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12王娟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音乐评价能力

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及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等。实践表明,合作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是一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方式之一。

小学音乐教学对培养儿童审美情操和情感塑造有着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还关系着学生音乐情感、音乐表现力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合作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而这种协作精神是现在学生所缺少的,也是当前需要重点培养的。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愿,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和审美感悟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课堂氛围单一枯燥

虽然当下倡导对学生实施快乐教育,但传统教育中的单一制教学模式仍然影响深刻,导致课堂缺乏创新性和多元化,学生学习气氛不浓厚。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一般是将歌曲分解成几节让学生反复练唱,没有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造成学生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也就变得少之又少了,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立场上去思考、去感悟,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另外,音乐课堂应是多元化的,而教材中多元化的内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要付出更多努力精心备课,认真钻研考纲,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歌谣、秧歌、戏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采集民间歌谣、编写校本课程等。

(二)课程考核缺乏科学性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在考核方面缺乏科学性。尽管每学期都有音乐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但是考查的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且相对简单的,通常是让学生独唱一首比较熟悉的歌曲,或者让学生识别一段五线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决定考试成绩。这样的考查方式其实并不科学,因为主观性特别强,音色好、嗓门亮的学生成绩相对比较高,换言之,也就是决定学生考查成绩高低的是学生的音色,音色比较好的学生在考查中占优势,而音色相对较差的学生则经常被评为“差”。如此一来,音乐天赋好的学生在考查时占据一定的优势,而音色相对“差”的学生会逐渐对音乐课失去信心,音乐课堂也就无法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此外,由于每学期的音乐考查在学生综合考查中所占的权重很小,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也只是走走过场,不能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考查的不科学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对学校3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虽喜欢音乐但并不重视音乐,5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因而认为其不重要。小学音乐课堂呈现如下特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氛围不浓厚、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强、不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等所导致的,课堂上师生互动少了,师生之间没有办法达到“心领神会”,而当课堂缺乏浓厚学习氛围时,课堂纪律也会变得比较混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也会荡然无存。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是指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差异性,使得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兴趣和需求所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所在是打造良好课堂氛围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音乐喜好,进而根据学生音乐喜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注重课堂上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音乐创作或表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最后是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为了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整洁、温馨的音乐学习环境。教室内的布置应有利于学生的专注与沉浸。例如,可以摆放一些乐器和艺术品,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音乐氛围的学习场所,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呈现丰富多样的音乐内容,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小学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许多音乐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知识结构比较薄弱,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和寻找知识的突破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面对比较生疏的歌曲,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一些音乐潜力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学习,大家可以更快地习得知识。教师经过归纳与总结,可以比较精准地把握学生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其次,通过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实践和表演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采用音乐测验、小组作业和课堂观察等方式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评估,以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态度等。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学阶段不仅是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音乐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音乐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影响等。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可以把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与多元化的形式选择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思考感悟音乐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可以在加强学生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当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更有利于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此外,在平等交流过程中,通过互相协作提高学生音乐表达力,而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一)采用多元化合作模式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音乐艺术潜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学生创造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引入多元化合作模式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中发现,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多元化合作模式对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面效果。例如,在国庆节来临时,可以排练《保卫黄河》大合唱,先是小组之间合作练习,练好了全班学生再上舞台表演。首先,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学生可以相互鼓励和支持,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表达力和批判性思维。最后,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学生之间组成互助小组,教师扮演引领者角色,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又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小学音乐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结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其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学方法是小学音乐课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实践、个别指导、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他们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唐僧骑马咚得咚》时,由于学生对《西游记》中唐僧和三个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产生极大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差异、音乐素养等方面入手,将学生科学分组,以确保每个小组学生的情况相差不大。首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还可以在课外开展小组歌咏比赛。学生在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会思考如何才能把歌曲又快又好地展现给大家,于是他们进行明确分工,有的学习孙悟空舞棒弄枪,有的学习唐僧打禅诵经,有的承担演唱任务,有的临场发挥唱起了京剧版的《唐僧骑马咚得咚》,和传统课堂相比,这样别开生面的活动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现有的小学音乐评价体系存在着以考试成绩为主导、缺乏客观性和综合性评价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构建科学的小学音乐评价体系措施:一是注重多元化评价,包括音乐素养、音乐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二是推行综合评价,将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品创作等纳入评价体系;三是采用有效的评价工具,如评分表和评价指标等,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教师通过分析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会发现,挑战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反馈等。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可以使用这些策略,如培训教师的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等。总结构建科学的小学音乐评价体系策略的意义和启示,对未来提出展望,为小学音乐评价体系构建和改进提供参考。

(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试唱与试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为了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增加乐器演奏和合唱等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多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参与,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奖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到被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注重互动性,课堂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小组讨论、问题解答与互动环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例如,在教学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和演唱歌曲,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等生动展示音乐知识和技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及学习质量。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注重课程互动性,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度,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以上互动策略能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实现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合作学习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感知音乐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打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音乐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功效,同时有利于其他学科的整合。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学生想象力和鉴赏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圣诞音乐路
音乐
抄能力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