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协同报道的议题设置及其效果分析
2024-09-17潘文静王洪峰闫宏伟
摘要:议题设置是传播学的重要内容。党媒通过审慎把握议题设置权,精心策划报纸版面、画面镜头、网络专题等,可以持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联合推出《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手绘连版长图《十年协同新地标》、大型联动直播《导航图上的协同新地标》等一系列融媒报道。议题紧扣中心大局、紧贴民生关切、紧跟时代步伐,在新闻舆论场中赢得了主动权。
关键词:议题设置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党媒协同报道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京津冀三地党报联动,在重要版面和网络栏目联合推出融媒报道《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同时,精心制作了手绘连版长图《十年协同新地标》,组织大型联动直播《导航图上的协同新地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报道成功吸引了公众的关注,有效地转化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议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党媒协同报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媒体破圈融合的有力探索。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宣告了传统传播架构的变革,它不仅彻底革新了信息传递的方式,还驱动了社会结构的重组,催生出一种更为丰富多样、高度灵活的传播生态体系,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路径与维度。党媒在策划报道时应把握好传播规律,抓准媒体变革趋势,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一、把握方向:直面新挑战,赢得舆论主动权
引导社会舆论,要遵循传播规律,善于设置话题,发出主流声音,这是新闻舆论赢得主动权的关键。
2024年2月26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三家党报的联动报道,创新了报道理念与方式,通过有效设置话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家党报联合同步推出了融媒体报道《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展现这一历史性成果。通过十个同题采访,三地记者共写“一篇稿”,协同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彩故事。报道一经播发即成爆款,被800余家媒体转载宣传,达到了“让该热的热起来,该说的说到位”的舆论引导效果。这组报道不仅多次获得北京市委宣传部阅评表扬,还在中宣部新闻阅评中获得好评。
党媒协同报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媒体破圈融合的有力探索。自2014年以来,三地党报一直有着高层互访、记者交流的良好传统。在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主题宣传中协同设置议题,推出联动报道。其中,在全国两会持续推出的《京津冀代表委员话协同》专栏,就同一主题采访三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获中宣部表扬。
《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是党媒协同报道结出的硕果。这组报道的每一篇稿件均由三报记者共同采写,每篇均融合图片、视频报道,于2024年2月27日开始播发,连续播发10天。报道的标题,提纲挈领,发挥了先声夺人的吸睛作用:《一座三界碑,协同故事多》《一辆定制快巴,便捷环京通勤》《一条城际铁路,拉动三地快跑》《一个中关村,津冀多“分号”》《一个脱贫片区,串起闪亮日子》《一条潮白河,三地荡清波》《一群奋斗者,筑梦雄安城》《一个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新引擎》《一条旅游带,“燃动”京津冀》《一条产业链,澎湃新动能》。
2024年2月27日深夜,第一篇报道《一座三界碑 协同故事多》刊发见报前几小时,策划者们还在反复推敲系列报道的栏目名称,最终由“十年十景”确定为“十年十记”。修改后的栏目名称更有纵深感,更加凸显了动态发展的寓意。
这组报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事实反映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取得的成效,在关键节点上起到了增进共识、鼓舞干劲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遵循传播规律、善于设置议题对于赢得新闻舆论主动权的重要性。
二、进阶机制:遵循传播规律,提升传播力与影响力
好的议题设置通常是时机、技巧、方法的最佳运用。有了好的选题,还要有精准有效、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宣传实践中,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三家党报把握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努力提升正面宣传质效。
1.把握时度效,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三家党报精准把握了受众对国家战略与个人生活关联性的认知需求,在十周年这一关键节点上及时推出系列报道,力求“在最佳时间播发最适宜的内容”。
新闻报道的造势需要精准地拿捏,既要有足够的力度,又需避免过度渲染。以《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为例,报道摒弃了空洞的叙事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细节,如三界碑下的三个村庄“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挣”;京津冀的“混编”大车队,把跨省的通勤族从家门口送到北京;家门口的潮白河水质好了,农户们吃上了“绿色饭”,红薯、酥梨、水稻都获得了丰收。报道通过讲述“你我他”的真实故事,激发读者内心共鸣,让读者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是议题设置的目的,与新闻舆论工作的目标高度契合。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要努力在思想认识、情感沟通上寻求不同群体的共通之处,在利益关系的契合点上寻求共鸣、并找到矛盾化解的有效切入点。《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系列报道,准确把握受众关心的就业、交通、医疗、环境污染、文化旅游等热点问题,对党和政府的努力举措、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有力回应了受众关切,获得了广泛好评与共鸣。
采编过程中,三地党报展现了高度的协同性和前瞻性。在报道的组织运行上,三地党报开创性地尝试采用“四统一”模式,即统一设置系列报道栏目、统一制作报道题目、统一确定典型人物事例、统一安排刊发见报时间,生动演绎“瓣瓣同心”的协同发展理念。
三报组成10个采访小组,派出20多名记者深入到三省市城乡基层一线,经过近三个月的协调、采访、写作、拍摄、剪辑、编辑。最终,10篇“十年十记”报道选取、描述了30多个生动人物、事例,强力丰满地支撑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报道所表达的思想主题。这种精心准备和高效执行,不仅确保了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做到了先声夺人,在舆论引导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2.讲有意义的好故事,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这组报道中,记者通过小切口讲故事,以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每个人有关”的故事为主线,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三地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与采访对象深度接触,深入他们的生活场景,零距离地聆听、观察和体验,挖掘并呈现了生动真实的体验式报道作品。
在这些报道中,记者与北京老人一同乘坐京唐城际铁路列车前往唐山养老院,列车长给老人座椅系上红色的中国结,这是需要乘务员特别关照的记号;记者在早上7点跟随廊坊燕郊居民体验京津冀定制快巴,无需排队,购票即有座位,全程不到一小时即可从廊坊燕郊抵达北京国贸;在张家口市蔚县,记者跟随北京扶贫干部回顾了当地草莓产业如何成为村民的致富之路;在白洋淀,记者与来自央企中交天津航道局的刘太训共同清淤,深切感受到了这位雄安建设者“把白洋淀深深烙在了心上,保护不好就对不住她”;在京津冀三界碑下,记者看到三个村联合起来,通过APP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处理险情、限定游客数量,最大限度保护古长城,10年未发生险情。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efSZy9vJUZaM3Wisj24Nkr.webp)
这组报道以人民群众为报道主体,依托鲜活的细节和具体的故事,成功地将社会关联性、个人关联性和情感关联性融为一体,使受众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产生共鸣。好新闻的基础不仅仅是讲出故事,更是讲好故事,讲那些能够触及受众心灵、引起共鸣、富有意义的故事。
3.创新融媒报道,形成主流舆论矩阵。互联网的兴起,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当前的媒介环境已经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包括媒体格局、受众群体以及传播技术的重大改变。受众在接收信息时,会混合或者融合来自不同媒介的议程,形成个性化的、满足自身需求的参考议程结合体。因此,党报在当前的传播格局下,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主流舆论矩阵,以扩大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手绘长图H5作为一种流行的融媒体产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吸引了众多新媒体用户的关注。今年2月26日,京津冀三地党报发挥美编团队的技术优势,联手创作了手绘连版长图《十年协同新地标》。这幅作品融合了动态元素和全景VR技术,使长图动起来,用更生动的形态吸引新媒体端用户。用户扫描二维码后,即可在手机端欣赏一幅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壮美画卷。该画卷巧妙融合了雄安站、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首衡高碑店市场等标志性新地标,一览无余地展现了京津冀地区十年来的协同发展成果。网友们评论,这幅长图有效拉近了京津冀三地人民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协同红利”对普通百姓的切实影响。
《十年十记·瓣瓣同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线视角》的报纸版面上,配发与文字内容相呼应的视频二维码。受众在阅读文字之余,还可以扫描二维码,收看鲜活生动的现场画面。采访中,三报记者不光提笔写稿,还手持相机、兼管影像拍摄,拿起话筒当主持人出镜。记者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媒记者,百分之百实现融媒体报道,增强了报道的生动性、鲜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也大大提升了报道的传播力度。
在大型联动直播《导航图上的协同新地标》报道中,三地党报记者分头行动,接力探访新场景、发现新变化、体验新生活,为受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为在新传播格局下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传统媒体需全覆盖、无死角,打通所有媒体空间。上述三组京津冀三地党报的融媒创新报道实践,正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构建形态多样、技术先进、丰富立体的传播体系的典型范例。三地党媒通过新闻报道筛选与展示,有效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影响了受众对当前重要事件的认知,并在公众议程上形成了显著的影响力。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i9okSsiBgcY9RP3tbQEmb2.webp)
三、结语
在社会各阶层间促成共识的形成,是大众传播显著且多维度的社会功能之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正面临新形势、新使命和新挑战,这无疑对媒体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党媒,肩负的责任尤为重大,需从大局大势出发,打破地域、媒体界限,精准把握议题设置的策略,聚焦核心主题,精心策划选题,在多元的信息流中谋共识,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定方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递党的意志和主张,更为精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关切和心声,更有效地引导舆论、凝聚共识、提振士气、汇聚力量。
(作者潘文静系河北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王洪峰系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闫宏伟系澳门科技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袁潇.数字时代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嬗变与革新——专访议程设置奠基人之一唐纳德·肖教授[J].国际新闻界,2016(04).
[2]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组织.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3][美]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第二版)[M].郭镇之,徐培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张桃英.党媒如何把握议题设置权[EB/OL].(2020-02-13)[2024-06-25].https://www.cac.gov.cn/gzzt/ztzl/yjzt/wlcbzz/wuy/ts/ webinfo/2020/02/1583135424387782.htm.
[5]刘光牛,毛伟.科学精准把握时度效全方位提升舆论引导能力[J].中国记者,2022(01).
[6]徐春霞.新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分析[J].新闻窗,2009(06).
[7]李捷.坚持政治家办报 确保党刊始终姓党[EB/OL].(2017-02-17)[2024-06-25].http://www.rmlt.com.cn/2017/0217/460173. shtml.
【编辑: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