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2024-09-05陈婉婷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6期

【摘要】数学作为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对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在开展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与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逻辑推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此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值得教师深入探讨分析,从而达到现代化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要求.

1 培养初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

1.1 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数学体系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的特点,数学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为前提,这样才能够使初中学生具备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品质,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数学应用的生活化,即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性特点,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并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合理地进行融合.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与经验,促进其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1.2 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技能,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培养初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有趣之处,享受知识探究的乐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并在探索中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这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2 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虽然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深刻认知,并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缺乏明确的目标与方法,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激发教师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兴趣,从而使部分教师将教学方向调整到原有的模式,甚至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只是流于形式.这就导致教师继续陷入原有的教学瓶颈,无法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基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3.1 结合生活元素,唤醒思维意识

数学由于其具有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过程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时,应注意到学生可能出现的这种状况,通过将数学与生活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对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 在讲解八年级(上)的“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时,在授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如蜻蜓、蝴蝶、十字结等.在展示图片的同时,教师让学生以同桌之间合作的方式,展开对展示图形的分析与探讨,并分析展示的图像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学生分析完毕后,为了验证学生的观点,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不规则四边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卡纸,让学生根据之情观察总结的图形特点,进行自主折叠,并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而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找出判定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够对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列举.由此可见,上述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引用生活的案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进行探究,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的思维.

3.2 注重教师引导,培养严谨习惯

数学的严谨性要求学生在解读数学时具备知识严谨性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部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注重课堂教学中引导方法的使用,本着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具备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对引导方式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解八年级(上)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关知识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四种,即“SSS、SAS、ASA、AAS”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必须满足其中的一个判定条件,否则即为无效.以其中的一条判定法则为例,如“SAS”这条判定法则强调的是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为了使学生懂得数学的严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反证的方法,进行知识的探究.此时,教师可以运用“SSA”的方法反证,即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相等,但是,相等的角不是三角形两条相等边的夹角.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通过利用量角器在卡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将其进行裁剪.裁剪完成后,对相应图形进行对比,很显然不符合判定规则的两个三角形无法完全重合.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对数学教学中的审题、书写的过程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注重养成严谨习惯的重要性.

3.3 优化问题设计,培养探究意识

问题设计是初中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又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的整体目标,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问题,促使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 在讲解七年级(下)的“平行线”相关知识时,授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平行线案例进行播放,如斑马线、铁轨、黑板等,教师提出问题:“从图中分析图形的相同点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给予补充,引出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定义强调的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定义的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两条平行的直线在不同平面内会相交的情况呢?”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想到很多方法,如在正方体的对立面分别放两条平行的绳子,当另外两名学生拉着绳子进行交叉延伸时,在不同平面平行的两条绳子之间却产生了交集.显然,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既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4 强化对比教学,培养分析能力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强化对比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对比的过程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对拓展新知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学生在进行知识对比时,自然而然地形成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强化学生的知识对比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讲解七年级(上)的“直线、射线、线段”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相关的案例,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播放,如笔直的马路、弓箭的两端、黑夜中打开的手电筒.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比分析三者之间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弓箭的两端限制了弦的长度;手电筒所射出的线,需要从手电筒的光源出发,可以无限延伸;笔直的马路两端没有尽头,可以无限延伸.这样使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从而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基本了解,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三者定义的概述,可以帮助学生很容易地记住三者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学生掌握了其中的对比方法后,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其他数学知识时有更加有效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运用小组合作,培养思维品质

小组合作模式是培养学生深入问题本质,促进学生掌握数学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勇于对未知问题,以及相对较难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使小组成员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默契,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小组合作模式纳入重点教学方法,并对小组进行精心分配与组合,促使小组合作形成有效的效果,并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 在讲解九年级(上)的“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通过一系列公式帮助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如5x+10=0,6x+30=0,10x+30=0等.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快速计算结果,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要点进行简单讲解.另外,计算速度快,而且对相关知识概括准确的小组将获得教师的奖励.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如有一个长方形纸片,已知长40cm,宽20cm,此时,需要在纸片的四个边角,通过切割的方式剪去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将其制作成一个没有盖子的方盒.已知该方盒的底部面积为650cm2,那么纸片切掉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学生通过运用未知数设为字母的方式,可以对该题列出相应的方程式.如设切掉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长为(40-2x)cm,宽为(20-2x)cm,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40-2x)(20-2x)=650,经过整理得出切掉的正方形面积公式为:4x2-120x+150=0.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需要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长远目标去执行.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时,不会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促使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整体,并深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备层次性与逻辑性,学生能够在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下,逐渐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并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博.基于逻辑推理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0(03):85.

[2]楼倩.基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72-173.

[3]李治民.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19(10):225.

[4]黄金铭.基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家庭教育研究,2022(01):82-84.

[5]杨野.基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今天,2023(0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