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日报融合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2024-09-17高曼曼

传媒 2024年17期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湖南日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以深度融合为关键词的核心路径和以人本理念为内核支撑的关键路径,共同构成了其融合转型的成功经验。湖南日报注重以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协同,全面消解融合壁垒,打造互动新逻辑,积极寻求契合自身实际的融合转型路径的做法,对当前媒体融合走深走实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关键词:媒体融合 湖南日报 “新闻+”生态

媒体融合2.0时代侧重由以往简单的叠加融合,转向多维的深层融合,这要求在思想、平台、内容、流程、技术、人才等层面实现真正的交融共生,这也是传统媒体战略转型的根本诉求,也是达成既定深融目标的核心路径。2023年是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第十年,面对全新的传媒生态格局和严峻的生存发展形势,许多纸媒也纷纷开启了战略转型之路,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湖南日报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报社在全省14个市(州)设有分社,旗下拥有以《湖南日报》为旗舰的8报2刊共10家纸媒,以新湖南客户端为龙头的130多个互联网媒体矩阵和以“新湖南云”省级技术平台支撑的69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及机关、企业、园区、高校融媒体平台,总覆盖人群8000万,影响力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十强。2022年,报社5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二等奖1件,三等奖4件,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54件作品获湖南新闻奖,其中一等奖18件(含特别奖和重大报道奖),二等奖20件,三等奖16件。作为地方党媒代表,该报紧抓时代发展机遇,持续深化融合发展,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为集融媒体、短视频、智媒体等为一体的党报媒体,成为引领地方纸媒突破发展的新驱动、新示范、新引领。

一、全面消解融合壁垒,由“相加”转向“相融”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打破思想桎梏,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坚持移动优先,以互联网为导向统筹资源配置、内容生产,加强流程再造,加大产品创新,做精、做优、做强平台,实现“你是我,我也是你”的深融跨越。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形成新型主流舆论新格局,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一方面,要在思想层面树立深融理念和一体化思维,构建契合自身的理论框架和组织架构;另一方面,在平台整合上通过流程再造促进不同媒体平台的互通有无,打造“你是我,我也是你”的全媒体格局。湖南日报在媒体融合中全面消解了新旧媒体之间的种种壁垒,包括思想壁垒、体制壁垒、技术壁垒等,使传统报业的新媒体转型更加顺畅,为我国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指引。

1.消解思想与体制壁垒。湖南日报社以中央精神为根本指导,结合信息传播规律和成功经验,围绕社会热点和发展实际,将深度融合改革上升到战略高度,制定了《湖南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改革方案》,明确了“一体发展、移动优先”的战略方向,以“新湖南”APP协同发展为诉求,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加强采编流程重塑,以深层激发内在活力,在优质内容和先进技术的全面赋能下,形成以新媒体融合为支撑的全新媒体方式。2021年,该报启动新一轮深融改革,由中心改为频道制,推出20个视频栏目,重新调整设置8个频道、6个中心,形成了第三方短视频传播新业态,逐步形成了多终端、多形态、多反馈的整体格局。新频道、新中心实行扁平化管理,采编、美工、视频、技术、运营等人才既相对集中又灵活机动,实现了一支队伍服务多个平台,一个平台有多支队伍的组织局面。

2.消解技术与平台壁垒。该报持续深化采编流程重塑、重组,坚持以移动端为先导,对网络端、移动端、纸媒端的策划、采编流程进行重组,重构以新媒体为主体的考评机制,将采编队伍全面转向客户端,内容生产中心从“新湖南”APP始发进行垂直化发布。目前,形成了以“新湖南”APP为中心,以纸媒、微博、微信、抖音号等为辅的“一中心,多面向”平台布局,实现了多点开花。2018年,该报在抖音平台注册“新湖南”账号,截至2023年9月19日,共发布1.9万个作品,获赞2.7亿次,粉丝数量572.9万人。其中许多作品都是在客户端首发后经过短视频改编在抖音号传播。例如,《创意海报|这些痕迹,刻在你脸上,痛在我心里》在客户端发布后,迅速成为“爆款”,随后将其改编为短视频后在抖音发布,也迅速获取12.1万点赞,并被其他主流媒体客户端转发,最终取得全网转播5000万次的成绩。

二、注重内容与技术协同,促进纵深联动

传统媒体要注重内容与技术协同,形成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的“双驱动”,促进深度融合的长效推进。媒体融合的根本支撑是人,根本指向也是人,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在深融建设中,加强内部人力资源的价值挖掘,深层激活原创生产的驱动力量,在技术、内容、形式的创新中,为受众提供优质体验,进而增强媒体纵横联动、多维黏性。但如果为了创新而创新,或是为了创新而放弃内容为王的原则,那么媒体融合转型也就成为“无根之水”。该报将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置于同等高度,在强调形式创新的同时,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价值本位。

1.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优化队伍结构。该报摒弃了以往以职位、职称级别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了职位、职级独立的管理机制,引进了许多年轻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了队伍年龄、学历、能力结构,全面激活了创新发展活力。目前,报社实施“工作室”制度,为年轻编辑创造更多发挥空间,并引导他们加强新媒体头部内容的创新生产。同时,报社还构建了完善的培训体系,重点对现有编辑记者进行新媒体培训,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转向,提高新媒体技能。通过上述改革后,该报各个频道的新闻稿件数量都有了显著提升,日均活跃度、平均点击率都达到了40%以上,客户端下载量突破4000万次,凭借优质内容赢得了业内外广泛好评与认可,并与多家新媒体平台展开了战略合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基础支持。

2.坚持技术创新应用,挖掘技术赋能优势。该报始终聚焦科技前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关移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等前沿传播领域的技术难题,为实现其深度融合提供根本技术保障。如报社选报的《内容安全感知与智能检测系统》案例,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奖”。报社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撰写的两篇论文荣获“2023中国报业技术年会论文优秀奖”。内容安全感知与智能检测系统利用先进算法与技术助力宣发报道,协助内容生产部门在党的二十大、全国及省“两会”期间实现了宣传报道“零事故”“零差错”,同时为新湖南云省级县融中心72个县融用户及130多个机关、企业、园区、高校媒体合作平台、省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内容安全监测服务,相关图文和音视频等数据检测总量近百万条。

三、打造互动新逻辑,完善“新闻+”生态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必须要坚守新闻服务公共利益的根本定位与原则遵循,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语境下,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商业平台进行广泛联动,通过“新闻+”业态及服务拓展,与政府、企业、受众建立深层链接,进而构建集政务服务、商业服务、民生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利益诉求全面纳入新闻制播实践,将自身打造为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发展合力的核心角色,如此才能为传统媒体深度融合的长效推进提供坚实保障。该报非常善于利用互动逻辑,并借助“新闻+”进行纵横延展,构建了开放立体的传播生态。

1.坚持服务为先,全面践行服务群众理念。在媒体融合转型中,该报不断强化内容服务和用户服务思维,重点提高资源协调与配置能力,深入拓宽产业边界和价值边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该报坚持打开报纸大门,注重与受众互动,强化受众黏性,并利用开放化内容生产与参与机制,实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整合。例如,2022年,在“首届湖南旅发大会”重大战役报道中,该报全新推出“最美家乡推荐官”活动,引导受众广泛参与其中,成为内容生产的核心主体,充分实现了线上+线下、新闻+旅游的创意联动,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交互体验,有效强化了媒体的品牌延展性。该活动全面带动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最终全网点击量高达9亿次。2023年,在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举办期间,该报再次启动“最美家乡推荐官”,并推出了虚拟版“郴字说郴州”“梦回郴州”等短视频,同样效果显著。为助力北京冬奥,湖南日报原创了音乐《2022冬奥Style》,表达对冬奥的热情和期待,对中国文化的自豪和初心。因而在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中,传统媒体要强化创新思维,利用媒体+打造互动新逻辑,实现融合发展新突破。

2.注重“新闻+”延展,实现多维渗透。该报聚焦公共服务,积极开发平台技术程序,加强与主流商业平台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受众黏性。目前,“新湖南”APP已经成为集资讯服务、话题互动、政务舆情、视听直播、电商平台、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媒体旗舰平台。2023年,该报组织开展“宠粉”活动,与省政府门户网站等政府媒体平台合作,在移动端先后开通“金点子”征集、“生态环保直通车”投诉热线等互动入口,以及有关信访、医保、市场监督等领域的答题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奖品激励,成功吸引了上百万人次参与,在多维渗透中形成了非常显著的粉丝转化效果。当然,该报也非常注重内容上的深耕延展,形成了以点带面的效能优势。202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之际,该报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国际传播报道,在策划、组织、实施、呈现、传播等全流程,坚持全媒体思维,主打视频和新媒体产品,灵活运用三维动画、可视化数据、原声、音乐等,推出系列优质新媒体产品,从“读”“看”“听”三方面为受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截至2023年6月29日,已密集推出12个整版图文报道、9期中视频、40多个短视频,以及H5、手绘长卷、海报等系列新媒体产品。被超过30家主流媒体全程转发,全网阅读量突破10亿次。

sg/C6iOAYDbifNPZxzzlORsiz+NVfs41wY9lUP75bbU=

四、结语

党和国家始终重视舆论建设工作,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面对全新的信息传播生态,党和国家持续加大媒体融合的政策引领和全面支持。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正式拉开了媒体融合的时代大幕。2010年制定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打破了广电、电信的行业垄断局面,深层促进了有线电视、计算机通信和电信三者之间高层业务应用层面的融合。2014年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媒体融合的战略高度和时代定位。2017年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详细制定了媒体融合具体的推进方向、执行思路、战略目标。202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内涵价值、目标任务、执行原则三大维度入手,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整体要求。2021年,“十四五”规划再次对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格局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正式迎来了媒体融合2.0时代。因此,传统媒体必须深入把握融合转型发展的政策逻辑和时代应然,充分学习借鉴湖南日报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和禀赋条件,灵活施为,创新实践,积极寻求高度契合、高效生成的融合转型路径。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4年校级教师科研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项目编号:24XYJS02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葛军献.媒体融合背景下地市党报破局发展探析[J].传媒,2023(15).

[2]李秀翔.地方党媒“智库+”建设的新探索——以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为例[J].传媒,2023(12).

[3]黄楚新,曹月娟,许可.创新与引领——华东四省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发展实践[J].中国出版,2022(13).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