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课堂倾听现状的反思

2024-09-12张利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习惯解题数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就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学生表现出“倾听少,说话多”的尴尬境况,这不仅会对数学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何谓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具备对言者所表达的话语及其所包含的意思做出反应,并能够在大脑中转换为自身所理解的语言形式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应重视和关注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二、倾听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影响

小学生无论从年龄还是心智来说,发育都未成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倾听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则不以为然。例如,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会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组成员都会收到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当教师讲解卡片的功能和操作过程时,学生已七嘴八舌开始讨论卡片上的数字了,此时教师还置若罔闻地继续进行课堂互动。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由于年龄小,无法抵制外界的干扰,注意力容易转移,而教师对课堂上混乱的情景不以为然,甚至习以为常。这种在学生没有听清教师指令,且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是低效无用的。因此,教师倘若能够有意识地制止学生的行为,并对其倾听习惯给予正确引导,那么数学教学质量就会有质的飞跃。

(二)影响学生倾听能力的因素

启蒙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非常差,在倾听教师授课时,不能完全将注意力放在所听的内容上,即使专心听讲,持续时间也不会太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数学公开课时,面对很多陌生面孔,为了在人数众多的课堂上获得教师的奖励,大部分学生会忽略教师的启发过程,而在教师提出问题时跃跃欲试,这就是学生缺乏良好倾听习惯的具体表现。为了在数学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可以为认真听讲的学生颁发奖品,通过奖励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对策

(一)明确倾听要求

很多小学生还处于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能接受自己听别人说的年龄阶段,为了尽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三心”要求,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倾听习惯,让学生认真听讲,有序发言。

1.要求学生专心

无论外界是否存在干扰,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学生都要心无旁骛,认真听讲,这是对讲话者最起码的尊重。

2.要求学生细心

教师讲解题目时,学生要仔细倾听,认真学习解题步骤和技巧;学生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提出不同的建议,不能模仿或重复之前的发言,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并对提出新颖解题方法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3.要求学生耐心

对于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应该提醒其耐心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二)建立奖励机制

基于对小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为了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例如,每周班会上,教师可以根据“三心”要求评选听课榜样,颁发奖状,并充分发挥听课榜样的示范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三)课堂设置“转述”环节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认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另一方面倾听他人的建议后,能够归纳总结发言者的提议。基于这两点目标,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转述”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教学内容和解题要点,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这样的“转述”环节耗时不多,但却能够让学生归纳出数学知识的精髓,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外在修养的一种体现。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这对学生而言,是知识获取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猜你喜欢

习惯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