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社数据新闻的生产实践及其价值突破

2024-09-17胡馨月李月

传媒 2024年17期

数据新闻是数字媒体时代的产物,也是新闻实践创新的方向。2012年11月新华网启动了“数据新闻”项目,成为我国首个开设“数据新闻”的媒体。新华社在生产数据新闻过程中,始终以服务大众为目标、以“数据思维”破局、以“数智模式”取胜,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数据新闻生产模式。新华网“数据新闻”专栏已经形成“数问民生”“数据观”“健康解码”等十个子栏目,通过对新华社的数据新闻实践及价值突破进行研究,能够为其他媒体机构的数据新闻生产提供借鉴。

一、新华社数据新闻生产实践

数据新闻融合了多元媒介要素,既拓展了新闻表达空间,也借助信息图、交互视图等可视化方式,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新闻更加生动、形象。新华社践行“用数据传递独特新闻价值”理念,在数据整理分析、新闻表现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挖掘新鲜数据,增强数据的可靠性,推动数据新闻可视化、交互式传播,让用户从数据新闻作品中,迅速、有效地了解新闻事件,掌握其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并激发用户进一步了解数据新闻的意愿。

1.专业生产,挖掘数据的新闻性、新鲜性。数据新闻以数据的新闻性为前提,以数据的新鲜性为基础,及时挖掘数据背后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新华社“数据新闻”栏目开设的“第一时间”,以“大事发生,就看这”为导向,生产了《平均降价56%!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结果“公示”》《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将开幕!一图读懂最新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数据》等数据新闻作品,不仅第一时间对新闻大事进行客观报道,也凭借自身专业、权威优势,有效引领热点新闻的舆论走向。另外,“数字会说话”选取有新闻价值的话题,从专业解惑的视角对其进行新闻加工,生产了《用爱心阻断贫困 数说我国乡村教师现状与困境》《“双减”之后童书发展是否会迎来又一个春天?》《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高职教育》等一系列数据新闻作品,这些具有话题热度和社会关注度的新闻内容,不仅帮助读者对数据新闻形成直观认识,也让原本分散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有新闻价值的产品。

2.客观真实,拓展数据的叙事性、可靠性。为大众呈现事情的客观真相,正确引导新闻舆论,是保持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关键。传统新闻生产、报道容易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新闻内容失真问题。数据新闻以数据分析技术为动力,不仅有更加全面的新闻数据做支持,还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新闻事件,从而减少了虚假、失真新闻的干扰。同时,数据新闻依据数据抓取、分析新闻,使选题突破了各种限制,弱化了其他因素对选题的干扰和人为依赖,有效保障了新闻的独立性、客观性、真实性。另外,合理使用、科学组织以及客观表现数据是数据新闻的核心,也为反映新闻真相提供了可能。新华社通过利用智慧数据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从中提炼相应的新闻传播规律、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挖掘新闻事件的背后真相,在诸多重要的社会事件中有力回应谣言或错误舆论。

3.多元交互,推动数据新闻可视化、交互式传播。新华社充分把握数据新闻应用优势,将数据新闻作为产品创新、叙事突破的重要类型,在解读时政新闻、突发事件和热点、重点事件的同时,将数据新闻与微视频、H5等形式相融合,为大众提供了可视化、交互式新闻产品。一方面,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数据新闻,清晰、明确地表达了新闻内容、叙事意义,赋予观众更加直观、生动的阅读体验。通过对文字、数据等新闻信息进行提炼、整合,最终生成动态化、可视化的新闻,有助于观众清楚、全面地理解相对复杂、信息量较大的新闻内容。以《平安回家|春运出行要注意哪些?》为例,新华社以“春运数据”为基础,对购票指南、出行前准备和旅途中注意事项等内容用直观、生动的图画解读,使读者更有效地掌握了春运的相关事项。另一方面,打造互动性强、可自由分享的数据新闻作品。以PC交互作品《中医药不是席地而坐的大象》和图文互动作品《“三孩”时代来临 学前教育加速布局》为例,其不仅有极强的互动参与性,也凭借良好的交互体验,使数据新闻不再是简单的新闻内容、数据信息,而是与读者密切相关的故事。

二、新华社数据新闻的价值突破

海量信息时代,传统新闻生产、报道存在内容同质、选题方向雷同等问题,影响了新闻的价值。数据新闻是精准新闻迭代升级的直观呈现,采用数据辅助新闻创作,以更加新颖、独特的专业视角来分析新闻,依托多部门协作机制,共享新闻数据资源,不仅优化了新闻生产及处理的过程,还从多角度讲述新闻内容,使新闻报道更有价值。新华社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炼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资源,通过提升数据应用能力、增强数据新闻预测功能,用客观、精准的数据报道新闻,让数据新闻成为推动新闻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1.价值发现,用数据解读新闻本质,增强新闻价值关联。数据新闻是对媒体数据、政府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等数据的再次开发,其中既有基于问题的新闻数据找寻,也有海量新闻数据的层次分析。第一,数据新闻不仅能够向读者提供直观、清晰的新闻内容,还能通过对海量新闻数据进行提取、分析,探寻其中隐含的逻辑,涉及的问题本质,从而形成基于某一主题的系列新闻,方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有关新闻的本质。第二,合理利用数据,既保障了数据新闻的质量,也让数据新闻回归新闻的社会价值、公共服务功能。新华社以新闻价值为导向,充分发挥行业风向标、舆论引领者优势,在合理使用数据的同时,积极履行把关人的角色,将数据转化为生动、直接的新闻信息。第三,挖掘数据关联,不仅为读者呈现表层内容,也分析了新闻内容的隐藏逻辑,实现从新闻传播到知识传递的价值增值。新华社“数据新闻”打造的“涨知识”“健康解码”等品牌,以数据新闻为基础,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涨知识”栏目推出的《冬奥小课堂》数据新闻,以“冬奥会”为主题,向观众讲述冬奥会的中国韵味、冬奥会的神秘科技、冬奥场馆及冬奥项目知识,帮助读者充分掌握冬奥会的相关知识,实现了从新闻传播到知识传播的升级。

2.跨界协同,用数据勾连新闻线索,推动新闻价值整合。数据是数据新闻的信息呈现方式,也是数据新闻的核心价值。虽然,传统新闻用数据来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但是数据的价值更多在于辅助新闻叙事、服务新闻主旨。数据新闻则将“数据”放在了核心位置,通过与多部门、机构展开协作,共享新闻数据资源,剔除新闻报道中的无效、重复内容,确保了数据新闻内容的完整性、可读性和真实性。新华社注重提高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通过与政府、智库等主体跨界合作,共享数据资源,完善数据储备基础,为生产更优质、更全面的数据新闻提供有力支持。以《看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为例,新华社采用“数据+趋势”的叙事模式,用“动态图+文字”的呈现方式,从“全国高等学校组成”“1990—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5—2020年教育经费投入”等三个方面解读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为了让广大读者对高等教育形成全面认识,新华社还整合了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数据资源,以直观形象的动态图,清晰阐释了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3.人机协作,用数据赋能新闻创作,促进新闻价值共创。数据新闻的本质是“新闻”,以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为前提,利用数据技术,从海量热点新闻中,寻找、提炼有价值的信息。一方面,数智赋能,构建技术、媒体与用户共创的数据新闻创作生态。新华社的数据新闻通过发挥数据驱动优势,深度挖掘数据信息,探寻新的新闻内容,触及新闻本质。通过凸显用户思维,发挥人机协作优势,共同赋能新闻创作。数据新闻具有开放、透明等优势,用户在观看数据新闻时,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完善补充或修改,推动用户共同参与新闻创作。另一方面,以多元交互思维,提升新闻传播价值。数据新闻通过增强新闻叙事的感染力,完善用户与新闻作品的交互体系,使用户在互动参与中,加深对相关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认同,不断提升数据新闻的影响力。新华社“数据新闻”栏目聚焦交互体验,为用户提供了信息图、数视频、图文互动、PC交互和手机交互五种互动方式,使用户在多维交互、沉浸体验中,更好地理解了原本复杂、抽象的新闻事件,实现从新闻陈述到故事感知、情感共鸣的效果。

三、对其他媒体机构数据新闻实践的启示

数据新闻是由数据驱动的新闻工作方式,通过利用数据、技术,对数据新闻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重点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主题,生产出有意义的数据新闻。在数智媒体的时代语境下,媒体机构应利用数据、智慧技术,完善数据新闻支持基础,创新新闻生产模式,拓宽数据新闻应用空间。

1.完善数据新闻支持基础。在创作数据新闻作品时,媒体机构要遵循“新闻是内核”的原则,通过完善数据分析、挖掘及呈现体系,为数据新闻生产提供全面支持。一方面,要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为数据新闻生产提供支持。在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媒体机构要打破数据共享壁垒,通过建立数据库,确立多主体协作生产机制,搭建相互分享平台,为数据新闻生产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完善数据链,为数据新闻创作提供保障。为适应数据新闻生产趋势,媒体机构需要构建从数据获取、挖掘、分析到呈现的完整链条,利用搜索引擎发现和整合数据新闻,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对数据内容进行完整处理,进而为用户提供生动、形象的数据新闻作品。例如,新华社通过提升数据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能力,完善数据资源的跨界协同与共享机制,丰富数据新闻的呈现形态,不断拓宽数据新闻的主题范围,实现从时政新闻、会议活动向经济、社会及文体等全领域延伸。

2.创新数据新闻生产模式。数据新闻是数智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重要方向,也是改善读者阅读体验的选择。第一,要合理利用交互式网页和信息可视化,为读者提供从图景到场景的丰富体验。新华社在生产数据新闻时,坚持“移动端优先”的思路,通过设计形式相对简单、进度条和社交出口,使用户获得更好的内容分享、阅读等体验。第二,聚焦媒体特色,生产差异化的数据新闻作品。海量数据时代,为提升数据新闻的价值,媒体机构应在立足媒体特色的基础上,生产有个性、有识别度的数据新闻,更好化解新闻内容雷同的问题。第三,挖掘内在知识,扩展数据作品价值。采用故事化叙事策略,在清晰、完整叙述新闻的同时,挖掘新闻内在知识,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容信息。新华社推出的新闻作品《极限定格——带你体验单板滑雪史上首个内转转体1980度》,用户不仅可以360°了解单板滑雪的装备、动作技巧等内容,还可以了解观赛指南,通过融合音乐、场景视频、动作分解图和相关文字等多种内容,设计了供用户交互参与的游戏体验,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展现了极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3.拓宽数据新闻应用空间。数据新闻既是新闻媒体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重要诉求,也是保持竞争优势、专业优势的关键手段。媒体机构应以数据专业主义为基础,提高数据新闻生产的专业水平,开发新的数据新闻产品,全面拓宽数据新闻的应用空间。一是坚持服务导向,聚焦民生领域的数据新闻生产。新华社“数问民生”栏目无论是新闻数量,还是更新频率,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接近用户生活,有力提升了数据新闻的应用价值。因此,媒体机构应以服务公众利益为导向,平衡新闻数据化与人文内涵,加大民生领域的新闻选题工作,创作与社会民生、人文科普等相关的数据新闻,提高数据新闻的应用实效。二是发挥数据全采集优势,开展预测性报道实践。媒体机构可以利用媒体数据库优势,建立算法模型,对相关新闻数据进行广泛采集,为社会治理、舆情监督等提供预测性新闻服务。三是完善产品服务,拓宽数据新闻实践应用空间。新华社充分发挥数据新闻信息服务、社交互动等优势,引入故事化叙事策略,不断增强服务效能,其中《最“牛”春节档电影到底“牛”在哪儿?》《平均160多岁 图说老字号“成长的烦恼”》等作品通过利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对热点新闻、大众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有力拓宽了数据新闻的价值空间。为此,媒体机构要以数据新闻的专业性、时效性为前提,以数据再生产的方式挖掘新闻信息,拓宽产品服务边界,更好地服务公共利益。

四、结语

新华社在生产数据新闻过程中,始终以回归新闻本质为前提,以服务用户为重点,通过利用数据系统、技术,增强了数据信息与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与实践应用的关联性,实现了从“讲故事”到“可视化”叙事的范式转换。为提升数据新闻生产质量,满足用户对数据新闻的多元期待,媒体机构应把握智媒机遇,突出公共价值,打造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开放、共享、众创的“协作式”新闻生产模式,多维度拓展新闻内容,不断提升数据新闻的应用价值。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编辑:杨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