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幼儿一日活动 科学助力幼小衔接

2024-09-12吕宁宁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入学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大班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也是幼儿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内容转向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大班幼儿能否顺利平稳过渡到小学,并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幼儿园保教活动的重点所在。而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蕴含着丰富的幼小衔接契机,是科学助力幼小衔接工作的基础,下面谈谈入学准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渗透。

一、入学准备涵盖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附件《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身心准备包括向往入学、情绪良好、喜欢运动、动作协调4个发展目标,以及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的7个主要表现和建立积极入学期待的7条主要教育建议;生活准备方面包括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参与劳动4个发展目标,以及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睡眠充足等9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逐步调整一日作息和生活的10条主要教育建议;社会准备方面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4个发展目标,以及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乐于结交新朋友10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扩展幼儿交往范围的9条主要教育建议;学习准备方面包括好奇好问、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4个发展目标,以及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等16个主要表现,并提出了保护幼儿好奇心和主动性的11条主要教育建议。这些建议非常具体有针对性,要落实好这些建议必须与幼儿的一日活动紧密结合、有效渗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幼儿入学准备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习不够,认识不清。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内容及建议学习不够深入,影响了幼儿入学准备工作的落实。第二,理解不全,关注片面。大部分幼儿教师学习准备方面能关注到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但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培养的引导不够深入;身体准备方面能关注到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的激发,但是对小学了解不够。第三,经验不足,方法单一。很多一线幼儿教师重集体活动轻游戏支持、重显性能力训练轻隐性品质培养、重大段时间轻过渡环节及重规矩要求轻游戏体验等,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主动做好入学准备的兴趣。

三、一日活动中幼儿入学准备的主要途径

(一)入园环节的连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园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因此可以通过入园环节开展有益幼儿入学准备的活动。如通过“守时好孩子”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开展“别样的问候”“礼仪小天使”引导幼儿做有礼貌的孩子;开展“我会上楼梯”引导幼儿遵守规则,树立安全意识;开展“晨检小助手”“今天我值日”“手套小抹布”“垃圾进圈圈”“彩色小拖把”等活动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及为他人服务等意识;开展“说说好心情”“生气没好处”“情绪温度计”等活动帮助幼儿学着稳定情绪和排解不良情绪;开展“气象播报”“家事播报”“新闻小主播”等活动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加强对大班幼儿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的培养,如设置班级签到台,为孩子提供钟表、日历、签到记录表、天气预报展示台、值日生台等,让幼儿在来园后第一时间通过查看日历知道具体日期;通过记录时间逐步学会看钟表,树立时间观念;通过签名进行书写练习;通过记录天气预报知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合理加减衣物;通过值日生展示台明确每一天的工作职责,提高责任感;等等。

(二)生活中的对接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同时,具备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保证。

为此,可以针对大班幼儿洗手时马虎、贪玩等现象开展“我是洗手小班长”等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针对大班幼儿用餐过程中进餐技能欠佳、挑食等问题开展“用餐公约我来定”“温馨自助餐”等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针对大班幼儿便后整理不到位等问题开展“便后整理歌”“不一样的卫生间”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小学卫生间和幼儿园卫生间的异同;针对大班幼儿午睡期间穿脱整理衣物随意、入睡慢、睡姿不正确等现象开展“整理小妙招”“叠被小能手”“午睡小记者”“睡姿分辨会”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午睡的美好和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等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为顺利过渡到小学打下基础。

(三)游戏中的链接

一是在室内游戏中积累经验。将幼小衔接内容巧妙地融于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认知、情感、语言、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例如,建构游戏前,幼儿可以进行单独思考或集体商讨,对搭建的物体造型进行设计,并将其从抽象的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图案,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单独搭建或组合搭建,在此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相应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幼儿在科探区通过猜想、探究、验证、记录及同伴分享等,不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通过开设“小学校”区域,让幼儿轮流体验、感受“老师”的工作,在扮演“老师”角色的过程中,计划、思考、设计活动内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同伴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二是在户外游戏中强健体质。为幼儿提供宽敞的场地和不同类型、数量充足、富有挑战、灵活方便的低结构户外游戏材料;针对游戏中的安全隐患,组织幼儿讨论规则,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过“游戏计划与故事绘画”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能力;通过“体能大循环游戏”将高、低结构材料组合成闭环的闯关游戏,使幼儿在走、跑、跳、钻、爬、投等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从而变得更加自信;结合小学体质健康测试中坐位体前屈、跳绳等项目,开展“跳绳挑战赛”运动会、亲子远足等活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为其顺利过渡到小学助力。

(四)学习的衔接

一是良好学习习惯助力心理准备。可以在幼儿毕业前两个月将集体学习时间从30分钟调整为35—40分钟;增加课间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要求幼儿每天做背着书包上幼儿园的“小学生”,使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引导幼儿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认真完成作业,养成做事有恒心、有耐心的良好习惯,为其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心理基础。

二是良好学习品质助力学习准备。在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中,通过运用小组学习、个别化学习、集体学习等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养成良好的倾听与提问、表达与发言、阅读与书写、记忆与思考、合作与分享等学习品质。教师通过与幼儿一起“养护小树苗”“采摘洋槐花”“数鸟窝”“观察小鱼的生活习性”“与银杏跳舞”“研究蚯蚓的秘密”“愉快采摘”“户外写生”“风筝艺术节”等亲自然活动,培养幼儿好奇、乐问、善于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是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入学向往。开展主题活动“探秘小学”,让幼儿收集有关小学的各种信息;引导幼儿通过访谈法对升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用绘画、符号、拍照等方法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在模拟小学生活的游戏中培养幼儿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调整计划的能力,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及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清晰认知,唤起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

开展集体活动“小学初印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印象中的小学模样,建立对小学的初印象;开展谈话活动“我的小学研究计划”,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对小学的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计划;开展集体活动“不一样的校园”,引导幼儿了解小学校园的体育器材、设施设备等,并与幼儿园进行对比,感受活动模式的不同;开展集体活动“作息大不同”,了解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开展“课间十分钟”活动,使幼儿对课间有一个清晰认知,知道上卫生间是课间十分钟必做的事情;借助《大卫上学去》等绘本,懂得遵守学习规矩是一件重要而严肃的事情;通过“买学具”体验活动感受小学生学习工具的丰富;通过调查活动“从我家到小学”知晓自己上学的路线及所需的时间,能独自绘制路线图;通过《坐姿歌》使幼儿知道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时钟滴滴答》引导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通过歌唱活动“一年级小学生”使幼儿感受上一年级的自豪感;通过集体活动“我会管理时间”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晚上回家的生活、学习、运动等,学会自我管理;通过《文具总动员》了解学习用品的名称及正确使用方法,从而更加爱惜文具,并学会整理文具;通过《小学,我来啦》直接感知小学的生活学习,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重要、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家、园、社的共同发力,更需要幼儿园高质量的保教工作。只有将入学准备的要点有效地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充分发挥不同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尽可能地满足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获取经验,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等方面的准备,帮助他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猜你喜欢

入学幼儿园游戏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我爱幼儿园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入学面试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