戏”“参军戏”等,是流行于当时的带有故事情节的歌舞表演形式,也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唐宋时期,经济繁华,出现的“勾栏”“瓦舍”为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表演场地和唱腔基础,出现的“杂剧”“南戏”可以完整地表演故事,敢于面向现实,更具有戏剧性,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正式形成。明清戏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宋元时期的南戏在明清变为传奇并与民间音乐结合形成诸多声腔剧种,直至清乾隆年间以西皮和二黄为基础形成新剧种“京剧”是空前完整的戏曲表演体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是我国传统戏剧向现代戏剧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在创作模式和结构布局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艺术家们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现代京剧作品。
(二)钢琴音乐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相对于传统戏曲艺术它给人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所以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了民众的接受与喜爱,虽然在中国,钢琴的历史发展时间与戏曲相差很远,但对我们的音乐文化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还有超越戏曲的趋势。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艺术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中国钢琴家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学习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特点,把二者充分融合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
二、戏曲文化中底蕴特点
(一)戏曲艺术元素中的地域性
所谓地域性,就是以地域为基础的戏剧要素,中国地域辽阔,以秦岭淮河为界,分成了南方与北方。南方戏剧主要有越剧、黄梅戏、川剧、潮剧、粤剧、淮剧、绍剧、琼剧、花鼓戏、沪剧、汉剧、滇剧、锡剧、扬剧、湘剧、采茶戏、歌仔戏、黔剧、楚剧、高甲戏、婺剧、桂剧、徽剧等,北方戏剧种类主要有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秦腔、四大梆子、眉户落子、山东梆子、二夹弦平调、老调、吕剧、柳琴戏、四平调、丝弦四股弦、二人台等。南北文化的地域性差别,是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以及历史文化积淀等不同所引起的,这种不同在戏曲中也有所体现:从题材上来看,北方戏曲多以军旅为题材偏重于叙事,而南方戏曲则多以爱情题材为主偏重于抒情。在唱腔方面北方戏曲京剧、评剧等唱腔多板腔体,节奏感相对强烈,南方戏曲越剧、黄梅戏等唱腔多曲牌联缀体,旋律更突出,如昆曲曲牌万年欢等,在表演方式上,北方戏曲多武戏少文戏,唱腔嘹亮高亢。而南方相反,南方戏曲多文戏少武戏,曲文优美,在昆曲中尤其明显,表演内敛含蓄,多使用文人化语言。除了将戏曲分为南北方外,还有以当地地名来命名的剧种,比如北京的京剧、广东的粤剧、川渝地区的川剧等。可以说戏曲文化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地域性。
(二)戏曲艺术元素中的民族性
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语言特色。不同的语言特点、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融合这些地域与文化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艺术特点。比如藏戏、满戏、蒙古剧、撒拉戏、维吾尔歌剧、壮剧、毛南戏、侗戏、苗剧、白剧、傣族“喊扎”、彝剧、门巴剧、藏剧、土家傩戏、西北花儿剧、目莲戏等等,这些戏曲都吸取了中国民族艺术的营养元素,把它们借鉴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
三、戏曲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一)戏曲结构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结构元素中最主要的“板腔体”和“曲牌体”,这两种结构形式的运用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板腔体
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是以上下句完全对称的“七句”或“十句”的对偶句的基本结构单位来进行变化,发展变化出不同的板式,形式比较自由。汪立三根据陕西民歌《兰花花》改编创作的同名钢琴曲,主要围绕民歌《兰花花》的歌词展开,速度变化大致为“散—慢—中—快—散”,与我国板腔体音乐的速度变化相似,结合西方不协和和声及调性变化,增强乐曲的叙事性。张朝的钢琴曲《皮黄》也涉及到京剧固有的板腔体结构思维。张朝在实际作曲中就把原板当作主要中心,共创造出了十种截然不同的板型段落,涉及了导板、原板、流水、慢板、快板等等十个种类,板与板之间相互衔接与变换,用以表达乐曲中的情感。
2.曲牌体
曲牌体全称“曲牌联缀体”或“曲牌联套体”,是戏曲的一种结构方式,作品由不同的曲牌连缀成套曲,组合成一出戏。在钢琴音乐中,曲牌体多用来表现抒情故事,比如江文也创作的《江南风光》和《浔阳月夜》。陈培勋的作品《卖杂货》也运用了曲牌体的戏曲结构。该作品反映了岭南地区流传的民间习俗。作者采用广东音乐和广东小调素材创作,开头的旋律来自于广东民间小调的加花谱,中间部分选用小调《梳妆台》增加曲调的活泼欢快的情绪,高、低两个声部互相映衬,通过一静一动的表现手法,赋予了《卖杂货》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二)戏曲音乐音调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和音调丰富多变,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素材使用了传统地方戏曲特有的音调,创作出富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特色的音乐作品。
1.京剧音调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京剧,是中国戏曲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也是最具有中国戏曲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作曲家最常运用和借鉴的就是京剧音调,京剧音调极富特色,以它为动机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作品。主要作品有《生旦净末丑》《皮黄》等。《生旦净末丑》由作曲家王阿毛创作,作品运用“生旦净末丑”这五种京剧基本角色类型来分别创作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表现出独立的具有特色的音乐形象,作品极富京剧音调韵味,展现出浓郁的中国钢琴作品的特点与风格。张朝的《皮黄》中运用“西皮”和“二黄”的唱腔音调,并调整了京剧唱腔西皮和二黄的韵律,使整体音乐作品在具有京剧韵味的基础上,同样适合于钢琴曲调的表现。同时,这部作品还利用装饰音来表现京剧的音调。比如用倚音的音色来模仿胡琴的声音,引子部分的琶音和颤音模仿古琴的声音,让京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2.越剧音调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越剧也称绍兴戏,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同时也是流传较广的地方剧种之一。主要以唱为主,声音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表现力。直至今日流传的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厢记》等。钢琴作品中运用越剧音调最耳熟能详的作品当属陈钢创作改编的钢琴曲《梁祝》,作品采用了越剧的音乐素材,按照奏鸣曲式的结构创作而成,表达了戏剧中矛盾冲突的情节。钢琴丰富的音响效果完美的诠释了主人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3.昆曲音调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昆山腔”,后改为“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曲唱腔委婉,情感表达细腻,文字优美典雅。丁善德钢琴套曲《序曲三》就采用了昆曲的音调元素,按照五声民族调式的技法创作而成。整部作品表现了昆曲的风格特色,曲风温婉缠绵,速度较慢,旋律优美绵长。
(三)戏曲节奏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戏曲板式节奏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节奏形式,“板眼”中的板位是每小节中强拍的位置,眼位则相当于每小节中弱拍的位置。按照板眼的不同,有不同的节拍形式。如无板无眼(散板)、有板无眼(一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一板三眼(四拍子)。在钢琴曲《序曲与赋格》中完美地呈现了十二音板和有板无眼这两种形式,就是采用了戏曲独有的节奏创作而成。张朝《皮黄》在原板的部分将四个乐句分成上下两组,以一问一答(一板一眼)的形式叙述着作者儿时生活的美好和快乐的场景。
节奏在音乐元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速度、重拍、节奏等方面体现。民间曲调中节奏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花鼓戏。奚其明创作的钢琴曲《湖南花鼓》,便是按照湖南花鼓戏的音调节奏特点创作而成。全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小三和弦,音乐铿锵有力,第二部分采用对位法,使得曲子更加婉转动听,第三部分回到和弦,首尾呼应。戏曲节奏烘托了整个作品的音乐气氛,表达了作品中欢快朝气的音乐情感。
四、戏曲音乐元素与钢琴音乐艺术相融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与钢琴音乐相融合,是中国优秀的作曲家们大胆的探索与创新,使钢琴这件西方乐器焕发出新的音响与色彩。
(一)钢琴作品更加民族化
肖邦的作品蕴含着对祖国波兰的热爱,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展现了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优秀的音乐作品一定体现着民族性。钢琴虽然是西方乐器,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内涵、灵魂一定要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戏曲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中国音乐家们运用了传统戏曲音乐素材,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东方韵味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戏曲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目前,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因受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创新困难,甚至濒临消失的窘境。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国范围,共有三百余种传统戏曲,而目前仍在使用与传播的,仅有最基本的四十多个剧种。作曲家们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对传统戏曲元素进行传承的基础上将西方作曲技巧融入其中,用钢琴来传播戏曲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使观众在欣赏钢琴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让传统戏曲重新焕发生机。
(三)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享誉世界,中国戏曲与钢琴音乐融合是大胆的创新,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体现。钢琴艺术源于西方,通过将戏曲音乐元素融入钢琴作品中,可以让包含在戏曲元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容易为西方所接受,使得外国人更快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博大精深,戏曲文化更是千姿百态,魅力无穷。中国音乐家们采取丰富的戏曲元素运用到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充分表现了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价值,促进了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推动了世界音乐艺术多样性的蓬勃发展。
本文系沈阳音乐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戏曲元素钢琴作品研究”(2021-2022YLY26)的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国维著;洪治纲主编:《王国维经典文存》,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1 版第1 页。
[2]林怡俐:《张朝音乐创作中传统音乐的继承与运用》,《艺术研究》2019 年第3 期,第138—139 页。
[3]项征:《谈戏曲音乐元素在钢琴伴奏中的运用》,《艺术科技》2019 年第13 期,第120 页。
参考文献:
[1]常丽文:《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融合》,《中关村》2023 年第10 期,第100—101 页。
[2]李炎:《张朝钢琴作品〈皮黄〉创作风格与演奏分析》,《黄河之声》2022 年第14 期,第119—121 页。
[3]吴宇迪:《浅谈传统戏曲元素与钢琴艺术的融合发展》,《今古文创》2021 年第33 期,第91—92 页。
[4]王赫:《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要素》,《当代戏剧》2011 年第6 期,第38—39 页。
[5]燕阔:《探究戏曲音乐的民族特点》,《戏剧之家》2018 年第21 期,第38—39 页。
[6]叶红:《钢琴中的粉墨人生——张朝钢琴作品〈皮黄〉戏曲元素分析》,《音乐创作》2015 年第12 期,第116—118 页。
[7]蒋菁:《中国戏曲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8]雒晓燕,王丹:《中国钢琴音乐中戏曲元素的借鉴与应用探讨》,《科教导刊》2020 年第2 期,第253 页。
林林 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