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12马晓宁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合一教师应物理

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陶行知主张,不能将“教学做”分家,而应“教学做合一”,“做”是核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这种理念非常符合初中物理教学“跨学科实践”“实验探究”的要求,与新课改的内容一致。因此,教师应深入学习该思想并将其融入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对物理教学的指导作用,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初中物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为主题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因此,教师应清楚认识“教学做合一”的重要作用,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课前,教师要详细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将“教学做合一”理论渗透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做的优势,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课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做合一”理论,实行集体教学。课后,教师要进行个体教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实际和学习需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做合一”理论不仅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促使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学习方法的习得及人格的完善。此外,该理论认为教学应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这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感受物理的魅力,明白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一)过程性要求

对初中生而言,物理是相对陌生的课程,缺乏相应知识基础,心存敬畏。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科,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过程性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做”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学”的基础上去“做”,还要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用“教”让学生不断改进方法,主动学习,提高效率。

(二)整体性要求

“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了“教、学与做”的整体性,初中物理课程属于系统性的整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教、学与做”割裂开来,它们属于一个整体,而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做”的主次位置及其关系。同时,教师还要重视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初中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思想认知

学校应积极改变管理模式,强化教师对“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认识,让教师正确理解该理论的内涵,确保初中物理教学有效进行。

1.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做好“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推介,让物理教师理解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校要积极邀请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学校要结合师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方案,开展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做合一”理论,从而使教师能够合理调整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4.学校要结合物理课程实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落实“教学做合一”理论。

(二)激发学习兴趣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在物理课堂融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基于中高考命题趋向开展教学活动,考什么教什么,以考为本,这会导致物理课堂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缺乏生活化、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操作无法实现“学和做”的整合。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教学做合一”理论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让学生从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电灯斜射在镜子、灰色纸张上,仔细观察光线的亮度;还可以让学生用两面镜子做一个60度的夹角,并在夹角位置放置一朵花,思考能够看到几朵花,这样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光的折射”的相关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开展物理教学,贯彻“教学做合一”理念。

1.课堂导入。以生活化实验进行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从直观、清晰的实验现象入手,提取文字概念,正确理解物理概念,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课堂突破重难点。规律、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都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仅通过板书、口述等方法,难以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更加直观地为学生演示物理现象,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锻炼科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课后复习与巩固。在复习和巩固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素材,为学生解释相关现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三)落实分组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创新物理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应将“教学做合一”理论全面落实到物理教学中。

1.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性格等特点将学生划分为5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落实“教学做合一”理论,还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思想火花,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强化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3.成果展示和综合评价。学习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小组学习经验、感想等,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教师可以从评价内容和结果中及时掌握学情,反思教学优缺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做合一”。例如,在讲授“测量平均速度”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融入生活元素,如播放滚动的篮球、赛跑的学生、天空自由下降的雨滴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物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状态?速度是否有变化?能想到哪些办法测量物体的速度?”学生掌握物体平均速度测量的方法和具体流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某中学开展运动会,一个班要选4名学生参加500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排名?”这种以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出物理实验的方法,有效实现了“教和学”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学效率。

(四)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非常重要,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真实的实验现象和过程,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通过模仿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实验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在物理教学中全面落实“教学做合一”理论,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合一教师应物理
只因是物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人剑合一
处处留心皆物理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我不是教物理的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