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实践及发展策略研究

2024-09-11严轩汪畅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7期

摘 要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密切协作,开展与之相配套的文献一体化服务势在必行。两地公共图书馆创新策划并实施“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从政策、规则、技术三个层面妥善解决了文献一体化服务问题,探索出一条跨省公共图书馆群协作的新路径,在服务中积累了运行经验、形成了项目未来发展的策略,对国内具有同类型业务需求的公共图书馆群也能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群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居民社保卡;异构业务系统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4.07.006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docu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service in Chengyu Public Library: Taking “Sichuan Chongqing Reading ‘One Card’” Project as an Example

Yan Xuan,Wang Chang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promotion of the major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Twin Cities Economic Circle, it is imperative for the public librarie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to closely collaborate and carry out literature integration services in line with it. The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two places innovatively planned and implemented the “Sichuan-Chongqing Reading ‘One Card’” project, which properly solved the problem of literature integration service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policy, rules and technology, and explored a new path of inter-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group collaboration, accumulating operational experience and forming the future of the project in the service. It has accumulated operational experience and formed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ogram, which can als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domestic public libraries with the same type of business needs.

Keywords Chengdu-Chongqing economic circle. Public libraries in urban clusters. Docu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service. Social security card for residents. Heterogeneous business system.

0 引言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部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力助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1]。随着城市群建设兴起,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截至2035年,我国将建设21个城市群,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具有代表性的“四极”[2]。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成渝两地人口、产业及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3]。经济发展需要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深化协作,提供与之相配套的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核心业务的文献服务首当其冲。由此,在借鉴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献一体化服务经验和总分馆文献一体化服务调研的基础上,川渝两地文旅厅(委)谋划实施了“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计划到2023年,分三年时间打通成渝及周边地区175家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网络(其中,重庆43家公共图书馆、成都23家公共图书馆全覆盖,此外包含四川省纳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109家公共图书馆),开通基于居民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的图书通借通还功能,实现两地公共图书馆群文献一体化服务。本文结合“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三年来的建设、服务实践,阐述跨区域公共图书馆群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实现路径,并对项目未来发展策略进行展望。

1 川渝公共图书馆实施一卡通的政策与困境

区域图书馆要想消除彼此之间的差异,以特定的协同模式与运作机制,为区域文化一体化做出贡献,就必须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4]。川渝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涉及多家单位、多个系统,需要跨地域共建、跨行业协作、跨层级指导,实施难度大,需政府、行业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2020年6月22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与四川省文化旅游厅联合出台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走廊建设工作方案》(渝文旅发〔2020〕136号)[5],签署了《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6],“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位列其中。在此基础上,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7],通过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章程》,拟定了《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共建公共文化一体化方案》,确定了首先建设“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推动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文献一体化服务。

自此,川渝两地确立了“密切协作、分头推进”的实施策略,由两地文旅、人社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指导项目建设,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下对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两地头部图书馆分别负责各自区域所属图书馆集群的具体建设工作,定期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此种建设策略的正确性在项目实施中获得了印证,以项目在重庆市的实施为例,2020年11月25日,重庆市委改革办公布《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改革举措清单(第一批)》,第十三项提出“完善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工程实施方案,促进两地图书资源共享”,且明确要求在三年内落实。由此,“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成为重庆市委、市政府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改革任务。此后,《“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建设方案及经费概算》通过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论证,获得市级财政三年765.3万元的经费支持,各级区、县级财政亦对项目有不同程度的支持,保障了项目的有序推进。

在政策支持下,“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有序推进。项目组成员首先对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从调研数据分析得出,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均已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服务,文献一体化服务初见成效。然而长期以来两地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分级财政基础上的多层管理体制和多元建设主体,形成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8],导致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群存在“行政分管、系统异构、规则不通”问题,成为两地公共图书馆实现文献一体化服务的最大难题。其中川渝两地图书馆的借阅规则就有诸多不同,具体见表1。

从表1可看出,成渝公共图书馆借阅规则存在的诸多差异,是各馆在长期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本地读者需求的合理规则,若采取“大破大立”的方式统一规则固然简单、易行,但容易给读者造成误解和使用不便的情况。川渝两地头部图书馆在充分调研、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遵循统分结合的原则,在保持各馆原有规则不变,约定服务对象、内容、范围的前提下,增设适用于文献一体化服务的读者证类型,根据新增证类型,统一借阅数量、借期等规则,较好地解决了异地公共图书馆借阅规则差异化问题。

2 川渝公共图书馆实施一卡通的技术路径

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及成都图书馆是分别承担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群文献借阅服务的中心图书馆。其中,重庆图书馆业务系统使用深圳文华信息数图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DLibs系统,四川省图书馆业务系统使用以色列爱丽贝斯公司开发的ALeph系统,成都图书馆业务系统使用广州图创公司开发的Interlib系统,两地、三馆业务系统存在“多源”“异构”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异构系统数据库间的读者信息、书目数据信息、用户行为数据,以及RFID芯片等硬件设备的整合、共享难度极大,对于数据的保密性、安全性策略要求更高,从技术层面阻碍了多馆业务系统互通。两地图书馆群亟待在解决规则差异的基础上,找到从技术层面实现系统融合的路径。

借鉴国内城市群公共图书馆开展文献一体化服务的既有案例,异地、异构业务系统的互通一直是个难题,常用的解决方案是更换为同构系统,或是采用建立共享数据库方式同步多系统的读者、书目、流通等信息。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将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时间,花费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摒弃了传统的对接方案,采用创新措施,以小成本、短周期的投入分别实现了读者互认和文献互借,为成渝城市群图书馆一体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2.1 跨行业打通社保卡信息系统,实现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读者互认

2020年成渝双重经济圈战略实施之初,川渝两地人社部门率先实现了人社信息化“两地通”[9]。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在川渝两地发行量达1.2亿张,其中四川省发卡9125万张[10],重庆市发卡3500万张[11],居民持卡人数多、携带方便、认可度高。项目在川渝两地社保系统已实现融合打通的情况下,以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为载体,创新搭建“社保卡信息中转平台”,跨行业实现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与社保卡信息系统的数据互通,实现成渝城市群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统一认证功能。

在具体实现上,“社保卡信息中转平台”对内通过SIP2标准交换协议接入中心图书馆及各成员图书馆的业务系统、RFID自助借还终端、图书防盗门禁等系统,汇集并中转各系统向社保卡信息系统的市民身份信息请求。对外通过定制接口对接、打通社保卡信息系统,进行跨行业信息系统数据交互,获取社保卡对应的市民身份信息。在依托“社保卡信息中转平台”实现内、外连通的基础上,市民凭借社保卡(电子社保卡)直接注册为图书馆用户,无需办理读者证即可使用图书借阅、道闸识别等图书馆服务。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通过社保卡信息系统传递读者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信息数据,实现异地读者互认[12]。以读者使用社保卡在RFID图书自助借阅终端借阅图书为例,身份认证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社保卡(电子社保卡)读者认证流程

2.2 跨地域调用异地馆业务系统,实现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文献互借

在川渝两地以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为载体实现读者互认的基础上,文献互借需要深度打通两地头部图书馆业务系统,共享读者数据、书目数据、借阅规则等多项数据信息,实现图书在异地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前文提到过,无论是采用同构系统,还是共享数据库方式进行异构系统对接,均存在技术难度大,花费代价高的现实问题。在借鉴同类城市群公共图书馆项目实施经验的前提下,“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创新采用RFID终端识别技术解决成渝城市群公共图书馆多源异构系统互联问题,即在三馆的超高频RFID自助借还终端设备上整合部署三馆业务系统远程访问终端,通过在超高频RFID自助借阅设备上远程调用文献所属馆业务系统,实现对异地、异构系统图书的识别和借阅。此种对接方式规避了业务系统“硬对接”带来的技术、周期、成本问题,降低了技术门槛、加快了建设进度、大幅节约了经费投入。以读者使用社保卡在RFID图书自助借阅终端借阅图书为例,文献识别、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图书处理流程

2.3 跨层级兼容成员馆异频芯片,实现文献一体化服务全覆盖

“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依托RFID自助借阅系统解决异构系统互联问题,虽避免了系统“硬对接”带来的诸多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因RFID芯片类型不一致导致的成员馆间图书无法识别问题。以重庆市为例,全市43家公共图书馆在长期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采用的自助借阅芯片类型不一致。其中,28家馆使用超高频RFID芯片、11家馆使用高频RFID芯片、1家馆使用二维码、3家馆尚未使用自助借还系统。各馆自助借阅系统存在高频RFID芯片、超高频RFID芯片及二维码并存情况。即使同为超高频RFID芯片,对芯片的读写规则也会因厂家、设备的不同有差异。为解决RFID芯片差异问题,项目规范了芯片制式标准,要求成员馆统一采用超高频RFID芯片及配套设备。在各馆按照标准更新、更换自助借还设备的过渡期,项目制订了应对多类型芯片的过渡标准,即采用高频和超高频双模RFID自助借阅设备实现异频芯片兼容。随着图书剔旧淘汰原有的高频RFID芯片图书,将逐步实现超高频RFID芯片标准的统一。

在通过社保卡系统实现读者互认、依托RFID超高频自助借阅系统实现图书互借的基础上,川渝两地市民可凭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在“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175家成员馆享受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以成都图书馆读者到重庆图书馆借阅四川省图书馆图书为例,步骤如表2所示。

第一步 读者身份认证 读者通过社保卡信息系统认证后注册为重庆图书馆读者,然后在重庆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上使用社保卡登录。

第二步 图书信息获取 重庆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读取图书RFID芯片信息(TID或EPC字段),获取图书条码信息、所属馆信息,识别图书为四川省图书馆馆藏。

第三步 异构系统借阅 重庆图书馆自助借还设备通过sip2接口向四川省图书馆业务系统查询当前读者注册信息:如有,则执行图书借阅操作;如无,则首先使用读者社保卡信息完成读者注册,再执行借阅操作。

3 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川渝两地人社、文旅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于2021年6月1日完成川渝两地头部图书馆“两打通、两实现、一启动”任务,即打通社保卡信息系统,实现川渝两地三馆基于电子社保卡的读者认证;打通两地三馆异构业务系统,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两地头部图书馆在开通一卡通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了成员馆建设。截至目前,项目已覆盖川渝两地122家公共图书馆,其中,重庆市43家公共图书馆已完成部署并向读者开通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图书通借通还服务,项目建设初具规模,服务初见成效。针对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的“一卡通”开通,笔者认为着眼于未来发展,仍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重视技术创新,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迭代兴起,形成了群体并进和群体突破的发展态势,在加速创新的进程中日益融入图书馆发展事业的全空间、全资源与全过程[13]。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可接触知识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留给传统图书馆的余地自然随之越来越窄[14]。虽然两地公共图书馆协力解决了异构系统互联问题,聚合众多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为川渝群众提供了普适、均等的图书通借通还服务,但从项目未来发展看,文献借阅服务实质上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传统借阅服务,在针对市民个性化需求提供针对性知识服务的数字时代,这种服务缺乏新意和吸引力,甚至面临服务被淘汰的风险。为了应对风险,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厘清行业发展规律,积极引入新技术应用,促进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而对行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从具体实现来说,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实现了百余家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打通和数据归集,为两地公共图书馆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在此基础上的各项智慧化应用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业务应用、资源建设、智慧场景等多个维度进行服务拓展。在业务应用层面,应用大数据方法,对各类读者的借阅行为、阅读偏好、学术轨迹进行收集、分析并建立读者画像,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推送服务。在资源建设层面,应用语义网、知识图谱技术对文献资源进行细颗粒度标引、语义关联,形成标签化、可视化的知识资源,通过“读者画像”“个性化推送”实现资源、服务的精准匹配。在智慧场景层面,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技术,增强成员馆空间设施的智慧化管理能力,实现对人、事、物等信息数据的自动感知、动态采集、智能挖掘和集成计算,为到馆市民提供无感随行的智慧化支持与服务。

3.2 开展多维服务,建立立体式服务网络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要想实现协同发展,必须要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运行体系框架,同时这一体系框架需要以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为目的,尽量避免传统形势下的松散协作关系[15]。未来,随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会日渐完善,通过社区、村一类的基层网点向读者提供近距离服务,通过多维度营造立体服务网络会成为趋势。目前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距此还有较大差距,在结构上仅覆盖至县级公共图书馆,相对“扁平化”;功能上仅提供中文纸质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过于“单一化”;服务对象上仅针对川渝两地14岁以上持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公民提供借阅服务,未能“全覆盖”。

针对上述情况,“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在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全覆盖基础上,应持续推进项目服务“多维打通”。首先是网点打通,接入全市公共图书馆、分馆、流通点、城市书房等借阅点。2023年9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全覆盖》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在年内必须完成2000个以上公共图书借阅点的“一卡通”建设,实现川渝阅读“一卡通”服务在重庆市公共图书借阅点的全覆盖,并将通知内容纳入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年度免费开放绩效考核。其次是馆内区域打通,取消所有成员馆少儿阅览与成人阅览区的分区限制,让未成年人在监护人陪同下,可以在成人阅览区借阅。第三是功能打通,继续打造“数字资源‘一网通’”“送书上门‘一线通’”等功能。最后是内容打通,囊括所有馆藏可外借文献,包括期刊、外文文献及其他可外借的馆藏。通过多维打通,营造多层级、多功能的立体服务网络,推进项目服务走深、走实。

3.3 注重多方合作,聚合社会各类阅读资源

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阅读行业格局,互联网+、智慧图书馆理念及技术的应用,使阅读行业的主导从内容的创作者(作者)、内容的组织者(图书馆、出版商)转移到内容的需求者(读者),给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互联网环境去中介化趋势给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带来了挑战,典型表现是图书馆用户的流失和印本文献借阅量的锐减[16]。以文献借阅为核心服务内容的“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更需要直面这种挑战。未来,通过多途径的资源合作、多形态的资源聚合、多角度的资源揭示,丰富资源内容、提升资源质量,提升项目核心竞争力。

首先,通过“你阅读,我买单”“信用借阅”方式与当当、亚马逊等商业图书平台合作,丰富馆藏文献内容,方便读者使用,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实际上,重庆图书馆已有类似合作经验,与重庆书城联合开通了“你阅读,我买单”服务,读者持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可在重庆书城借阅新书,由重庆图书馆支付图书采购费用。

其次,在一卡通的基础上,以川渝两地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一卡通为目标,打通两地数字图书馆系统,通过读者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实现单点登录、资源统一检索、商业数据库查重功能,推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及资源整合,降低川渝两地商业数据库采访成本,为读者打造成渝双城公共图书馆云服务平台。基于当下移动端数字阅读盛行的趋势,服务平台需支持包括PC端、移动端在内的多终端访问。在PC端,重庆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及成都市区21家区级图书馆均使用广州图创公司开发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同厂商系统有利于系统、资源实现短时间、低成本整合。在移动端,成、渝两地公共图书馆均广泛使用了微信小程序,其中,“微信数字阅读平台”在重庆市已全覆盖,占比100%,在成都市有10家公共图书馆使用,占比43.48%。“读联体”小程序在重庆市有36家公共图书馆使用,占比83.72%,在成都市有6家公共图书馆使用,占比26.09%。小程序覆盖面广、使用便捷的特点,有利于移动端数字资源的整合。

第三,应用知识图谱相关技术对文献进行深度揭示,促进基于语义关联的知识内容整合,借助语义网、数据挖掘、智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馆藏各类文献信息的语义关联和深度聚合。特别注重构建各成员馆之间特色馆藏文献(民国文献、古籍特藏、地方文献等)的知识资源建设,加强成员馆间各类知识资源生产、管理与服务主体的合作,推动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多源知识资源的关联揭示和细颗粒度服务,拓展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4 结语

川渝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一体化服务,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的积极成果。川渝两地通过跨行业融通社保卡信息系统,在我国西部地区首创以社保卡(电子社保卡)为服务载体,跨省域打通城市群公共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多源异构互联,从政策、规则、技术三个层面妥善解决了文献一体化服务所面临的多种问题,为国内具有同类型业务需求的公共图书馆群起到了参考作用。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川渝公共图书馆未来的文献一体化服务,不应局限于行业内部的协作整合,亦不应停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传统借阅服务,应该根植群众文化需求、准确定位公共文化建设要求,通过积极转变思维,实现以图书馆为中心的供给侧思维向以读者为中心的需求侧思维转变;积极转化资源,实现以MARC数据组织的、缺乏关联的图书资源向深度挖掘、语义关联的知识资源转化;积极转型服务,实现由单一化的图书借阅服务向多维打通的立体式服务转型,以积极变革的姿态让项目在未来持续发挥效能。

参考文献:

中国政府网.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EB/OL].[2020-01-03].http://www.gov.cn/xinwen/2020-01/03/content_5466363.htm.

中国政府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EB/OL].[2019-04-20].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593440.htm.

刘小差,冯瑜.统筹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要素

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J].中国发展观察, 2020

(12):51-55.

古黎丽.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发展差异与

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

38(9):112-114.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方案[EB/OL].[2021-11-25].http://whlyw.cq.gov.cn/zwxx_221/ztzl/bswhlyzljs/zlwj/202111/t20211125_10032208_wap.html.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20—2025年)[EB/OL].[2021-11-25].http://whlyw.cq.

gov.cn/zwxx_221/ztzl/bswhlyzljs/zlwj/202111/t20211125_10032208_wap.html.

光明网.成立图书馆联盟 川渝签署多项文化旅游合作协议[EB/OL].[2020-06-23].https://difang.gmw.cn/cq/2020-06/23/content_33933203.htm.

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

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

2014,33(5):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川、重庆】川渝人社合作2020年五件大事发

布仪式成功举行[EB/OL].[2020-11-24].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huanti/jinbao

gongcheng/jbgcshehuibaozhangka/jbgcshbzkdifang

dongtai/202011/t20201119_398034.html.

四川新闻.四川省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

9125万人[EB/OL].[2022-10-14].http://www.cq.

gov.cn/ywdt/bmts/202204/t20220411_10604957.html.

光明网.重庆市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超千万一张“无形”卡“领”出百姓“有形”大民生[EB/OL].[2021-05-28].https://m.gmw.cn/baijia/2021-

05/28/1302326377.html.

李林蔓.异构系统下公共图书馆融合服务的实践探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4):80-83.

王世伟.论数字中国背景下的图书馆智慧化转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1):29-37.

陈昌.“互联网+”环境下第三代图书馆“再中介化”建设[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51-56.

杨海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图书馆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40(4):22-25.

于风程.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去中介化”辨析及中介性2.0的形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