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探索,一路生花

2024-09-12曹亚萍

陕西教育·教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儿童诗竹子麻雀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迄今为止,踏上讲台已经31年。从教学一线走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一路探索,一路收获,一路生花。

阳光里的儿童诗

我喜欢儿童诗,喜欢儿童诗简单纯洁、有趣可爱和丰富的想象力,我也喜欢走进课堂,和小朋友们一起创作儿童诗。春光明媚的早上,阳光暖暖的,我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彩色的、大大的字——“阳光”,孩子们面面相觑。

“小朋友,说说你们心目中的阳光是什么样的?”我出示了第一个问题。

“阳光是金色的。”

“不对,阳光是彩色的。”

“阳光是温暖的。”

“小树生长离不开阳光,我们成长也离不开阳光。”

……

孩子们声音响亮,踊跃回答。

“你们想一想阳光会在哪里,它在干什么?”我继续问。

孩子们环顾四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孩子们,你们看,阳光趴在教室的墙上,正偷偷听老师讲课呢!”学生顺着我的眼神和手势齐刷刷望向教室里阳光倾洒的地方。

“阳光趴在教室的墙上,陪伴我们上课。”一个小朋友说道。

“阳光坐在窗台上,看我们上课。”

“阳光洒在我的衣服上,想让我的衣服变得更鲜艳。”

……

那一刹那,诗语从孩子们口中一句句被“说”了出来。

“小朋友们,阳光还会在哪里?让我们走出教室,去找一找,说一说吧!”

蓝天白云下,草地茵茵,鲜花盛开,阳光柔柔,我和孩子们一起追逐、寻找,捕捉阳光的影子。于是,一首又一首灵动、可爱的儿童诗诞生了。

其一:

阳光

在操场上跑着

阳光

在花朵上睡着

阳光

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闪烁着

其二:

阳光

在大海上飘着

阳光

在海滩上洒着

阳光

在椰子树上挂着

其三:

阳光

在书上躺着

阳光

在笔尖上跳着

阳光

在小朋友的心中藏着

一节课结束,阳光在孩子们的诗行里闪闪发光,作为教师的我因阳光里的儿童诗欣喜不已。

意外也精彩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去上班。好大的雾啊!天地间像挂了一层厚重的白纱,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雾丝毫没有散去的意思,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惆怅。第一节是语文课,当我打起精神迈进教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鸟!”不知是谁一声大喊,教室里炸开了锅。原来是一只麻雀不小心从窗户防护网那不足巴掌大的窟窿里钻了进来。教室里一片嘈杂,麻雀也被眼前的阵势吓坏了!等到大家都回过神来,“好戏”上场了。同学们关上门窗,朝着麻雀奔去。麻雀哪里肯束手就擒,它一会儿撞到墙上,一会儿碰到了玻璃上,几经挣扎,最终还是落入“敌手”。我和孩子们暂时在一个纸盒里为这个“不速之客”安了个家。看到此情此景,我立马改变了主意:生活即语文。今天的语文课不上了,改上作文课,此刻的事情不就是一次绝好的生活与习作素材吗?

“把这个小家伙怎么办?”我故作严肃。

“我家有个漂亮的鸟笼子,让我给咱养起来。”

“不行!”黄心雨的话音未落,就遭到全班同学的否定。

片刻的安静之后,中队长高照郑重其事地说:“大自然才是鸟儿的家,我觉得应该放了它。”许多同学都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这时,一向不善言辞的闫齐正同学更是语出惊人:“我以前养过麻雀,把它放在窗台上,喂它吃喂它喝,谁知它不吃不喝,一直望着窗外,直到饿死。”教室里一阵唏嘘。

……

孩子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不由得一阵阵感动!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有爱心的孩子。经过充分商议之后,我和孩子们决定一起去操场放飞麻雀。孩子们虔诚地许愿之后,我双手捧着麻雀,轻轻向空中一抛,那只带着我们全班人祝福的鸟儿振翅飞向天空,孩子们欢呼雀跃。就在那一刹那,雾散了。我趁热打铁,立即让孩子们以这只麻雀为话题,现场写一篇作文。35分钟后,《不速之客》《一节特殊的语文课》《放飞》《幸运雀》……一篇篇题目精彩、金句不断、充满生活气息的作文跃然纸上。

一次“麻雀事件”,一次特殊的语文课,一次意外的收获。它必将成为我们师生心中永远美好的回忆。

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竹,被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以竹言情,以竹明志,以竹为品,赋予了竹太多的意义,让它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之中,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传承。

上课了,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古诗《竹石》,感悟竹子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体会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精神,在一遍又一遍的品读中,孩子们思绪万千。

“请同学们现在自己默读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三首诗,即王安石的《咏竹》、苏轼的《竹》、沈约的《咏竹诗》,想想你从中能悟出什么?”我说。

教室里,静悄悄的。几分钟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从《咏竹》中体会到竹子无惧严寒的勇敢,知道了作者不仅仅是在赞美竹子,还有王安石通过《咏竹》表达自己宏伟的抱负和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个学生说。

“苏轼在《竹》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以见得品性高洁的竹子在苏轼心中的影响力。”又一个学生说。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肉是物质需求,竹是精神需要,可见,诗人超然脱俗的人生态度。”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看到学生侃侃而谈,我喜不自禁,充满期待:“是呀,对比中更显竹的可贵,那你是怎样理解沈约的《咏竹诗》呢?”

“沈约的《咏竹诗》赞美了竹子不同流合污、坚贞的品质。”

“这首《咏竹诗》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纯净。”

“我们也要像沈约一样‘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孩子们的发言充分表现出自己对竹的喜爱、理解,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豁然开朗,如沐春风。

什么叫文化自信?怎样利用课堂建立文化自信?我很长时都迷惑不解,却在不经意间,在《竹石》一课的教学中,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间。

阳光里,和诗歌撞个满怀;

意外中,与惊喜不期而遇;

延伸处,把自信根植于心;

……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岁月的沉淀中,在一节节课的磨砺中,我慢慢成长了起来。校长和“名师”的光环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更赋予了我沉甸甸的责任。现在,我最大的责任就是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让他们站稳讲台,成就他们的幸福教育人生。

刚刚结束的临渭“名师之约”活动,两位青年教师汇报展示课成功进行。面对我校“名校+”发展共同体以及区内各校优秀教师代表二百余人,两位老师从容面对,精彩的表现博得了现场听课教师的广泛赞誉。我惊喜地发现两位老师的课堂无论从语言、精气神,还是课堂组织都让大家看到了成长——一种肉眼可见的成长。作为一名校长,作为一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还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老师成长进步更光荣、自豪的事情呢?

教师的根在课堂,教师的魂在课堂。从课堂中走来,怀揣热爱,解锁语文教学密码,探索语文教学本源,我和我的学生一起,不断体味语文教学的幸福与快乐!

猜你喜欢

儿童诗竹子麻雀
教案《创作儿童诗》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麻雀
如何写儿童诗
和竹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