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传统文化的现代光影之旅
2024-08-31胡紫燕
【导读】《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成功借助云渲染技术,将盛唐时期的文物全貌和风貌以逼真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巧妙平衡具象与意象,展现了中国式浪漫的视效表达,引发观众对追寻理想的共鸣,是一部集艺术、历史、技术于一体的优秀动画电影。
近些年,我国动画电影掀起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改编中国传统故事、颠覆传统形象认知的浪潮。《长安三万里》以盛唐为时代背景,用168分钟为观众展现大唐盛世文人墨客的生活,用新技术再现中国元素,以新观念改编人物形象,鼓励人们在新时代逐梦心中长安,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之交汇。
一、新技术再现中国元素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动画电影的创新带来机遇。在AI动画、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加持下,动画电影走进了可视化的数字世界。在大银幕里,观众可以徜徉在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中,沉浸在厚重久远的历史情境中,陶醉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长安三万里》用精美的特效呈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颇具中国特色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中国动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在特效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动画渲染,它决定了影视作品视觉效果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制作人员设计了大量以文物为原型的中国元素,如李昭道的《曲江图》、戴嵩的《牛图》、舞女所戴的镶金白玉臂环、彩绘陶胡人俑所戴尖帽等,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均以唐俑为原型进行设计。为了能够准确还原文物全貌、逼真细致地再现唐代风貌,就必须运用云渲染技术。“采用云渲染方式,比传统电脑渲染方式效率更高,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渲染成本,提高实际运算效率。”《长安三万里》依靠云渲染技术,将极具中国特色的水墨、剪纸、皮影、雕刻、陶俑等大量渲染任务分配到云端计算群中同时进行精细渲染,既节省了设备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渲染的效率和质量。剧情最高潮处的《将进酒》段落整体渲染量大,云渲染技术有力保证了高质量的视觉效果。以导演邹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整体设计在《将进酒》时将情绪和动画的想象力顶到最高。”导演通过云渲染技术逼真再现了梦幻星河、天地辽阔的奇幻景象,以具象化的色彩画面展现李白丰富的精神世界,使观众沉浸于中华传统美学轻柔写意的魅力中。
除此之外,《长安三万里》转换艺术媒介,依托技术将纸上诗词显现于银幕之上,原本抽象写意的诗词巧妙转化为具象的人物事迹和写意的水墨画。王一川的《艺术学原理》中提到“艺术媒介影响着艺术兴辞的调整和适应”,《长安三万里》的导演力图通过具象和意象的动态画面表达诗词意义。在电影的33分,李白与高适来到黄鹤楼,原本想题诗一首的李白在读到崔颢的《黄鹤楼》时被深深折服。导演为了表现诗歌魅力以及李白的情绪变化,在三维的情节中插入一幅幅二维的水墨画,展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深远意境。这一处理方式以象征手法诠释了诗中之意,而此意也暗示了李白和高适等文人墨客以及长安城,甚至整个唐朝的命运,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在影片1时37分,高适回到商丘梁园耕作读书、韬光养晦,导演用二维彩墨画交代高适在老家独坐于山峦之上、沉浸于诗书海洋、劳作于麦田之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的生活状态。在影片2时22分,导演展现此时陷落破败、战火纷飞的扬州,并将此前高适与李白在扬州会面时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景象作为对照,形成鲜明对比。高适惊讶于李白给永王写了十一首诗,随着书童念出“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导演以水墨画形式展现高适平定永王之乱时炮火连天、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争场景,以象征的手法展现战争的残酷性,将观众从具象生动的画风中抽离出来,在感受二维水墨的东方美学意境的同时,以更客观的角度审视世界。
电影导演利用视听语言为大众呈现如诗如画的意境,基于时空编码规则变换艺术媒介来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象与意象的转换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导演在具象与意象的平衡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中国式浪漫的视效表达。
二、新观念改编人物形象
《长安三万里》具有感兴修辞性。在创作过程中,导演依据自身境遇体验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感物而兴的过程也就是古代诗词与现代思想碰撞的过程。导演“感兴”时产生的强烈情绪需要“具体化”,这也就是导演借助艺术媒介将深沉体验以视听编码再现于银幕的过程。在感兴修辞的过程中,现代新观念潜移默化地赋予了古代人物形象鲜明的现代性,引发观者共情。
《长安三万里》呈现的人物不是扁平化的诗人,而是基于导演理解之下的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形象。在《长安三万里》中,导演颠覆性地塑造了一个人生坎坷、情感复杂的李白。影片中,他是出神入化、超凡脱俗的诗仙,也是商人出身、报国无门的普通人;他有桀骜不驯、不拘小节的青年时期,也有饱受疾苦、感慨万千的老年时光;他对政治官场抱有无限期待、无限憧憬,也对世俗之见大失所望、决定出世。又如杜甫,人人皆知他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的独特气质,然而在《长安三万里》中,导演展现了杜甫童年时期的形象。岐王府中淘气可爱、正在换乳牙的小杜甫以陌生化的形象冲击观众,唤起人们新的认知和体验。《长安三万里》中裴十二才华横溢、剑法超群,但那时的女子无法考取功名、更不能去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她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唐代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她代表了在时代洪流之下那些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女性。裴十二这一角色呼应了当代女性主义的观念,影片中壮志难酬的女子形象能够激励当代女性把握机会、砥砺前行。《长安三万里》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用宏观视角展现大时代背景下被裹挟个体的命运。观众通过影片穿梭时空,感受唐代文人过客的命运沉浮,与古人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产生共鸣,在观影的过程中获得治愈和追寻理想的力量。
《长安三万里》展现的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而近几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则是以神话人物为原型,用微观视角展现其个性特征和成长历程,强调个体对命运的掌控性和主动权。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是一个“生而为魔”却与不公的命运斗到底的人,他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振奋人心。申公豹从中作梗,使得原本是灵丸转世的哪吒变成人人厌恶的大魔王,所有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但他没有认命。哪吒不顾别人的偏见和命运的残酷,联合龙王三太子与天命殊死一搏,拯救了平民百姓,并且留住了自己的灵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所谓不可战胜的命运,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胜利,做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类影片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前进”。而《长安三万里》中所呈现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形象,更加凸显“人性”。
三、新时代逐梦心中长安
《长安三万里》中的“长安”即为兴象。“所谓兴象,是兴中之象,艺术家创作起兴的过程中,既随物婉转,又与心徘徊,图其形而得之于象,悟其韵而灌之于兴。”显然,此“长安”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精神概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唤出每个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期盼。《长安三万里》的片名出自明代陈子龙《从军行》中的“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此处的长安是文人墨客实现理想之地,而三万里形容理想与现实距离之远,表达了陈子龙苦寻理想、不满现实的愤懑之情,这正对应了影片中的暮年高适对程公公“人生憾事多吗?”的一问。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繁华成就了盛世长安,而这里却也是无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诗人用浪漫的情怀挥洒笔墨写就的长安。影片中,李白第一次试图以行卷的方式进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因商人身份被赶出门外,正如那句“天下捷径岂是为寒门所开”,李白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他心中的愤懑随拔剑出鞘一泄而出,转念后又豁然开朗,洒脱豪放的个性就此体现。高适打算以制举一途叩天子门,成不世功业。他第一次进入长安是在岐王府中耍枪法,妄获玉真公主赏识,并举荐给圣上,然而,上阵杀敌的枪法被权势者拿来观赏品玩本就荒唐,它与盛世间的太平格格不入,也未受到玉真公主的青睐。十年后,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并通过玉真公主的举荐意外得到圣上宣召,被召入长安,但因李林甫、杨贵妃等人的记恨,长安对李白而言成了凶险至极之地。后来,大唐危机四伏、盛极而衰,国家动乱之际,高适却陡然成为三镇节度使,保家卫国、施展才干。“长安”是李白与高适的理想之地,在他们苦苦追寻,途经“三万里”的过程中,既有一展宏图的伟大抱负,也有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有求得功名的喜悦之情,也有前途渺茫的漫漫长夜。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长安”,这体现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追求,并促使人们为实现心中长安而努力奋斗。李白和高适的“三万里”逐梦历程,道尽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沧桑之感,观者在感兴过程中依据自身经历与古人产生共鸣,被李白的豁达、高适的坚韧所感染,受此启发运用于自己的人生之中。“《长安三万里》以传统历史长安空间作为理想都城的主线,运用符合当代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书写,其目的不在于还原,而在于传统精神与当代人的精神性连接。”影片制作人立足于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在“长安”这一纽带中接续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
四、结语
《长安三万里》以气势磅礴的唐诗、意态生动的画卷、极致浪漫的东方美学俘获了观众的心。长安之古韵与现代之风采交织,历史之厚重与时代之潮流相融, 呈现出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具有中国式浪漫的视效表达。影片创作过程中,导演依据自身生存境遇的深层体验,对诗歌以及其背景进行深层理解,潜移默化地赋予古代人物形象鲜明的现代性,以新观念改编人物形象,引发观者共情。不仅让长安成为古代和现代精神交流的桥梁,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敬意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陈琳. 云计算在三维动画渲染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 染整技术,2017(6).
[2] 谢君伟,邹靖,陈廖宇等.《长安三万里》:大唐风貌与中国诗词的动画表达——谢君伟、邹靖访谈[J].电影艺术,2023(4).
[3] 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龚云. 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J]. 党员之友(新疆),2019(3).
[5] 王一川. 艺术学原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 黄向东,杨乔伊.《长安三万里》:主体身份与数字长安空间的缝隙与弥合[J]. 电影评介,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