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实然挑战与应然路径

2024-09-11徐嘉欣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教育信息化

摘要:为老年人群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建设老年学习空间是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将“老年人口负担”转化为“老年人口红利”的重要手段。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引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老年学习方面体现跨时空通学、融媒体易学、通虚实协学、精服务适学、聚智慧创学“五学”优势,可以完全支撑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老年网络学习建设需要将服务性作为建设方向、将终身性作为建设准则、将智能化作为建设目标、将数字化作为建设基础、将交互性作为建设样态,当前面临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理论研究缺失、推广困难、建设队伍缺乏的挑战,需要将网络学习空间与互联网社交类平台融合,探索适老化老年学习形态和形成地域社群、兴趣社群和智慧社群等路径,推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老年学习;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0-0043-06

收稿日期:2024-03-18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四五”2022年度科研规划课题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专项“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实然挑战与应然路径研究”(编号:2022LYYB001)。

作者简介:徐嘉欣,江苏开放大学资源建设中心研究实习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终身教育、教育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老年事业正在从福利救济型向赋权增能型转变,老年人需求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年学习既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促进老年学习发展和普及有利于将老年人口负担转化为老年人口红利,发挥老年人的价值,开发老年人资源,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积极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我国老年学习服务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社会参与为主以及以学校教育、远程教育、社会教育融合为辅的格局,但是愿意参与学习的老年人数量与老年学习服务主体总量极不相称,老年学习需求与社会所提供的学习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老年教育专业机构少、教育资源不足、教学形式单一、资源利用率低、学习机会不公平、质量有待优化是现阶段老年人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自互联网大发展以来,网络空间突破自然空间的局限,提供了便捷的学习渠道、多元的学习资源、个性的学习方式、互动的学习平台、公平的学习机会,促使学习生态重构。互联互通互融的网络教育极大普及,老年群体也应拥有网络学习的机会,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实现自我。“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国的创新创造,教育信息化正由服务小教育向服务大教育转变,相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将会向老年学习者拓展,逐步实现老年学习者“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对于老年人而言,网络学习空间既有教育学习功能,又有弥补情感和精神缺憾的功能。将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作为重构老年学习生态的重要途径,建立老年人特有的网络学习空间已为诸多学者所认同,我国当前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分析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挑战与路径。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提供可能

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发展到了可支撑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2],作为支撑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将支持创新老年学习理念、变革老年学习模式以及促进老年学习普及,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支持方面具有五个优势:

(一)跨时空通学

信息技术的持续迭代,推动信息传播媒介进化,信息传播路径优化,信息传播障碍削弱,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媒介使人类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的互联,实现了知识、智慧、经验、思想的代际传承[3]。随着教育元宇宙整合信息化的新兴技术发展,虚实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断创新融合,互联网未来发展形态元宇宙为终身学习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4],不仅打通了知识传播的时空阻碍壁垒,提升知识传播扩散速度,更使用户感受到知识易得性。在学习交流层面,实现实时交流以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多维度互动交流。老年人群可实现异地同时、异地异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互动交流,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过去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只能困于一室与世隔绝,现在可穿越斗室的空间,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二)融媒体易学

媒体的不断进步已创生新的知识习得渠道,戴尔经验之塔将知识习得分为三大层级,从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到抽象的经验,习得知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减少,知识抽象和实践具象面临二元对立的两难困境。而融媒体突破这种二元对立的学习局限,知识呈现形态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既可有抽象的言语符号,也可有具象的实践交互操作,从知识习得的实践到理论,在二者之间形成由学习者自主调控的均衡,既有具象的“器”“术”技能,又有抽象的“法”“道”真理,在新形态下融合创新,让知识习得由难变易、由浅入深。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差异大,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思维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影响,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将同一学习内容多形态表达载体有机融合形成新的媒体形态学习资源,将概括性的语言文字、演示性的实地影像、实践性的操作融合在同一媒体中自由选取组合,自适应老年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支持老年人全程立体化地从实践到理论全方位深度学习。

(三)通虚实协学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信息空间将打破因自然空间束缚造成的人类社会空间中的许多局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的认知触角也不断扩散[5]。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其庞大的规模、实时的同步、万物的在联、人机的协同,促使信息空间正在走向与自然空间贯通融合,学习生态持续发生重构:学习者可随时快捷获取多元化学习资源;借助互联硬件及智能技术协助认知行为发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个体既可以寻求实体世界中的专业服务或热心人的帮助,也可以随时借助智能技术的支持,以获取畅游虚拟世界的资源和体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任何疑问,随时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多种多样的手段解惑。老年人学习更需要伺候式学习协助,智能化学习已具备为老年人学习提供全方位个性化“贴身”服务的可能,通过学习分析工具可追踪老年人学习行为,对其自身学习的各方面进行清晰认知并协助调整,老年学习在实体世界、虚拟世界以及虚实融合的世界中发生,随时随地拥有智能化、个性化的泛在式服务。

(四)精服务适学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急速发展,智能终端迅速普及,个性化学习将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资源根据老年学习者学习数据和认知风格特点定制开发,使得资源更具有“老年教育”属性,更富有个性特点[6],这种针对老年人的精准服务教学,知晓老年人学习需要、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困难,精准定位、全程记录、分析预测、个性定制、智能推送、及时调整,形成适应性老年学习服务空间,有助于激发老年人参与学习的兴趣,实现老年人学习目标。

(五)聚智慧创学

人工智能的智能化、多元化、协同化等特征,不仅可解决老年人学习时因地域、媒体、资源、服务等制约性阻碍,而且可在支持老年人学习服务方面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协同创新,通过构建以智能学习空间、智能教育助理为核心的产品形态,对教育资源进行升级,实现在线协作,智能匹配组合老年行业精英,发挥集聚“银龄”智慧优势,促进“银龄”智慧转化社会红利;二是精准创设,通过智能技术、数字赋能和融合创新,创设适切性讲授情境、智能化知识讲解、多元化课堂互动,支持更具灵活性、情境性、开放性的知识呈现和传递,实现精准化教学[7],创新拓展老年学习发展路径;三是智能推送,精准匹配学习需求、个性化学习推荐、增强学习体验,实现自主学、互动学、创新学,避免无效学习,创建“千人千面”网络学习空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网络,及时得到反馈和建议,保持学习连贯性和积极性,提高老年人学习参与度、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二、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应然

(一)服务性: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方向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且不可估量的贡献。老年人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技能,拓宽视野,增添乐趣,在事业、娱乐、社交和健康方面继续保持发展,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方向旨在服务,让学习者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学习者满意度和参与度。首先,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理念层面要提供开放、包容、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技术层面提供无障碍设计、友好界面、易于操作且符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学习工具。其次,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应关注老年人学习需求,为具有学习意愿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服务不仅是提供更多、更适合的教育机会,还需要根据需求做好量身定制的精准“服务”[8]。从基础性知识到专业性领域,学习内容具备多样性、广泛性和针对性,人人制定专属课程表,人人分配AI学习导师,随时随地为老年学习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克服技术障碍,优化增强学习体验,充分参与网络学习。最后,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应注重服务型学习环境营造。结合老年学习者学习和情感需求,搭建通过实践、反思和交流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服务型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引导老年学习者参与交流,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老年学习者的满意度。

(二)终身性: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准则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老年人也需要适应社会节奏,增强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防止智力老化,保持脑健康和灵活性,促进家庭和睦,防止上当受骗,因此建设老年网络学习空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终身性准则。首先,网络学习空间包括人一生所有可能需要汲取的资源,并能够有选择地给予学习者,这是网络学习空间终身性的体现[9]。网络世界中的信息更新迭代快,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的内容需要维持老年学习者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建设准则应将所有需要的资源囊括其中,并且选择性地展示老年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适应学习需求和方式,帮助老年人巩固已有知识,并保持与时俱进,实现学习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终身性。其次,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协作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都是现代老年教育环境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准则中,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将其融入学习平台中,以提升老年人的学习效果,如提供视频、广播、电子书等学习渠道,除了推送时事热点,老年学习者还可以根据时间、能力、习惯和状态进行自主学习和安排,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实现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目标。最后,部分老年人即使已经达到某个领域的专家水平,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也想要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防止头脑衰老,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发展需求,真正实现终身学习。

(三)智能化: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目标

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智能化,借助AI帮助老年学习者克服学习困难,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选择、指导和帮助,全方位提升老年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实现老年学习者在网络学习领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学习空间利用智能化引擎实现用户与资源、服务之间的智能匹配,为用户提供智能化、适应性服务,学者命名其为智能化网络学习空间[10]。智能化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把握老年学习者的需求和偏好,根据个人差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智能服务、全程指导、实时帮助和评价反馈,最大限度地实现智能化辅助老年学习。首先,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匹配,老年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模式。其次,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精准的学习计划,帮助老年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保持学习动力,实现个性化学习目标。此外,智能化目标还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支持上。老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认知障碍、记忆衰退、注意力分散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智能化老年网络学习空间以个体化和多方位的形式提供智能帮助,如通过语音提示、智能助手或可视化技术保持注意力、解决难题、巩固知识。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重视智能化目标,并借助智能技术手段,为老年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智能助学服务。

(四)数字化: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基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成为新一波的“数字公民”。老年人在参与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因此为老年人打造一个符合其学习特点的网络学习空间显得尤为重要。进一步引入数字化手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基础,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高效的学习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将学习内容模块化,提供数字化在线学习服务,帮助记忆分类更好地管理学习过程。老年网络学习空间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数字化互动和反馈。老年人常常缺乏在传统学习环境中获得及时指导和互动的机会,通过数字化平台,老年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即时反馈和问答社群,与其他学习者和网络导师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与共享,获得实时反馈和耐心指导,从而弥补由于地域局限性而难以获得的面对面交流的不足。教育数字化应用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对学习的美好向往。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基础是通过数字化、模块化和个性化的教学适应老年学习特点,学习内容更易访问、操作和理解,学习过程全面数据分析、互动交流和评价反馈,增强学习的灵活性、互动性和有效性,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可用性,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还能培养情感道德[11],满足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方式和社交方式,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双重提升。

(五)交互性: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样态

面向数字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是联通主义学习,而其核心与关键是交互[12]。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样态如果实现交互性,就会为老年学习者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交互性的学习空间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重新构建,精准匹配学习资源避免迷航,带来更直观、互动和真实的学习感受,帮助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交互性的样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化学习资源,针对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精准匹配学习主题,现实空间同步创造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和面对面互动学习社群,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机会,丰富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选择。其次,交互性样态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学习者的学习体验,随时随地轻松获取学习资源,实时进行学习互动和交流,促进老年人自主参与,使用体验式学习、增强式学习更具交互性。同时,交互性样态为老年学习者提供平台,方便与专业学者、同辈学生和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展开讨论和合作,促进知识的共享。构建交互性样态的老年网络学习空间是一项具有广泛意义和积极影响的决策。此外,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应建立互动的社区学习网络,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社区活动,将老年人组织起来,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学习网络,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增强社会归属感。

三、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挑战

(一)理论缺失:关于老年群体的学习、社交研究不够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学习研究在角色理论、社会互动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对老年人学习、社交行为和现象的发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释。目前关于老年群体学习、社交的相关研究仍然不足,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的理论研究更是匮乏。老年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学习工具的研究不够充分,如何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中促进有效的学习和社交的研究也较少。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与其他年龄段学习者存在明显差异,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和研究。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倾向于健康生活、文化娱乐、自我提升和社交互动等方面,且老年人认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文化背景和身体状况等方面个体差异较大,学习习惯各不相同,网络在线学习模式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更多的政策理论支持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网络学习空间。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迫切需要加大对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理论的研究力度,开展老年网络学习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理论研究促进老年网络学习发展。深入探讨老年人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需求、机遇和挑战,以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维护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促进老年同龄社交互动,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

(二)推广困难:网络学习空间老年群体接受度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学习空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接受和使用网络学习空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技术门槛是影响老年群体接受度的显著因素。老年人通常更倾向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工具,如实体课堂和纸质书籍,网络学习空间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而老年人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经验,可能难以独立熟练使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老年人对于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和相关数字技术可能缺乏信心,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易产生困惑、不安和抵触情绪。其次,数字鸿沟问题也是影响老年群体接受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数字鸿沟现象愈发显著,老年人在信息接收、处理、使用等方面相较于年轻人存在明显劣势,对网络学习空间的需求和适应程度也因此降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与年轻人存在差异,更重视休闲娱乐、社交互动、情感交流和人际联系,这在传统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实现。为提高老年人对网络学习的接受度,在建设时应该关注解决技术门槛和数字鸿沟问题。提供适合老年人需求和风格的学习内容,积极宣传推广在线学习的优势,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同时,使老年人意识到网络学习选择性、便利性和多样性,感受到老年网络空间存在的价值。此外,通过简化操作流程、提供在线帮助和网络相关培训等方式,增强老年人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自信心和接受度。

(三)队伍缺乏:缺少专门从事老年网络学习服务的专业队伍

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老年网络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普遍缺乏专门从事老年网络学习服务的专业队伍。这一现象意味着老年人在网络学习方面会失去部分资源和机会,进而限制老年人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打造一支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有助于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更是激发老年人学习动机的关键[13]。老年人通常缺乏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在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方面,这不仅不利于他们适应数字化环境,也阻碍了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信息获取。目前,许多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并未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的老年网络学习服务队伍。老年人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对新技术的恐惧、记忆力减退和学习速度减慢等挑战,急需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支持和服务。鼓励学校、社会机构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士从事老年网络学习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相关方向的教育,以加快培养老年网络学习、科研和管理人才,鼓励老年社区管理人员在职进修,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安排一定数量的科研课题用于研究。此外,除了加大培养专业的服务队伍力度,还要建立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并发挥老年人互助力量,组织“师徒式”的互助模式,让有经验的老年人担任师傅,带领其他老年人一起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生活技能和自我保健能力,更好地融入时代,发挥老年人能力和潜力。

四、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路径

(一)联通社会:与互联网社交类大平台融合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互联网的普及,为老年人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变得尤为重要,老年人学习资源稀缺,利用短视频开展在线教育将是重要突破口[14],与互联网社交类、视频类大平台融合是目前有效的建设路径,大平台并不是指网络学习空间的依托平台有多大、覆盖范围有多广,而是指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承办方的能力[9]。与互联网社交类大平台融合可以扩大老年网络学习的用户基础和社交功能。通过将老年网络学习与大平台融合,借助其用户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互联网社交类大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和资源,精准与老年人兴趣和需求相匹配,提高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此外,互联网社交类大平台还提供社交支持和监督机制。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通过在线社交平台及时获得支持和指导,提高老年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质量。与互联网社交类大平台融合的老年网络学习空间还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交互动和情感联结,提供在线社区,实现网络交流,建立友谊和分享经验,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感受尊重与认可,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通过利用大平台的广泛用户基础、丰富的学习资源、社交支持和情感联结,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学习效果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老年人实现终身学习。

(二)创新形态:探索适老化老年学习形态

老年网络学习空间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以老年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简化的界面、易于操作的功能和明确的指导非常重要,适应老年认知特点,满足老年人的视听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难度。老年人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更倾向于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学习,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应该提供实时的在线学习课程、讨论社区和教师互动,以促进老年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老年学习关注点在健康生活、养老规划、家庭理财等领域,在老年网络学习空间中提供适合的特定主题课程和资源也非常关键,注重学习资料适配、学习过程关注和学习结果反馈,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知识内化,因此探索适老化老年学习形态是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进行设计,并提供便捷性、互动性、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源,适应老年人身体和认知特点规律的功能,为老年人创造适时、适合、适应的网络学习环境,将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三)共建共享:地域社群、兴趣社群和智慧社群

形成地域社群和兴趣社群是实现老年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关键路径之一。共建共享的社群可以帮助老年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促进互动,老年人往往对身边的社区环境更加熟悉。首先,通过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形成地域社群,老年人可以选择与熟人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互动交流,线上线下一体化,让老年人更自然地接受网络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持续性。其次,兴趣社群的建立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面对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偏好,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兴趣社群可以帮助匹配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使得老年人更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激发持续学习动力,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最后,鼓励老年学习者转换角色,寓学于教,分享学习经历和专业知识,以主人翁角色主动参与到社群建设中。形成地域社群、兴趣社群和智慧社群是老年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建立网络学习空间社群,同辈互助互学,社群共建共享,自我挖掘智慧潜力,促进老年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推动老年网络学习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老年学习的决定[EB/OL].http://www.jsrd.gov.cn/qwfb/jyjd/202309/t20230927_561927.shtml,2023-09-27.

[2] 陈琳,刘雪飞,冯熳,等.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动因、特征方向与本质内涵[J].电化教育研究,2018(8):15-20.

[3] 毛迎新,谭维智.数字媒介时代师生交互的特质嬗变、潜在风险与路向澄明[J].开放教育研究,2022(5):39-48.

[4] 李凤霞,王朋利,王小军,等.教育元宇宙赋能全民终身学习:机理、框架及案例[J].成人教育,2023(9):48-53.

[5] 刘雪飞,陈琳.主辅式认知——智慧时代认知拓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1):33-38+44.

[6] 朱冠华,乔维德.成功老龄化视域下社区老年学习者学习空间设计及教学模式构建——基于超星学习平台[J].中国成人教育,2020(20):61-65.

[7] 刘邦奇.数据驱动教学数字化转型:机理、场域及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23(9):16-26.

[8] 吴遵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基于服务与融合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20(7):16-22+68.

[9] 李永琴,杨成.智慧时代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9(6):24-28.

[10] 贺相春,郭绍青,张进良,等.智能化学习空间(学习空间V4.0)与学校教育变革——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六[J].电化教育研究,2017(7):38-42+50.

[11] 赵慧臣,李琳.智能时代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估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22(1):75-84.

[12] 高明,张婧婧,张江,等.联通主义学习中交互行为驱动的多群体学习者注意力研究——基于集体注意力流网络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23(4):79-91.

[13] 孙立新,张家睿.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学习动机的激发路径——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5):81-87.

[14] PUEBLA C, FIEVET T, TSOPANIDI M, et al.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older adults: Chances and challenges[J]. ReCALL, 2022(2):169-184.

A Study on the Real Challenges and Contingent Paths of Building Online Learning Space for the Elderly

Xu Jiaxin

(Resource Construction Center,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6, China)

Abstract:Providing online learning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building a learning space for 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cientifically respond to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nd transform the “burde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to the “dividend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resen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n important force to support, lead and promote modernization, embodies the advantages of “five learnings” in the learning of the elderly, such as cross time and space general learning, easy learning through media, virtual and real co-learning, fine service supported" learning, and gathering wisdom to create learning, which can fully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learning space for the elderly. The construction of e-learning for the elderly needs to take service as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life-long learning as the construction criterion, intellectualization as the construction goal, digitalization as the construction basis, and interactivity as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At present,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l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e-learning space for the elderly, difficulties in promotion, and lack of team constr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e-learning space with Internet social platforms, explore ways to adapt to the aging of elderly learning patterns and form regional communities, interest communities, and smart commun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learning space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Elderly learning; Elderly online learning space; Lifelong learning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教育信息化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论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榆林学院智慧校园系统架构的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