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城市,一场视觉的交响
2024-08-28韩海燕
时间回到2017年,青岛这座闻名遐迩的影视之城,又增添了一张光彩熠熠的新名片——世界“电影之都”。不言而喻,致力于打造东方“梦莱坞”的青岛成功加冕中国首个“电影之都”,不但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使青岛这座与电影有着百年渊源的城市,肩负起中国电影发展的新使命。
如果追溯电影史,青岛的悠久历史几乎可以和中国的电影史同龄,在中国的电影史上烙刻着许多青岛印记:早在1898年,德国人便在青岛拍摄了一部反映青岛市民日常生活的纪录短片。1905年,该电影在中国上映,不久后,在《青岛新报》上就刊登了一条“青岛将会有电影放映”的新闻……此外,青岛著名剧作家洪深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到自然去》、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等都是在青岛拍摄制作的。而位于青岛湖北路17号的水兵俱乐部旧址,被认定是中国境内现存最早、保存完整用于商业电影放映的历史建筑,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如今这里,已被打造成为青岛电影文创产业的综合平台——青岛电影博物馆。
走进梦幻光影的摇篮
在过去100多年中,在黑与白的光影交错中,这座古老中华北方海岸线上的城市,与电影艺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完美演绎了城市与电影之间无法分割的共生关系,并最终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将电影文化沉淀为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核。
实际上,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独特风貌的青岛素有“天然摄影棚”的美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影视经典作品在青岛取景拍摄。例如著名的电影《劫后桃花》,该片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青岛的历史风貌和风俗人情,一时间成为青岛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同时期经典影片《风云儿女》也在青岛完成拍摄,其中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唱响就是在青岛;此外,还有“中国影史第一位影帝”金焰的《到自然去》《浪淘沙》等轰动一时的电影均在青岛取景拍摄,记录下青岛的独特风光。
崭新的时代注定会催生着中国电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更有大量的影视剧集选择在青岛取景拍摄。百年欧风海韵的浸润,让“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成为青岛最迷人的城市图景。山海相拥的独特景观、宛如画卷的各国建筑、中西兼容的多层次特征、深厚丰富的影视文化底蕴,使得青岛独具镜头感……《手机》《天脉传奇》《埋伏》《首席执行官》《十三月》《海上风暴》《金婚》《恋之风景》《青岛往事》《阳光下的法庭》《忽而今夏》《警察荣誉》《超越》等众多经典影视剧作都曾在这里取景。
与此同时,山的灵秀与挺拔,海的豪放与婉约,让这一方水土保有了更多的文艺基因,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艺细胞和文艺梦想。同时,凭海临风的青岛又地处中国开放的最前沿,世界的八面来风,洋派的习俗与文明,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拥有了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于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两种文明在这里自然融合,交相辉映。最终,构成了青岛一道又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青岛也在深厚的电影文化情结和丰富的电影文化积淀中,涌现了一大批著名影人。前有中国电影的奠基人洪深,著名演员、导演崔嵬,著名导演、被誉为“电影诗人”的孙瑜,亚洲最佳艺人之一严峻,中国电影音乐的一代宗师王云阶等名家在中国电影史上闪耀光芒,后有更加层出不穷的影视演员、导演,如家喻户晓的唐国强、倪萍到如今的一线明星黄晓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的男女影星黄渤、白百何,新生代的黄子韬等一批影视演员从这里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如今,青岛孕育出的具有鲜明特征和人文气质的明星群落已经覆盖了从电影、电视到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各个领域,既有以外形取胜的偶像派,也有能胜任各类型角色的实力派。青岛,这个明星摇篮以独特的山海文化、多样的国际时尚相融合,促成了“青岛明星”这张城市名片的诞生。电影这个西方工业的文化产物,成为青岛的文化血脉和鲜明刻度。
开启视觉盛宴的大门
如今,电影不仅融入青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更已深深浸入城市的灵魂与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青岛最重要和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在新的全球格局和视野指引下,这座中国电影之都已重新起航,一座以创意为魂的世界“电影之都”呼之欲出。如今的青岛,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影视之城。
与此同时,在青岛推进“影视之都”文化品牌的进程中,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电影交易中心等国家级电影盛会相继落户青岛,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校也随即进驻,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基地,深化与众多教育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实现双向赋能,让青岛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载体,使青岛已经由一个明星摇篮升级为影视产业基地。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繁荣发展,银幕数量、电影票房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的技术相对落后,而且缺乏从生产到放映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5/7iE2b7Ea2nkwS8BNJ3TyUa.webp)
因此,以“全球电影产业新中心”为建设目标的青岛东方影都顺势而生——2013年9月22日,青岛影视产业园“东方影都”项目启动,国内外影视产业影视界明星让启动仪式变成了一场国内外大腕的盛会,规模、档次超过此前所有国内电影节。一夜之间,青岛变成了东方的“好莱坞”。
2018年4月28日,历经4年7个月的建设,总投资达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首次揭开了神秘面纱,这个野心勃勃的“电影工厂”呈现在我们眼前。
据了解,青岛东方影都项目占地3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拥有多个功能区。其中,影视产业园占地166公顷,制作区按照全球最高标准规划了52个高科技摄影棚,一期共有30个摄影棚,二期共有10个摄影棚,包括世界最大的1万平方米的摄影棚,世界唯一室内外合一的水下摄影棚,影视服装道具加工厂和影视后期制作工厂,并按照电影工业体系的要求,聚集全球影视行业资源,为入驻影视企业提供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
这里已经建成亚洲最大、国内一流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可视化剧本”的作品拍摄实践;同时,它还是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超高速高精度数字人扫描系统“穹顶光场”也入驻此地。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105/P5R9Yy5kZaGdahzmz25CkE.webp)
截至目前,这里已集聚影视企业近千家,累计接待剧组数百个,电影票房总产出超过数百亿元,诞生了《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万里归途》等众多优质影视作品。在这里,你可以参观到许多热剧同款景点,感受剧中的场景氛围。比如,《流浪地球》系列中的科幻场景,让人们仿佛置身于未来世界;《冰糖炖雪梨》里的冰上运动场地,充满了青春活力。
作为后来者居上的影视基地,东方影都能够迅速形成影视出品的工业化特色和影视作品的稳定输出,影视扶持政策与制作供应链的全面结合至关重要。有志于形成影视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西海岸新区根据行业发展态势随时调整扶持政策,在补贴效能、时间节点等方面持续贴近行业需求。
未来,青岛将继续围绕激发文化产业活力,做强做优影视文化产业。西海岸新区也将瞄准影视发展全产业链,加快创建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当好山东影视产业的龙头。这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影视人的目光,在影视产业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续写着属于青岛的光影传奇。
Film and the City: A Visual Symphony
Cinema was born during the fervent urbanization of the Western world. Some say that film, as a mechanical invention, is a product of urba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city, with its rich layers and vibrant colors, and cinema, as a medium capturing light and shadow with penetrating audiovisual power, are intertwined, reflecting each other.
In 2017, Qingdao, already a renowned city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gained a new and shining accolade: “City of Film” by UNESCO. Qingdao’s successful designation as China’s first “City of Film,” with its ambitious vision of becoming the “Oriental Hollywood,” was not only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nema but also a new chapter for a city with a century-long relationship with film, marking a fresh mission in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nema.