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我国传统建筑培养幼儿审美素养

2024-09-12刘宇辰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屋顶传统幼儿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声的历史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一座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往往凝聚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我国传统建筑是历史的文化积淀,既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又展示着民族的文化底蕴。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底蕴特别厚重。本着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培养幼儿审美意识的目的,笔者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力求通过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传统建筑搭建,让幼儿体验我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美,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入幼儿心中,让他们从小就了解我国传统建筑元素,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这在当下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一、特色活动让幼儿初识我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结构样式

我国传统建筑历经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并形成了以木构件为主的建筑体系。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大屋顶”是整座建筑里重要的部分,远远伸出的屋檐及富有弹性的檐门曲线形成了传统建筑独树一帜的特色。从大体上讲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形象特点由屋顶样式决定,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是六种常见的传统建筑屋顶样式。在西安城墙景区的四个正楼均为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屋顶,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楼身二层外观为重檐三滴水,造型庄重稳健,外形高大威严,静静伫立在那儿,仿佛在诉说着厚重的历史。

通过实地参观、游览、阅读一些与我国传统建筑相关的绘本,为幼儿介绍众多屋顶式样,普及我国传统建筑屋顶知识,简述我国传统建筑中的等级规制,并认识一些特殊的屋顶样式和复杂的组合屋顶等。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同屋顶样式的特点,体会我国传统建筑的筑屋顶之美。增强幼儿对美的理解,提高幼儿审美素养。那么,我国传统建筑屋顶都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屋顶又有什么不同特点呢?笔者引导幼儿观察细节,从我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入手探索及发现不同样式的屋顶所彰显的不同美与文化内涵。不同类型的屋顶可以促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屋顶名称、特征及相同的部分,初步掌握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类型及独特造型的屋顶样式,认识各种屋顶的建构模式和建构形态,通过阅读幼儿知道了重檐庑殿顶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屋顶样式,分单檐和重檐两种,常用于皇家建筑和寺院等。不同的屋顶在我国古代有着不同用途与意义。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是一种规格非常高的屋顶样式,四角轻盈翘起,气势非凡,故宫的很多建筑,包括天安门,都是歇山顶建筑。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等,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悬山顶和硬山顶有些相似,那怎么区分呢?就看屋面与山墙的关系。悬山顶屋顶的侧面部分是悬在山墙外面的,有利于防雨防晒。硬山顶屋顶侧面是与山墙齐平的,有利于防风防火,等级最低,因此南方的居民多用悬山顶,北方的民居多用硬山顶。尽管我国传统文化的等级制度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是真实历史和礼乐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值得幼儿了解和学习的。

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对我国传统建筑屋顶的结构、造型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的认知更加具体形象。愿意根据观察进行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他们用照片记录下我国传统建筑的美,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大屋顶”结构造型画下来以获得直观经验,这也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积极向上及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幼儿和我国传统建筑的距离越来越近,也为后期相关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二、巧用材料,创设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环境之美

笔者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感兴趣且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危害的材料。如以瓦楞纸板为载体,再加入木条、木棍、圆柱、方柱及LED光源等多个品种。笔者在设计和制作中添加了新时代的创意元素,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探索我国传统建筑的热情。笔者将顶、柱、门、窗、檐等拆分开来,让幼儿自由组合拼搭,通过简单的连接锻炼幼儿手指做精细动作的能力。幼儿在搭建中可以利用已知经验和学习到的建筑结构知识,进行分组搭建或集体搭建,各组搭建不同的屋顶样式,墙体和门窗可以自由设置,每个开间均设有隔扇门和槛窗,等等。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新思维,自由搭配,充分展现。这样一来,幼儿的创造性与严谨性都能在拼搭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可以制作更多的传统建筑体,如廊、亭、轩、厅等,然后将其投放至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区角或传统文化室,以使幼儿更加深入地和历史对话。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材料制作不同类型屋顶,体验独特造型及图案对称带来的视觉美。幼儿在搭建活动中不断探究与发现,学会合作和互助,提高空间想象力,且能根据不同的主题堆叠出多种我国传统建筑造型。

“哇,好漂亮的房子啊!这个门窗好漂亮,还会动耶,太神奇了!”活动区域里珊珊的惊叹,很好地展示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在搭建活动中幼儿知道了门窗都是对称造型的图案,知道了什么是榫卯,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作品中,对称有更多的含义,代表着某种平衡、比例和谐之意,而这又与优美、庄重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培养儿童空间思维,引领幼儿认识我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之美

我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历经几千年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庞大体系,那木构架到底因为什么样的优点才值得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传承至今呢?我国抬梁式木构架结构类似现代的框架结构,主要靠柱承重,起围护作用的墙体并不承重,“墙倒屋不塌”正是木构架结构优点的真实写照。抬梁式木构架柱子相对少,跨度大,可以营造出开阔的大空间,能较好地体现建筑内部恢弘壮丽的气势和氛围。那么我国传统建筑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几根小木棍怎样才能搭建出我国传统建筑的立体空间呢?在幼儿逐步产生空间认知的年龄开始培养他们对空间和我国传统建筑的兴趣,将我国传统建筑与创造结合,通过手工艺带给孩子非同寻常的空间思维体验。

四、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动力,提高幼儿审美水平

幼儿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他们注意力和理解力有限,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加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及艺术之美,加深对我国传统建筑及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水平,笔者一边拆解我国一些典型的传统建筑结构,一边给幼儿讲解为什么这样搭建,将枯燥晦涩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幼儿对我国传统建筑搭建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将瓦楞纸板根据大屋顶的比例和尺寸,分割成若干长宽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作为墙体,每个墙体开间均设有隔扇门和槛窗,幼儿可随意手动安装镶嵌隔扇门和槛窗,指导幼儿认识简单的几何图案,并让他们对这些图案进行概括和总结,拓宽幼儿视野,使其在拼搭中感受图案对称美的同时,锻炼幼儿手指做精细动作的灵活性。

建筑物的墙体可以拼插组合,最后围合成完整空间构件的建筑屋身,四面墙体(长方形、正方形)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体积的变化。屋身上面是由瓦楞纸板及木结构屋架建造而成的“大屋顶”,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并用瓦楞纸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以增加“大屋顶”的美感。檐柱采用了拼插的连接方式,让幼儿了解连接台阶与外檐的柱子叫檐柱,区分圆柱体和立方体,每层楼室面积自下而上增加,层层而起,将屋顶抬起,从下至上依次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段式的抬梁式结构,营造出壮观的气势,使建筑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

通过巧妙的设计,屋内柱子高度和柱子到屋顶高度基本形成1比1的关系,既有功能性又不失经典性。沿着建筑物的四周设有回廊,幼儿可以在回廊边拼装栏杆,从一根柱子到一扇门窗,屋架结构、立柱、栏杆等环环相扣、纵横相连,笔者带领幼儿在拼装组合、镶嵌、围合架空的构件体验中感受古人建造房子的过程。从建构思维看木构架,不仅能带给幼儿新的关于结构空间的认知体验,还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精细度、专注度和耐性。通过隔扇门、槛窗、栏杆的材质、图案、构成等多个角度带领孩子解读材料的变化、我国传统建筑的宏伟等。

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感受我国传统建筑魅力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及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并要求幼儿要常常动手动脑探究物体和材料。运用辅助材料拓展建构游戏的其他功能,以使活动场景更加丰富,开展形式更加多样。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空间结构体验,还能参与搭建过程,提升幼儿交往能力,并让幼儿学会分工、合作和协商,掌握基本的搭建技能,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在搭建我国传统建筑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全程参与材料的选择,并分工合作拼搭,在拼搭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会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因为幼儿选择的材料不适宜而阻止幼儿的探索与操作,而是在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和动手尝试,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次尝试关于建筑和空间结构的体验活动,幼儿陆续遇到了许多问题,对幼儿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没有直接否定或肯定,而是为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利用搭建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等,让幼儿在观察和对比中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对周围物体形状、结构的观察和体验等,加深幼儿对物体的印象,最后是让幼儿自己去判断使用哪种材料最为合适。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幼儿回顾参观和绘画中的屋顶结构造型,它们都是什么样式,用短视频和图片引出独特单体建筑的造型。引导幼儿调整搭建思路,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尝试搭建,教师不但使幼儿了解材料的不同用法,还有效激发了幼儿大胆尝试的探索精神等。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幼儿在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认知水平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或者遇到新的问题时,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在不断学习和改进,为搭建游戏提供了绝佳素材。

幼儿从最初的基础搭建体验到最后能够搭建出楼身二层、外观为重檐的两种不同风格的单体重檐庑殿顶建筑和重檐歇山顶建筑造型。整个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不断得到提升,教师不仅能感受到幼儿满满的探索欲,还能感受到从观察、分析、预测、实践到得出结论的科学素养在幼儿身上萌芽。幼儿的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素养得到充分培养的同时,他们还在玩乐的过程中习得更多知识,获得满满的仪式感与体验感。

六、增加搭建的趣味和美感,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和体会

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然地去设计和搭建一些复杂的我国传统建筑,小到单体建筑、院落组合,大到建筑群布局、古典园林营建等,均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展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独特的设计理念、布局形式及风格特点。让幼儿在拼搭我国传统建筑的同时,领略到我国建筑独特的“天人合一”思想。由若干单体组成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式建筑布局,如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等,以轴线对称式或自由式进行布局,形成多类型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组合的建筑群落。使幼儿感受到我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之美,幼儿可以用这些单体建筑来布置自己心目中的宅院,这既是幼儿从历史中寻源我国传统建筑,也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初体验,是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一种艺术工具。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的游戏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幼儿在更开阔的环境中自由进行搭建。幼儿体验到搭建快乐的同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特点,将知识从思维落实到手指间,在思考与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搭建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这对幼儿以后养成工程思维、项目理念等都是很有帮助的,好的搭建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思维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等,还能帮助幼儿建立逻辑思维能力,让其在快乐的环境下积极参与搭建的各个环节,享受成功搭建起一座传统建筑的成就感。通过搭建活动在幼儿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也给他们的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留下美好的回忆。

七、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幼儿欣赏我国传统建筑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运用于美学活动,搭建小小的传统建筑是多学科知识的浓缩,如艺术、美学、数学、传统文化等知识,幼儿能通过搭建传统建筑了解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建筑理论、艺术审美等相关知识。搭建传统建筑不仅可以在艺术领域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渗透于五大领域的活动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通过观看纪录片、欣赏照片等方式,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带来的视觉美,理解我国传统建筑中艺术造型的鲜明特点和象征意义。带领幼儿运用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元素装饰幼儿园主题墙。在美术区投放纸张、颜料及画有飞檐图案的半成品,开展彩泥制作“兽头门环”等活动,让幼儿在感知和理解我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泥塑、手工等方式呈现我国传统建筑的美。还可以开展各种延伸活动,让幼儿能较为全面地感受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基本构成、突出特点和整体风貌,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去其他班讲一讲自己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了解,向其他人宣传我国传统建筑之美。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可带孩子走进我国传统建筑,走向社会与自然大课堂,去读大自然和大社会之书,帮助孩子丰富和积累相关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切实感受我国传统建筑之美,实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屋顶传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借“光”生财的屋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屋顶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屋顶上的马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