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链接、新生态、体验感:元宇宙赋能文娱产业的底层逻辑
2024-09-17梁福春
摘要:元宇宙正深刻影响着文娱产业的时空观,成为产业变革的新动力。本文首先对元宇宙的源起及其商业逻辑进行梳理,清晰界定元宇宙的定义与内涵;然后分析元宇宙与文娱产业的关联性,论证建立虚实相融的双栖传媒生态的可能性;再从元宇宙的赋能逻辑分析文娱产业“体验社交”“泛娱乐IP”“虚拟偶像”的产业创新途径,最后探讨元宇宙赋能文娱产业的风险。
关键词:元宇宙 超链接 文娱产业 传媒生态
以元宇宙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一场融合了数字、生物工业和物理边界的技术革命,它不是某一技术的单独兴起,而是通过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影响全球产业结构,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驱动力。同时,新一代文娱产业在虚拟技术驱动下正发生着世纪大变革,元宇宙“超链接”“新生态”和“体验感”的新商业价值,正推动文娱产业在数字艺术、数字教育、虚拟娱乐、虚拟社交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产业革新。
一、以数字技术为突破的社会形态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全真互联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社会的行业形态初见端倪。例如,虚拟数字金融、虚拟教育产业、虚拟社会服务等,在数字化创新理念下现实与虚拟高度融合的社会形态逐渐形成。
1.建立超链接的新世界。伴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不断成熟,超链接作为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在虚拟空间中实现任意信息节点的链接与拓展,重组信息传递与接受状态,不断突破原有物理世界的边界,成为元宇宙重要的链接与沟通方式。由于元宇宙早期的概念是基于开源的在线虚拟平台,强调虚拟现实与物理设备间可持续的链接,是一种活跃于游戏领域的平台开发虚拟路线图,因此早期元宇宙的概念被定义为经历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以及混合现实(MR)三者技术的结果,在扩展现实(XR)技术的加持下,形成元宇宙的虚拟复合体概念,是虚拟+现实的延伸,因此有学者认为元宇宙是计算机虚拟世界的延伸,是指允许用户开放性的持久利用计算机模拟环境,并自由在模拟环境中彼此实时交互。本研究将元宇宙理解为:人类用数字技术超越现实世界,创造出崭新的具有全新人类文明的多重空间或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具有超链接的社会形态。
2.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当沉浸文娱、虚拟交互等新概念与新技术赋予了元宇宙超链接的消费新模式,带给消费者交互和沉浸体验的消费升级,可推升文娱产业中消费动力的变革。具体来看,它有着以下价值主张:第一,超链接价值主张。元宇宙特殊的超链接特点,构成了独特的链接盈利模式,超越时空的消费赋能,为文娱产业带来了“链接价值功能”“新生态功能”和“交互体验价值”等三类价值的传播时空拓展。第二,新生态赋能主张。元宇宙概念发源于AI、虚拟现实技术,经过商业模式的加持,成为一种虚实相连的新生态形式。所有社会成员都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最终在元宇宙的赋能下,文娱产业将形成“链接—生态—消费”的配置。第三,场景体验价值主张。元宇宙的产业赋能表现为,以场景体验价值作为文娱产业变革的要素,并革新其商业模式,形成“消费培养—场景导购—体验回馈”为价值主张的模式。
二、建立虚实相融的双栖传媒生态
现阶段传统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发展,Web2.0互联网公司几乎挖尽流量红利,全产业面临巨大困境。元宇宙概念的提出,迎合了“互联网+文娱+创新变革”的需要,发展成为解救传统文娱产业的救命稻草。
1.传统互联网经济的突破。在现实世界中,空间是固定不变的,但元宇宙的空间、面积、功能会随着需求以及数字化发展而不断扩展,甚至是重建一种“时间概念”。它与传媒理论中时空重构、信息与符号、传播场域等概念契合,又因为元宇宙具有无限大的体量和超宽广的范围,包罗了文娱产业中相似的娱乐、游戏、社交、贸易、艺术等诸多行业和外延,成为估值巨大和拥有海量数字红利的商业途径,受到国内传媒头部企业重视并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元宇宙经历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持续进化,2022年9月腾讯发布《全真互联白皮书》,对2020年12月提出的“全真互联网”概念进行了详细解读,认为在未来空间融合中,线上与线下空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全真互联是指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是实现链接价值的延续形态,以全真体验、无限连接、自由协同、数实融合为其主要特征。二是当前我国元宇宙带来的商业红利集中于文娱产业,并作为虚拟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更高层次的追求,它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或内容叠加,而是通过全过程的产业关系升级,多维度、深层次的赋能新文娱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虚实相融的双栖传媒生态,重构新商业体系。
2.双栖传媒生态的文娱布局。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虚拟设备的普及,人们已经习惯了一种非面对面的生活或社交文化,人们在虚拟的空间中实现信息沟通和有限的互动,创造性生产多元价值。因此可以预判,元宇宙的价值是让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能够在元宇宙中复现,体现为新传媒生态与文娱产业互为推动的革新,总结为“双栖传媒生态的文娱布局”概念,意味着元宇宙将是一个具有三维深度的开放的数字空间体系,这一空间体系最终能否繁荣取决于无数主体的参与和构建。而从技术逻辑剖析“双栖传媒生态”概念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服务技术,因此这些现象和内容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消费和生产形成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也将是文娱产业未来的宏大叙事。
为迎接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文娱产业还应在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传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平台协议等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通过开放平台的建设,完善交易市场、版权市场、法律系统等措施,并在人才培养上做长期投入,启动创作者扶持计划和内容市场的创新创业资助等,以期在新的科技革命中取得主动权,建立双栖传媒生态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三、元宇宙赋能文娱产业的底层逻辑
基于元宇宙具身社交的沉浸式特征,它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社交感知体验,包括在场效应和情感依恋等感受,是数字化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体验的服务模式。
1.体验型的场景化社交。元宇宙描绘了未来文娱产业的愿景与形态,作为人体的延伸,数字媒介以再造“数据躯体”具身的新型主体方式实现了传播权利向个人的回归,个体的赋能赋权是数字时代媒介技术进化的根本逻辑。清华大学《2022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切身参与、化身形象、场景化社交是元宇宙的价值来源,是元宇宙商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版块。
互联网三个演变阶段:感官的“看得见、听得着”、触觉的“感受到”、意识与身体的“想得到摸得着”,而元宇宙就是第三个阶段的大脑意识带动身体融入虚拟空间的场景想象。元宇宙被视为特殊的媒介,并以体验感受为重点,集中于虚拟社交、数字艺术、建筑和其他社交内容中。目前尽管虚拟社交平台仍属于初级阶段,但依然汇聚了世界各国的元宇宙居民,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千差万别,但他们在娱乐、艺术和人文领域的活力能创造独树一帜的品类和价值,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幻想、审美以及消费等情感依赖转化,此时的体验感成为重要的商业指标,关系到产业的发展。可见,体验价值是虚拟社交的一个重要和关键因素,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虚拟社交的行为,并在虚拟的实践中获得各种体验价值,因此多样化的体验感,如泛IP的娱乐、数字艺术收藏、自我虚拟形象的认同、居住环境的改造等,都是虚拟社交的主要手段。
虽然我国目前元宇宙社交产品还处于开发阶段,但是“元宇宙媒体”“沉浸体验”“场景化社交”等概念被不断提出,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系统搭建也都朝着“社交需求”的商业模式前进,创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体验型社交模式,将社交中的内容、平台、场景等的界限变得模糊,创造全新复合体空间,引发新价值的扩大,实现文娱产业的突破,颠覆原有的文娱生态系统和传统价值链,最终将新一代文娱产业开发为跨社会、跨空间、跨经济形式和跨文化活动的一种超前的社会生活方式。
2.泛娱乐IP定位的产业动力。2020年4月,美国饶舌歌手Travis Scott在虚拟生存游戏《要塞英雄》里直播的演唱会,创下2770万名玩家参与的纪录。随后,国内传媒企业从传统演唱会直播和录像回放入局,开启泛娱乐IP的音乐会视听模式。例如,微信视频号举办的“后街男孩线上演唱会”,累计观看4658.9万人次,抖音“Beyond 19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精选,两小时内观看量为1.3亿人次。可见以泛娱乐IP作为内容生产核心的结构,最直接体现元宇宙概念巨大的商业体量,对娱乐产业形态、商业模式、盈利方法、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影响,虚实相融的新文娱产业时代即将到来,并具体表现为:
第一,元宇宙技术与娱乐IP的融合,建立了一种平台共享机制,以及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和分发模式,改变了原有娱乐媒介环境的形态。这一模式是基于内容类型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商业模式布局和技术渗透构建起泛娱乐化的IP网络,以娱乐IP的要素解构与重构新传媒环境,从而实现概念赋能、技术赋能、市场赋能,最终实现泛娱乐IP的产业赋能。
第二,通过元宇宙技术的应用,使文娱领域与虚拟世界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产生多样化的改变,创造主体正在变得模糊,新技术的突破和新商业环境的培育,令产业间的边界和价值模块产生改变,并以全新的价值链整合成为新的文娱业态。例如,在元宇宙中用户扮演制作人的角色,直接以各种表达形式制作和分发内容,形成独特的流行文化,进而形成新消费形态和产业类型,建立用户参与、体验、互动和消费行为内容服务和环境建设的娱乐IP文娱产业形态。
第三,我国现阶段元宇宙娱乐IP概念,可被理解为一种泛娱乐化的承载虚拟活动的平台,用户能跨域场景、享受娱乐、进行社交、表达意见、展示成果、初步进行虚拟产品的交易,因此基于通讯技术的升级和虚拟现实设备的技术迭代。例如,VR眼镜、全息投影等新型虚拟现实设备的研发,以及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的突破等都能直接赋能泛娱乐化IP产业的发展。元宇宙的技术升级可以改变文娱产业与元宇宙技术对接融合的成本曲线和价值函数,降低泛娱乐化IP产业的布局成本,满足用户低成本体验虚实融合的娱乐场景,在听觉、触觉、直觉等体验感上实现拓展,实现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3.虚拟偶像的红利前瞻。基于沉浸感、在场感、具身体验的三维虚拟交互空间,虚拟偶像成为用户与双栖传媒生态连接交互的第一入口,形成新传媒社会的关系与结构,同样拥有海量的商业价值。
根据《数字人产业发展趋势报告(2023)》,到2026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2.4亿元。商业活动催生出的虚拟人物正进行着跨空间代言和虚拟商业行为等活动。由于数码技术赋予的虚拟性,虚拟偶像打破了实体偶像国籍和族裔的限制,跨越了空间和媒介藩篱,具有不受生物规律束缚,无限延展等多维特征,并呈现出多个特点。例如,在生物学方面虚拟人可以比人类存在更长,而在性格方面,虚拟人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零缺点,因此虚拟人概念逐渐形成虚拟人KOL与各个品牌方合作产生商业价值的模式。
虚拟偶像独特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满足了青少年的自我表征和依恋转移的需求,并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从创壹科技旗下虚拟艺人柳夜熙掀起虚拟人创建热潮,到全球第一位数字航天员小诤正式亮相,再到2023年以敦煌飞天为蓝本打造的,首个以国风文化出海为IP的虚拟数字人天妤,纷纷创造了各项数据纪录。在资本的不断加持下,数字虚拟人相关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相关产业和商业模式还在持续演变和扩大,而虚拟人角色的功能向度正朝着能与人类自然交流来增强沉浸感的智能方向不断进步,引导文娱产业创新的同时,将会挖掘更大的商业红利。
四、结语
元宇宙赋能文娱产业的发展,既需要硬件基础,底层算法、3D引擎、通讯技术、AI等多个系统,同时元宇宙也是一种生态,不受空间、时间和设计影响的新宇宙诞生,能自我制造、自我修复、自我治理,因此未来的文娱产业极可能是“跨体系”的,甚至包容于“元宇宙”体系之中,文娱产业的参与者在虚实之间,实现时空的互通,人体与科技的融合,表现出具身传播的特征。
元宇宙与文娱产业的融合,不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因为当人们过多与虚拟环境互联时,参与者可能形成依赖,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和责任,导致人类丧失自主决定的能力,甚至还可能利用虚拟世界从事犯罪冲击真实社会的法制,导致价值观面临着被颠覆的可能。文娱产业应该是服务人类,并让社交成为生活质量和思想品质提高的平台与方式,文娱产业的主体始终是以人为中心,因此不论它建立在何种数字技术之上,都是应该遵循人类基本的价值观,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
本文系2023年度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课题“数据支撑、虚实融合、沉浸实施——以数字化创新为突破的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路径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3SJLX01)、202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影视人才培养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研究”(项目编号:23BXW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屠毅力,张蕾,翟振明,等.认识元宇宙:文化、社会与人类的未来[J].探索与争鸣,2022(04).
[2]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元宇宙: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J].新闻界,2022(01).
【编辑:朱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