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4-09-05邬小红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年16期

【摘要】“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行给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校与教师在减轻作业负担及校外培训负担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与身心健康发展.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不仅需要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理念,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本文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方向入手,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原则,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以期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长期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是引导基础教育回归本质的重要举措,为初中数学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与要求,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诉求不断优化与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与数学思维的同步发展,为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现阶段许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初中学生面对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时,难以有效激发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造成课程教学质量难以达到“双减”政策的核心要求,制约着“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与推行.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向、原则与策略,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方向

1.1 立足核心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基本能力,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培育,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减少书面作业、课后辅导等教学形式,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

1.2 重在减轻作业负担

长期以来,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仅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可能削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使数学学习更富有深度和广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教师在实施减轻作业负担的策略时,首先需要审慎设计作业内容,确保其符合教学目标,并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更侧重于质而非量的作业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2].另外,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习惯,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使每个学生在适宜的水平上发挥自己的潜力,避免“一刀切”的标准化教学,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Ice9DYcI50SZe9jvGJJqXrwXN6E/p88iznQGiGmeN28=知识的内涵,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 聚焦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创新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递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入具体而有趣的数学应用场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内容创新还需要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元素,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跨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具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原则

2.1 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旨在通过合理的知识安排和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理解,渐进性的教学不仅关注数学知识的层层递进,更着眼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渐进发展,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在实施渐进性原则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在适应自己数学水平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渐进性原则还要求教师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有机的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从基础概念逐步深入到拓展性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体系,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2.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倡导教学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在实施主体性原则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使他们在问题解决中逐渐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实施主体性原则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信心,更好地应对未来数学学习中营的挑战.

2.3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强调通过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促进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学习.趣味性原则有助于缓解学生可能因数学学习带来的焦虑感,营造轻松而积极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帮助学生释放潜能,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夯实基础,数学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式和过程的趣味性,广泛利用各种要素来达成吸引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主动投入各种学习活动的目的,避免让学生“被迫”学习.实施趣味性原则的关键在于教师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通过运用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

2.4 应用性原则

应用性原则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在现实中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能.在教学中落实应用性原则需要教师选择与数学内容相关且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应用性原则的实施还需要强调跨数学的合作.通过将数学与其他数学相融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这不仅拓展了学生对数学应用领域的认知,也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通过数学建模解释自然现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3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突显主体地位

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将学生置于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引路人[3].在实施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认识与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理念的培育.

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探究欲望.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能够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突显学生主体地位还需要教师注重个性化教学,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水平,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3.2 优化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师调控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指导.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数学需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整体的数学能力同步提升,通过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例如,对于高层次学生,可以通过提供更深入、拓展性的数学内容,激发其数学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中低层次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为温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水平.这样的分层教学既能够满足高水平学生对更深层次知识的需求,也能够给予较低水平学生更为适宜的数学挑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3.3 创新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氛围

教学方式是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师需要选择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以便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4].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如智能板、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呈现更生动、直观的数学知识,增强互动性,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的同时,借助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整体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数学游戏等,帮助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想法和创造力的机会,从而活跃整体的教学氛围.

3.4 理论结合实践,培育核心素养

通过将数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充分融入现代教育理论,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例如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等,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任务,如数学建模、实验设计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跨数学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促使他们形成更为综合的数学观念.例如,通过与科学、技术等领域的融合,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跨领域思维能力.

4 结语

总体而言,“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更加聚焦于教学内容创新,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贴合“双减”政策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在自身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活动中.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以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信,从兴趣到自信再到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杏英.“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01):67-69.

[2]童怡霏.“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3(25):81-85.

[3]宋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J].学周刊,2024(02):79-81.

[4]胡晓光.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03):45-47.

[5]王徽.探索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