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古典诗词歌曲的重要艺术价值
2024-09-22李芳屹李雨熹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是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古典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历经千年而不衰;民族歌曲则以质朴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古典诗词为民族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远的艺术灵感,而民族歌曲的传播与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古典诗词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本文将探讨古典诗词民族歌曲的重要艺术价值,分析其歌曲创作、表演和欣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
一、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1.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诗词歌赋就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它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和谐的音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思。从诗词的创作来说,诗人往往运用大量的实词、虚词、叠词等短语使作品在表达上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运用了“昨夜雨疏风骤”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通常还会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为开头,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并且诗人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词之中,使作品充满真挚的感情。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句子,体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还会通过诗词传达的情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杜甫的《春望》,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
2.民族歌曲的发展历程
民族歌曲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音乐领域的艺术瑰宝,具有深厚的内涵与重要的价值[1]。自古以来,民族歌曲就与古典诗词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古代民族歌曲是指在先秦时期《诗经》等古籍中记载的大量的民族歌曲。这些歌曲多采用民间曲调,以古典诗词为歌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民间情感。中国民族歌曲的黄金时期是唐宋时期,随着唐宋时期诗词的繁荣,民族歌曲也迎来了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族歌曲以诗词为基础,曲调优美,情感丰富,如《霓裳羽衣曲》《清平乐》等。近现代以来,民族歌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许多作曲家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歌曲,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歌曲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逐渐走向专业化、规范化。近年来,我国民族歌曲在国内外舞台上的表现越来越抢眼,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3.古典诗词对民族歌曲的创作影响
古典诗词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歌曲的内涵,为作曲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诗词中的情感、意境和哲理成为作曲家创作的源泉,同时也为歌手的演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创作过程中,作曲家往往通过对诗词的深入解读,捕捉古典诗词善于运用的修辞等手法,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作曲家在民族歌曲创作中,通过借鉴这些手法,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古典诗词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作曲家在民族歌曲创作中,可以借鉴这种结构安排,使歌曲更具逻辑性和完整性。古典诗词的语言精炼、优美,民族歌曲创作中可以借鉴其修辞手法,提高歌词的艺术价值。中国古典诗词对民族歌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丰富了歌曲的内涵,提升了艺术品质,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跨媒介的艺术交融,不仅拓宽了欣赏者的审美视野,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二、古诗词歌曲的结合及实例分析
1.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良好结合
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民族歌曲的表现形式,也使古典诗词得以在音乐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诗词入歌。将古典诗词作为歌词,融入民族歌曲中,如《将进酒》《水调歌头》等。这些歌曲以古典诗词为基础,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展现出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作曲家根据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创作出相应的曲调,如《梁祝》《春江花月夜》等歌曲。这些歌曲在保留古典诗词韵味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今,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古典诗词为民族歌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许多歌曲都是根据古典诗词改编而成;而民族歌曲则在传承古典诗词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之更具时代特色。在民族歌曲中融入古典诗词,不仅能够增加歌曲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歌曲的艺术境界。许多民族歌曲通过引用或改编古典诗词,使得歌曲内容更加深刻,情感表达更为细腻。
2.古典诗词在民族歌曲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从《阳关三叠》到《锦瑟》,不少民族歌曲都巧妙地将古典诗词融入到曲调之中。这些歌曲不仅传唱了诗词的文字之美,更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诗词的节奏与韵律,使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分析,可以看出古典诗词与民族音乐相得益彰,共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古诗词民族歌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歌曲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再现性创造,还通过现代作曲技巧与古代诗词的结合,体现出中华诗词与音乐同源的特点。例如,《我住长江头》《春晓》《秋风词》等曲目,既保留了诗词原有的韵律和意境,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其更具现代感和传播力。如《枫桥夜泊》,它是一首描绘旅人孤寂心境的七言绝句,诗句宁静悠远,极富意境美。这首诗也被改编成民族艺术歌曲,广受欢迎。歌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集中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象,通过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孤寂。该作品采用了我国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并且加入了雅乐与燕乐的色彩,后通过多调式的转换而作成。全曲用频繁的调式变化揭示出诗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低音层的主属持续音,在#C 羽调式上贯穿全曲始终,同不断变换色调的高音区音型及中音区音型交织在一起,不仅反映出“惆怅”这一主题,更对统一全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在《枫桥夜泊》的创作过程中,采用了“鱼咬尾”的旋律手法,即前一句的结尾音与下一句的起始音相同。这种技巧与古典文学中的“顶真”手法相似,都是通过“咬合”和“连接”的方式来使前后两个不同的音乐元素紧密相连,形成连贯的旋律发展。作品主要采用轻柔的旋律,节奏缓慢,与诗中的自然景象描绘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艺术氛围。歌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古代,使人沉浸在美妙的诗意之中。又如《我住长江头》这首艺术歌曲。它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谱曲后成为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它表现了深深的相思之情,极具感染力。歌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通过简单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相思之苦和爱恋之情。它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表达丰富。歌曲以钢琴伴奏为主,旋律跌宕起伏,充分展现了原诗词的情感深度和音乐的艺术魅力。再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它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悲凉情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它不仅在音乐上展现了宋代词人晏殊的经典之作,还通过现代作曲家李砚的重新谱曲,赋予了这首经典作品新的生命。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婉约派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深秋时节的离别之情。歌曲作者为现代作曲家李砚,他将这首经典宋词重新谱曲,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歌曲。歌词“槛菊愁烟兰泣露”描绘了秋天清晨菊花笼罩在凄美烟雾中,兰花上露珠似泪的景象。这些景物通过拟人化手法表达悲伤与迷离的心境。“燕子双飞去”暗示作者感情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恨苦”则通过月光反衬内心的悲凉。整首词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从旋律角度来看,这首歌以悠扬的古筝与凄美的笛声为主旋律,营造出一种淡雅而忧伤的氛围。曲调的起伏与变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歌词中情感的波动与变化,使得整首歌曲在听觉上极具感染力。这首歌寓意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生命中无常与苦痛的现实。总之,古诗词在民族歌曲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还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这些歌曲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使听众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古诗词民族歌曲,人们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素养,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三、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教育及其作用价值
“教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和层次。广义上,教育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上,教育通常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3]在当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核心目标之一。通过将古诗词与民族音乐元素融入音乐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础音乐素质,还能够培育他们独特的歌唱风格。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同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知识储备,并有效提升了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进行古诗词的声乐教学时,教师往往强调发音的准确性和对呼吸控制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族音乐技巧。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日常接触的现代音乐形成鲜明对比,有效地吸引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演唱古诗词民族歌曲时采用地方民歌唱法与表演,可以使表演更具传统风味,同时充分展现古诗词的内涵和美感,从而在演唱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并且在教授古诗词民族歌曲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理解情感并进行表达。例如,在教授《春晓》这首古诗时,音乐教师首先帮助学生领悟诗中描绘的景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接着指导学生熟悉旋律,然后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声部,最后指导他们合唱。通过这种方式的音乐学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深层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古诗词歌曲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类歌曲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欣赏到古诗词的艺术美、韵律美和风格美,还能深入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民族歌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提升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精粹,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这种教育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古诗词民族歌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将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传递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诗词民族歌曲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们蕴含着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历史哲思。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富含深刻的教育意义。民族音乐教育更是传承和发扬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大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将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纳入音乐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结语
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在艺术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相互影响、融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结合,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挖掘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艺术价值,加强传承与创新,让它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我们应该关注民族歌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加注重古典诗词在民族歌曲中的运用与创新,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古典诗词与民族歌曲的艺术价值,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琳:《中国民族歌曲的民族性与流行性研究》,《戏剧之家》2023 年14 期。
[2]曹琳:《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技术与风格探讨》,《剧影月报》2015 年05 期。
[3]舒怡、舒春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化传承路径探究》,《大众文艺》2024 年11 期。
李芳屹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
李雨熹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生
(责任编辑 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